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到1996年停止核試驗,共有10萬多名工作人員前赴後繼,紮根戈壁,用汗水甚至是生命撐起了中國的腰桿。

在這10萬多人中,有一位參與了全部45次核試驗、默默堅守沙漠戈壁52年的英雄,就是林俊德。

1938年,林俊德出生在福建永春縣介福鄉紫美村一個貧苦人家,在他15歲的時候就沒了父親,母親一個人拉扯他們5個孩子。

但是,即便生活再艱難,母親也沒有讓林俊德放棄上學,林俊德自己也是非常努力,靠助學金和獎學金完成了學業,考上了浙江大學。

剛進大學的時候,他身上僅有母校資助他的20塊錢,腳上還穿着母親給他做的草鞋。

畢業之後,林俊德被分配到國防科委下屬的研究所,1961年又去了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進修,進修結束後,他又被派到了另一個陌生的地方——馬蘭。

馬蘭是哪裏?林俊德並不知道,但是他一直都牢記着一句話:“祖國需要自己往哪裏去,自己就要往哪裏衝!”

林俊德到了馬蘭之後才知道,自己是來研究原子彈的。雖然之前沒有接觸過原子彈,但林俊德深知原子彈的重要性,他下定決心,不管多苦多累,都要研發出屬於中國人自己的原子彈!

林俊德負責研製測量核爆炸衝擊波的壓力自記儀,這個有什麼用處呢?在覈爆炸試驗當中,爆炸之後要測出爆炸是化學爆炸還是核爆炸,如果是工作人員親身測量的話,不僅數據有誤差,工作人員也會面臨生命危險。

林俊德經過兩年的實驗,終於成功研製出了核爆炸衝擊波壓力自記儀。

1964年10月16日15時,第一朵蘑菇雲在羅布泊上空炸開,此刻,林俊德的心裏充滿了忐忑,他做出的核爆炸衝擊波壓力自記儀記錄的數據準確嗎?最終,儀器記錄下來的數據證明了此次爆炸是核爆炸而不是化學爆炸,林俊德終於開心地笑了。

在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後,很多人都離開了這片荒涼的戈壁,只有林俊德堅持要留下來,這一留就是52年,期間參加了中國所有的45次核試驗。

2001年,林俊德當選爲中國工程院院士,很多人重金邀請他去參加會議、演講,都被他拒絕了,他說自己不當花瓶,要用這些時間多做些研究。

2012年5月4日,林俊德被確診爲膽管癌晚期,醫生告訴林俊德,他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家裏人都勸林俊德,讓他躺下好好休息,但是林俊德卻說:“不能躺,躺下就起不來了。”

就這樣,林俊德爲了不影響工作,拒絕手術和化療,整理了一生積累的全部3萬多份科研技術資料。

2012年5月31日20點15分,林俊德在做完自己手上的工作後,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

臨終前,林俊德欣慰地對女兒說:“我這輩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核試驗,我很滿意。”

2013年,林俊德被評爲“2012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當時對林俊德的頒獎詞是:大漠、烽煙、馬蘭。這三個詞,就是林俊德一生的寫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