1946年1月,北上的新四軍與山東軍區的部隊組成山東野戰軍,司令是陳毅,政委是黎玉,參謀長是宋時輪,政治部主任是唐亮,並稱山東野戰軍“四大巨頭”。

到了1955年授銜時,陳老總是元帥,宋時輪、唐亮是上將,而政委黎玉卻沒有軍銜,太可惜了。

黎玉是山西原平市人,擔任過天津市委書記、唐山市委書記等職,1936年,黎玉被組織派去山東,恢復和重建屢次遭敵人嚴重破壞的山東省委,任省委書記。

抗日戰爭前夕,由於叛徒的出賣,山東省委再次遭到破壞,黎玉只好從事黨的地下領導工作,經過長時間的摸索,黎玉再次重建了山東省委。

1938年8月,八路軍魯東遊擊隊縱隊指揮部成立,黎玉擔任政委,全權指揮這支部隊。12月的時候,八路軍山東縱隊正式成立,黎玉被任命爲縱隊政委,人數達到了4萬人左右,是一支不可小視的隊伍。

後來,八路軍115師進入山東,山東縱隊和115師就開始了長期的合作。但是,在合作中出現了一個問題:這兩支隊伍沒有統一的指揮,有時候會亂了陣腳。

1942年,劉少-奇親自來到山東,解決了這個問題,成立了山東軍區,黎玉被任命爲軍區政委。

(圖:左二爲黎玉)

到了1943年,山東軍區和115師正式合併成立了新的山東軍區,羅榮桓擔任司令兼政委,黎玉擔任副政委。

當時,黎玉在山東軍區的威望非常高,大家也非常看好他,認爲他應該擔任山東軍區政委,沒想到只擔任副政委,大家都爲他打抱不平,但是黎玉卻說:“我堅決服從上級的一切安排。”

果然,黎玉盡職盡責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協助羅榮桓領導山東軍民對日僞軍進行全面反攻,解放了除濟南、青島等少數大城市以外的山東大片地區。

黎玉就是這樣一個不爭名奪利、大公無私的將軍,讓人敬重!

以黎玉的這些資歷,如果參加授銜的話,至少也得是上將,爲什麼卻沒有軍銜呢?這就要從饒漱石到山東說起了。

1947年,饒漱石來到山東,主持華東局的工作,在工作中,饒漱石跟黎玉產生了矛盾,批評黎玉等山東地方幹部是“富農主義”、“地方主義”、“右傾機會主義”。

對這些批評,黎玉沒有申辯,而是坦然接受了這些不公正的批評。

後來,黎玉回憶說:“在那種特定環境下,如果我公開和他們鬥爭,勢必會引起從上至下的內部鬥爭,甚至導致山東和華中兩個地區間幹部的對立。毫無疑問,這將會對戰爭極爲不利,必定會帶來更加嚴重的損失,後果不堪設想。古人有‘相忍爲國’的道理,我爲了避免內部分裂,確保戰爭的勝利,也只有犧牲個人以維護黨的最大利益。”

就這樣,在一切爲了勝利的大局下,黎玉選擇自己承受了這份冤屈,從此不再被重用,自然也就沒有參加授銜了。

建國後,黎玉擔任過第1機械工業部副部長、農業機械部副部長等職,用自己的實幹精神,繼續爲新中國默默奉獻。

1986年5月30日,黎玉病逝,享年80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