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红军是非常艰苦的,不光要不断地跟敌军打仗,还经常吃不上饭。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红军将士们要想打胜仗,不吃饭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后勤战线上的人,其实跟前线打仗的将士们同样重要。

今天介绍的这个人,就是一位后勤干部,被称为“红色大管家”的叶季壮。

叶季壮的老家在广东新兴县,1925年就入了党,1929年又参加了百色起义,参与组建红七军,革命资历也是非常早。

叶季壮在红军的职务是“管钱的”,听起来好像是个“肥差”,但实际上跟我们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因为红军根本就没多少钱可管,叶季壮的主要任务就是去到处筹钱。

要想养活红军那么多队伍,谈何容易?叶季壮为了筹钱,可算是跑断了腿,红军行军到哪里,他就去哪里“乞讨”。

后来,叶季壮临危受命,担任中革军委总参部管理局长,为了应对经费严重不足的局面,叶季壮想到了供给制的应对方法,从此,红军供给制便应运而生。

在长征途中,叶季壮有一次遇到了自己的哥哥叶洁芸,遇到亲人了,两人都非常激动,哥哥叶洁芸在当地算得上是有钱人,他看到弟弟面黄肌瘦的样子,很是心疼,就给了他500块大洋,想让他在路上买点吃的,填饱肚子。

在那个时候,500块大洋可不是个小数目,而且是哥哥的一番心意,叶季壮也不忍心拒绝,于是对哥哥表达谢意之后,就带着钱回到了队伍中。

那么,这些钱叶季壮后来花了吗?花是花了,但不是他自己花的,而且全部上交给了组织,当成了红军的经费。

叶季壮每天对着无数的钱,没有算错过一笔账,更是从没动用过公家的一分钱,受到了所有人的敬重!

红军到达陕北后,叶季壮被任命为总后勤部长兼总供给部长,一干就是整整九年,被誉为“红色大管家”。

以叶季壮的资历和功劳,如果参加1955年授衔的话,是足以授上将的,但是因建国后叶季壮离开了部队,担任贸易部部长,跟上将军衔失之交臂。

不过,在1945年的时候,我军派叶季壮等6个人去东北跟苏联代表谈判,为了方便交流,就给这6个人临时授予了军衔,叶季壮授的是中将,跟陈云、彭真一样。另外,伍修权是少将,段子俊、莫春和是上校。

1967年6月27日,叶季壮病逝,享年74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