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5年9月,因爲那兩年《隔世追兇》《奪命真夫》等破案題材劇集的大受歡迎,再加上古代法醫題材劇《洗冤錄》的高收視,TVB決定開拍一部以法證爲主的推理劇《法證先鋒》,並由梅小青監製,蔡婷婷、陳靜儀編審,視帝歐陽震華與蒙嘉慧主演。《法證先鋒I》,TVB刑偵劇黃金時代的餘暉。

《法證先鋒Ⅳ》每更新一週,豆瓣的評分就會下滑一次。截至發稿前,其豆瓣評分已跌至5.3,比開分時少了2.1分。“主角鎮不住場”“技術噱頭大於破案”“主角們的對話顯得官方又無趣,沒有煙火氣”都是網友及媒體對它常見的批評。


《法證先鋒Ⅳ》豆瓣評分變化(數據來源:雲合數據)

千言萬語匯成一句:“沒內味兒了。”對第四部的失望引發了觀衆對前三部的廣泛懷戀:主演陣容華麗,每一部都有視帝視後出演;法證手段雖也是主線,但推理破案環節仍然亮眼;幾位法醫在工作時認真嚴謹,生活裏的相處細節也頗爲細膩。

從成績來看,《法證先鋒》系列也無愧爲TVB刑偵劇中的先鋒:收視上,《法證先鋒》1、2、3部分別是TVB收視率年度第二、第四、第一;口碑上,前三部的豆瓣評分分別是8.5、8.2、7.6。

但毒眸(微信ID:youhaoxifilm)在回顧後發現,《法證先鋒》系列雖然收視成績優異,口碑良好,但是在TVB臺慶頒獎中卻總是陪跑,到第二、第三部甚至連提名都不多。從2006年到2011年,每年臺慶的聚光燈從未打在它身上,這樣看來,它又似乎從來不是TVB最惹人注目的先鋒。

作爲TVB的經典IP之一,它的一路比別人要動盪得多:第一部誕生於TVB娛樂化日趨嚴重的2006年,臺慶也在這一年正式被分拆成獨立節目,此後每年獎項頒佈都會被一些媒體按“高層內鬥的結果”來做理解,拆解出不少娛樂性。

到第二、第三部播出時,TVB正處於另一個變動期:在2011年《法證先鋒Ⅲ》播出後,其監製梅小青離職,TVB創始人兼董事局主席邵逸夫也正式卸任,TVB自此告別了“邵氏時代”。

就連第四部的誕生,都坎坷不斷。《法證先鋒Ⅳ》本計劃於去年臺慶檔播出,卻受主演黃心穎與許志安的緋聞事件影響,不得不緊急更換演員進行重拍,成了TVB史上最大規模的重拍。據監製梅小青透露,這也是許多觀衆認爲剪輯不連貫的原因之一。


梅小青在微博宣佈重拍?

但《法證先鋒Ⅳ》還是一如既往的收視優異:最新數據顯示,該劇打破了TVB近8年來的自制劇首播收視記錄,且平均收視仍有走高的趨勢。這足以證明這個IP在觀衆心中的重要程度。

從2006年第一部播出,到2020年第四部結束,《法證先鋒》這個IP共經歷了14年的時間。這14年裏,它的收視成績總是很穩,從不辜負TVB高層對它的規劃;但它的主創陣容幾經變動,臺前幕後的主創都經歷過離巢和迴歸。而TVB這14年來的波折與改變,也在《法證先鋒》的14年中暴露無遺。

無論從所獲的TVB臺慶獎項數量,還是從其題材創新性的角度來看,《法證先鋒》從來不是TVB的先鋒。但它在收視率上的“穩”,和創作上的順勢而變,爲TVB守住了劇集創作的基本盤,也讓更多的“先鋒”有了勇敢求變的空間。

《法證先鋒I》,TVB刑偵劇黃金時代的餘暉

《法證先鋒》系列代表了TVB金字招牌的一類劇——刑偵劇。

90年代時,它曾讓TVB贏得過數次“收視戰爭”,2000年後,它卻漸漸在娛樂化嚴重的氛圍,和TVB的主力收視羣體“師奶”的取向中失落。

1995年的《刑事偵緝檔案》和1997年的《鑑證實錄》是TVB刑偵劇中的翹楚,也奠定了刑偵劇此後的兩個方向:前者是單元式的呈現,平均3-4集一個案件,並在每個單元中埋下與主線劇情相關的伏筆;後者是國內少有的以法醫爲主角的劇集,多元化的職業呈現也爲TVB的刑偵劇帶來更多的視角。


