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紅軍是非常艱苦的,不光要不斷地跟敵軍打仗,還經常喫不上飯。

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喫餓得慌”,紅軍將士們要想打勝仗,不喫飯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後勤戰線上的人,其實跟前線打仗的將士們同樣重要。

今天介紹的這個人,就是一位後勤幹部,被稱爲“紅色大管家”的葉季壯。

葉季壯的老家在廣東新興縣,1925年就入了黨,1929年又參加了百色起義,參與組建紅七軍,革命資歷也是非常早。

葉季壯在紅軍的職務是“管錢的”,聽起來好像是個“肥差”,但實際上跟我們想象的完全不一樣,因爲紅軍根本就沒多少錢可管,葉季壯的主要任務就是去到處籌錢。

要想養活紅軍那麼多隊伍,談何容易?葉季壯爲了籌錢,可算是跑斷了腿,紅軍行軍到哪裏,他就去哪裏“乞討”。

後來,葉季壯臨危受命,擔任中革軍委總參部管理局長,爲了應對經費嚴重不足的局面,葉季壯想到了供給制的應對方法,從此,紅軍供給制便應運而生。

在長征途中,葉季壯有一次遇到了自己的哥哥葉潔芸,遇到親人了,兩人都非常激動,哥哥葉潔芸在當地算得上是有錢人,他看到弟弟面黃肌瘦的樣子,很是心疼,就給了他500塊大洋,想讓他在路上買點喫的,填飽肚子。

在那個時候,500塊大洋可不是個小數目,而且是哥哥的一番心意,葉季壯也不忍心拒絕,於是對哥哥表達謝意之後,就帶着錢回到了隊伍中。

那麼,這些錢葉季壯後來花了嗎?花是花了,但不是他自己花的,而且全部上交給了組織,當成了紅軍的經費。

葉季壯每天對着無數的錢,沒有算錯過一筆賬,更是從沒動用過公家的一分錢,受到了所有人的敬重!

紅軍到達陝北後,葉季壯被任命爲總後勤部長兼總供給部長,一干就是整整九年,被譽爲“紅色大管家”。

以葉季壯的資歷和功勞,如果參加1955年授銜的話,是足以授上將的,但是因建國後葉季壯離開了部隊,擔任貿易部部長,跟上將軍銜失之交臂。

不過,在1945年的時候,我軍派葉季壯等6個人去東北跟蘇聯代表談判,爲了方便交流,就給這6個人臨時授予了軍銜,葉季壯授的是中將,跟陳雲、彭真一樣。另外,伍修權是少將,段子俊、莫春和是上校。

1967年6月27日,葉季壯病逝,享年74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