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成都 记者 崔文官)讯,日前,香港上市的泸州银行(01983.HK)披露其2019年年报,报告期内实现营收28.07亿元,同比增加45.11%;净利6.34亿元,同比下滑3.71%。

业绩增速下滑的同时,泸州银行的资产质量隐忧也开始凸显,截止2019年末不良贷款总额4.17亿元,同比增长1.69亿元;不良贷款率0.94%,同比上升0.14%。此外,泸州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各项指标也均出现下滑。

年报显示,截至2019年末,泸州银行资产总额916.8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91.31亿元,增幅11.06%;负债总额847.9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6.08亿元,增幅11.30%。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447.5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4.80亿元,增幅43.09%;吸收存款总额614.3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90.51亿元,增幅17.28%。

收入结构方面,2019年,泸州银行2019年本行利息净收入27.18亿元,比上年增加9.46亿元,增幅53.36%,主要是规模增长所致。非利息净收入0.89亿元,比上年减少0.73亿元,减幅45.26%。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0.18%,比上年上升0.08个百分点。

虽然营收大幅增长45.11%,但其净利润增幅依旧延续此前下滑的趋势。2016年至2019年,该行净利润增幅分别为20.07%、14.13%、6.4%、-3.71%,呈逐年下滑的趋势。

对此泸州银行向财联社记者回应称:"我行按照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在报表日对预期信用损失做出最佳估计。为有效的控制经营风险,2019年我行调整了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参数比例,增提了资产减值准备,导致净利润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此言不虚,2019年该行的资产减值损失从2018年的3.97亿元增加至9.45亿元,同比增长138.08%。公司解释称:"2019年资产减值准备增加的原因:一是为减少低效资产对资本的占用,经董事会和股东会审议通过,我行核销了部分贷款,增提资产减值准备;二是部分资产风险有所暴露,五级分类下迁,我行按照谨慎原则增提资产减值准备。"

除了净利增速逐年下滑之外,泸州银行的不良贷款总额也在持续走高。2017年-2019年年末,该行的不良贷款总额为1.93亿元、2.48亿元、4.17亿元。其中,泸州银行的可疑类贷款大幅增加,2019年末,泸州银行可疑类贷款为2亿元,同比增加1.97亿元,增幅高达7507.76%。

对此公司回应称:"我行一直重视资产质量的真实反映,2019年4季度根据不良贷款未来现金流情况,将预计损失较大的2亿元次级类贷款下划到可疑类管理。2018年末我行可疑类贷款为0.03亿元,2019年末可疑类贷款比2018年末增加1.97亿元。对于上述2亿元可疑类贷款,已于2019年对预计损失部分计提了贷款减值准备。同时将继续加强信用风险管理,严防资产质量下迁不良风险,通过加强不良类贷款的清收处置,尽最大可能化解风险、减少损失、尽早处置。"

报告期末,该行贷款总额445.7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3.04%;不良贷款总额4.1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69亿元;不良贷款率0.94%,同比上升0.14%。其资本充足水平也不容乐观 ,截至2019年末,泸州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2.09%,较上年末下降1.20%;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31%,较上年末下降1.38%。

对此,公司则回应称,"截至2019年末,我行风险加权资产总额较年初增加143亿元,主要是我行始终立足地方,加大对小微、民营等实体经济的支持,截至2019末发放贷款及垫款净额较2018年增加128亿元,导致各级资本充足率较年初下降。我行将加大对各级资本充足率的监测力度、定期开展资本压力测试,在资本可承受范围内开展各项业务;加快资本补充进度。"

1月10日,泸州银行发布公告称,拟增发不超过3.6亿股H股,占已发行H股的13.72%,占已发行H股流通股的57.36%,所募集资金经扣除相关开支后将全部用于补充该行核心一级资本。

此外,2019年11月,银保监会四川监管局批准了该行发行不超过30亿元的永续债;而在今年1月初,该行又发布公告称已获准发行不超过17亿元的永续债。

泸州银行成立于1997年9月,是四川省第二家组建的城市商业银行、泸州市属国有企业。2018年12月17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泸州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持股14.37%,为该行第一大股东。

不过上市之后除了业绩增速、资产质量下滑之外,公司的股价表现也不容乐观,基本处于横盘状态,截至4月1记者发稿时,泸州银行成交量为0,收盘价为2.22港元。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