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共一百三十篇,凡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一、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

语出汉·司马迁《史记·循吏列传》。这句话说的是孙叔敖治国理政履职的情形。

二、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语出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善于作战的人要会利用形式,引导它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所谓“势”就是指事情发展的方向。做任何事情都应该在充分地综合分析各方面资料的情况下审时度势,对事情的发展方向进行正确的预测,进而将其导向对自己有利的方面。

三、隐忍就功名。

语出汉·司马迁《史记·伍子胥列传赞》。只有能够忍辱负重的人,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四、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语出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做大事情就不要在乎那些小的细节,行大礼,就不要去讲究那些小的礼貌。

五、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语出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有智慧的人思考上千次,也会有失误的时候;愚笨的人思考上千次,也会有所收获。

六、一死一生,乃知交情。

语出汉·司马迁《史记·汲郑列传赞》。一个人好好的存活着,一个人有生命危险,当这两个人共同面对的时候,就能看出两人的交情。

七、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语出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不鸣叫则已,一鸣便能惊人。从成功者走过的足迹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们不仅能够抓住上天赐予他们的良机,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用自己的行动主动创造成功的机会。

八、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语出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刀俎:切肉的刀和砧板。比喻宰割者或迫害者。此句比喻别人操纵着生杀大权,自己处于被宰割的地位。

九、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

语出汉·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明智的人,在事情尚未发生之前就能有远见卓识;聪明的人,在危险尚未发生前就已经躲避开。

十、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语出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熙熙:和乐的样子。攘攘:纷乱的样子。天下的人和乐热闹地活动,都是为着利益;天下的人纷乱拥挤地奔忙,都是为着利益。这句话指出天下人们来来往往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利益。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