以法醫爲主角的《鑑證實錄》

刑偵劇在也90年代末香港電視業的競爭中,成爲無線的一把利器。1999年,爲了與亞視爆款劇《縱橫四海》對抗,TVB臨時調派小組續寫了《刑事偵緝檔案》,並徹底打破了TVB的製播模式,邊寫邊拍邊播。據鳳凰網報道,編劇在創作劇本時甚至還要分心去留意《縱橫四海》的劇情以及時作出調整。

2005年9月,因爲那兩年《隔世追兇》《奪命真夫》等破案題材劇集的大受歡迎,再加上古代法醫題材劇《洗冤錄》的高收視,TVB決定開拍一部以法證爲主的推理劇《法證先鋒》,並由梅小青監製,蔡婷婷、陳靜儀編審,視帝歐陽震華與蒙嘉慧主演。

該劇主創此前皆有刑偵劇的優秀表現:蔡婷婷執筆過懸疑劇《雙面伊人》,刑偵劇《棟篤神探》《隨時候命》;陳靜儀則執筆了堪稱“古代版《法證先鋒》”的《洗冤錄》。監製梅小青常年耕耘愛情小品劇,但也曾在TVB刑偵劇紅火的90年代末,推出過一部《廉政追緝令》。

一年後,《法證先鋒I》播出。這部講述警務人員藉助科學鑑證、化驗方法偵破案件的劇集,有着獨特的法證人員視角、職業呈現和嚴謹的推理破案環節,頗有些90年代刑偵劇的精英色彩,大受好評。該劇收視最高達43點,成爲當年的收視第二,還收穫了2006年TVB臺慶的7項提名。


《法證先鋒I》slogan:再細微的證據,逃不過最尖端的科技

但好口碑並沒有能讓它大放異彩。其中原因之一是,香港觀衆的看劇品位逐漸“師奶”化——

2002年梅小青監製的《絕世好爸》獲得年度收視亞軍,該劇的女主角陳慧珊曾以一系列職業女性現象深入人心,最後卻是憑藉該劇中二女兒的形象獲得了“師奶”們的認可,纔在當年獲得了她的首個視後。2006年TVB臺慶的最佳劇集也由愛情小品劇《女人唔易做》拿下。一年後,講述大家族勾心鬥角的家族劇《溏心風暴Ⅰ》更是創下2003年來TVB自制劇最高收視紀錄,並囊括了TVB臺慶6項大獎。

除此之外,無線高層的“一言堂”也是衆多網友認爲《法證先鋒》遭冷遇的原因:相比質量,他們似乎更看重親疏。2006年視後是爲TVB勤懇拍戲近10年,有“無線女兒”之稱的佘詩曼;視帝則由沒入圍”觀衆最喜愛的男角”五強的鄭嘉穎爆冷獲得。


2006年的視帝視後,後來參演了《法證先鋒II》(圖片來源:網易娛樂頻道)

與此同時,內地劇集在香港的文化影響也漸漸顯現:2001、2002年,TVB連續兩年的收視冠軍都是非TVB自制劇,其中2002年的《齊天大聖孫悟空》還是外購劇,2006年的收視季軍還是外購的張紀中版《神鵰俠侶》。

《法證先鋒》之後,TVB在此後五年內,鮮少有刑偵劇出現在收視率TOP5中,除了《法證》系列自身的作品。回過頭去看,《法證先鋒》竟一不小心成了TVB刑偵劇黃金時代的一抹餘暉。這部劇的製作班底、主演,都來自那個TVB刑偵劇奠定里程碑的輝煌年代,但它誕生的時候,時代的潮流已沒法助推它登上嘉獎的舞臺。

《法證先鋒Ⅲ》奪收視冠軍,但TVB已顧不上歡呼

儘管未能在TVB登頂,但第一部的高口碑高收視,讓它順利有了續集。兩年後,原班人馬參與拍攝的《法證先鋒II》上線播出,同時還加入了2006年的視帝鄭嘉穎和視後佘詩曼作爲重要主角,反響不錯,最終獲得了年度收視第四的成績。“不僅觀衆說好,最讓我高興的是有很多專業人士都稱讚劇中的細節真實。”監製梅小青曾對媒體說到。


《法證先鋒II》

但那一年《法證先鋒II》,還是在臺慶上顆粒無收。最大的贏家是以平均47點,最高50點在香港創下自1991年以來的最佳收視紀錄《溏心風暴之家好月圓》,當晚包攬了6個獎項。

像是爲了平衡前幾年民衆對視帝視後的爭議,2008年的視帝視後歸屬被稱爲“衆望所歸”,“看起來”是民意的勝利。但羊城晚報寫道:“米雪和夏雨還在和TVB就是否籤全面的經理人合約談判(兩人之前籤的只是“部頭約”,即只爲TVB拍劇,其他工作自己接洽),以約換獎的嫌疑始終未能消除。”


