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美國教育體系顯然並不公平”

■長期以來,教育公平缺失是美國民衆“痛感”最強烈的社會問題之一。近日,美國司法部公佈的一起大規模高校入學騙局讓這一問題再次成爲輿論關注的焦點。在美國教育界人士看來,雖然此次舞弊案中花錢造假的違法行爲並不常見,但部分富裕家庭利用金錢在名牌大學入學競爭中獲得優勢的做法,卻正變得越來越普遍。

■美國公衆對高等教育的不滿不斷上升。民調機構蓋洛普去年10月發佈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只有不到一半的美國民衆對高等教育體系持有信心。公平性問題不侷限於大學,也出現在中小學教育體系之中。

■38所美國知名大學中,來自收入水平處全美前1%家庭的學生數量,多於來自收入水平處全美后60%家庭的學生的總和。

長期以來,教育公平缺失是美國民衆“痛感”最強烈的社會問題之一。近日,美國司法部公佈的一起大規模高校入學騙局讓這一問題再次成爲輿論關注的焦點。根據法庭文件,33名家長通過一名招生諮詢顧問,以作弊造假的方式幫助孩子進入美國頂尖大學。

據路透社報道,目前,好萊塢女演員菲麗西提·霍夫曼已就被指控的共謀與欺詐罪等罪名發表聲明,對受控罪行供認不諱。另外13名學生家長也作出了同樣表態。這一案件折射出美國教育體系的深層弊端。專家認爲,美國大學現行的申請體系,正讓富裕家庭子女在進入優質大學方面擁有不成比例的明顯優勢,教育體系公平性缺失愈加嚴重。

  “美國曆史上最大的入學騙局”

根據檢方公佈的文件,從2011年起,涉案家長向加利福尼亞州一家招生諮詢機構的經營者威廉·辛格提供資金,由後者出面賄賂高校體育教練和入學考試機構工作人員。受賄者通過將子女包裝成運動員、請槍手代考標準化入學考試或篡改考試答案等手段提高進入名牌大學的機會。涉案家長則爲這種“服務”支付高達數十萬美元的“酬勞”。

這起案件被媒體稱爲“美國曆史上最大的入學騙局”。捲入舞弊案的高校包括耶魯大學、斯坦福大學、喬治城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等多所知名大學。共有包括家長和大學體育教練等在內的50人被提起訴訟,涉案資金達到2500萬美元。涉案的33名家長多爲法律、金融等行業擁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士。

參與調查的美國聯邦調查局特工約瑟夫·博納沃隆塔表示,這個騙局“擊中了美國大學錄取過程的核心部分”。不少媒體對大學給予運動員學生的大幅度特殊待遇提出質疑。報道稱,所有申請哈佛大學的學生會根據學業表現,按1到6分進行排名。通常情況下,得分爲4分的運動員被錄取的幾率約爲70%,但相同分數的非運動員學生的錄取率只有0.076%。

美國VOX新聞網在報道中指出,高校對運動員學生的偏好是因爲“優秀的體育項目非常符合學校利益”,能爲學校帶來更多資金、社會知名度和校友的捐贈。美國全國廣播公司的評論稱,在大學體育運動中存在腐敗現象。“許多教育工作者和教練非常樂意利用自己的地位,通過舞弊的手段換取財富。”

案件曝光後,涉事大學紛紛採取了緊急應對措施。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維克森林大學已解僱了涉案體育教練。斯坦福大學在3月底新發布了一套針對體育特長生的核實方案。除教練推薦外,學校體育部門將指定專門人員負責審查申請人的運動員資質,只有通過審查的體育特長生才能進入下一步審覈。

“爲富有家庭的子女提供特殊待遇,是布朗大學和其他精英大學的標準操作程序”

案件引發了美國各界對教育制度性漏洞的持續關注。在美國教育界人士看來,雖然此次舞弊案中花錢造假的違法行爲並不常見,但部分富裕家庭利用金錢在名牌大學入學競爭中獲得優勢的做法,卻正變得越來越普遍。

富裕家庭學生更容易進入美國名校,一大原因是高校對校友以及大額捐贈者的子女給予優先照顧。不久前一場針對哈佛大學的訴訟顯示,哈佛大學負責招生的院長威廉·菲茨西蒙斯在電子郵件中,暗示對大額捐贈者後代作出特別考慮。大額捐贈包括“承諾爲一棟樓出資”或是“捐贈藝術收藏品”。

布魯金斯學會副會長達雷爾·韋斯特表示,自己此前在布朗大學26年的教學生涯中,“確實見證了富人和人脈廣泛人士施加不正當影響的例子”。他在一篇文章中寫道:“爲富有家庭的子女提供特殊待遇,是布朗大學和其他精英大學的標準操作程序。”

富人階層的裙帶關係是高校錄取的另一塊敲門磚。很多學校都不諱言在招生時會優先考慮校友和具有影響力家族的後代。由於知名校友能夠爲學校提供金錢和人脈支撐,或者某一家族對學校有長期資助,高校往往對有這些背景的申請者格外青睞。這種家庭出身的申請者還能在就讀後,憑藉家族資源獲得比普通學生更多的機會,進一步加劇教育不公。

正因如此,美國公衆對高等教育的不滿不斷上升。民調機構蓋洛普去年10月發佈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只有不到一半的美國民衆對高等教育體系持有信心。

美國現行稅制允許人們爲提供給非營利性大學的捐贈申請稅收抵扣。對此,美國聯邦參議員羅恩·韋登曾提出一項議案,試圖禁止家長爲以孩子入學爲目的的捐贈申請稅收抵扣。韋登在一份聲明中說:“中產階層家庭無法爲他們的孩子打開這扇後門。”

  “美國高等教育資源總是不成比例地向富人傾斜”

美國教育部長貝齊·德沃斯此前就舞弊案表示:“所有美國人都希望教育公平,但美國教育體系顯然並不公平。”她認爲,公平性問題不侷限於大學,也出現在中小學教育體系之中。

哥倫比亞大學政府學教授羅伯特·夏皮羅對本報記者表示,富裕階層最大的優勢是家長能夠爲孩子提供更優質的小學和中學教育,因此他們的孩子比那些家境較差的學生更瞭解高校申請體系,更懂得如何利用機會。

《紐約時報》近日報道了紐約一家名爲“常青藤教練”的招生諮詢機構。家長支付150萬美元后,可以得到該機構爲期5年的全方位大學入學諮詢,包括幫助學生在中學階段挑選“正確”的課程和課外活動、爲美國“高考”SAT或ACT考試做密集培訓、對學生的文章進行密集“編輯”,方便他們進行文書申請。目前,這些服務都是合規的。《紐約時報》還指出,包括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等名校在內的38所美國大學中,來自收入水平處全美前1%家庭的學生數量,多於來自收入水平處全美后60%家庭的學生的總和。

長期研究社會流動性問題的著名學者理查德·裏弗斯曾在《夢想囤積者》一書中詳細解釋美國富有家庭如何爲孩子“囤積”機會。同其他西方國家相比,美國的富裕家庭更善於將自己的社會資源優勢傳遞給子女。例如,華爾街投行高盛新招收的10名員工中,有9名之前曾在該公司實習過。但通常只有富裕家庭纔有錢供子女在紐約呆上一整個暑假,並獲得名牌公司的實習經歷。

夏皮羅說:“美國高等教育資源總是不成比例地向富人傾斜。”“最近的醜聞顯示了那些經濟上富裕的家庭一直擁有的優勢。目前,合法的捐贈仍在繼續,這進一步保持了富裕階層的優勢。” 

(本報華盛頓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