?佘詩曼憑《法證先鋒II》提名當年的視後

無論如何,那一年的《溏心風暴》的收視與獲獎,都是TVB的一次狂歡。但是那一年開始到2011年,TVB開始了劇烈的動盪。

首先是來自基層員工的抗議。2008年年末,無線開始 “海嘯裁員”,引發內部員工的恐慌和抗議,並在2009年迎來抗議最高潮:在2009年臺慶當晚,約200名員工利用晚飯時段到電視城外舉起寫有“反裁員”、“反剝削”及“我們憤怒了!”的標語,抗議過低的底薪,和公司長期不發放員工超時補貼。2011年,上百名電TVB員工發起“紅衣抗爭行動”,仍是抗議薪水問題。

其次是TVB臺前幕後的出走潮。演員們一邊面對着逐步擴大的內地市場,一邊面對着極少加薪且拍攝壓力巨大的TVB,紛紛選擇了北上淘金,2011年,佘詩曼、林保怡、黃宗澤、馬德鍾、廖碧兒、蒙嘉慧、楊思琦等大批一、二線TVB花旦小生在內地活動。其中,有一部選擇了不續約,有一部則選擇更換了合作方式,即每年參與TVB一定數量的劇集,同時不妨礙他們選擇其他的合作對象。

編劇組也是出走的重災區。據當時的香港媒體報道,2011年監製梁家樹負責的組別,共有五名編審及十名編劇請辭,而曾勵珍負責的組別,也有兩名編審及數名編劇請辭。無線高層不得不開始以續約加薪的方式留人。

人員的出走給TVB帶來重創,而多年來對收視率的強調,也已經讓TVB的內容因不敢創新出現疲軟。

據羊城晚報2009年的報道,《巾幗梟雄》監製李添勝曾直言:拍《24》、《CSI》那類的美劇,TVB不是不行,但高層擔心以師奶爲主的收視羣體會不接受,爲了保證每部劇都有七成以上的收視,太創新、太顛覆的電視劇都沒辦法拍,因爲這關係到你的飯碗,一旦收視低了,作爲監製就有下崗之憂。

在如此動盪的2011年,《法證先鋒Ⅲ》在播出了。這也是該系列中唯一一部“臺慶劇”。但毒眸發現,第三部除了一貫的法證手段呈現,還多了四位主演之間稍顯狗血的四角戀,不知是否爲了滿足師奶們的需求。


?《法證先鋒Ⅲ》

最終,它並未辜負高層對它的規劃,以平均33點,最高43點的收視率奪得年度收視冠軍,是前三部中最好的成績。監製梅小青也表示這部《法證》最讓她有成就感:“就算退休不做電視也沒關係了!”她還堅信憑着《法證Ⅲ》的高收視,能夠在今年無線臺慶頒獎禮上奪下最佳劇集獎。

但是,熟悉的劇情又來了——在年底臺慶中,依然是顆粒無收。不過此時,已無人在乎了。

比起《法證先鋒》的得失,更多媒體關注到的是,這一年的臺慶晚會,TVB創始人,時任董事局主席的邵逸夫首次沒有出席。此時的他,已然退休在即——2011年3月,邵逸夫將所持股份轉讓;4月,“殼王”陳國強、“臺灣女首富”王雪紅和私募基金Providence Equity Partners合組財團,收購邵逸夫所持的26%電視廣播權益。

2012年的第一天,TVB正式宣佈邵逸夫退休,自此,TVB告別了“邵氏”時代。

TVB的人才流失在新的一年繼續。2012年,《法證先鋒》三部的監製梅小青及其同爲TVB監製的丈夫劉家豪宣佈離職,《法證先鋒III》的女主角張可頤也在受訪時確認自己將離開。至此,《法證》系列的三位女主角均離巢。不久後,《法證先鋒》三部的編審蔡婷婷也辭職離開。


?《法證先鋒III》的女主角張可頤

對TVB內容的質疑也在繼續。2011年,TVB出現了兩部收視不高,卻罕見的“求變之作”——《天與地》和《心戰》。前者表現的更爲先鋒——以敏感的“喫人”爲開端,頗具文藝風格,據羊城晚報報道,這部劇“收視數據極低,網絡口碑奇佳”。還有媒體曾報道,該劇播出期間遭遇師奶們不停的投訴。

而這也成了兩部作品的編劇,曾執筆《創世紀》《金枝欲孽》的周旭明離職的導火索。周旭明曾對此直言“不想總寫迎合師奶們的玩意兒”“TVB在20年前就‘停止’”“《天與地》和《心戰》的收視馬馬虎虎,我感到有點失落……既然我們也不好改變他們,也沒能力改變自己,不如去找第二個市場吧”。

TVB,需要做出改變了。

《法證》將告別,“先鋒”不落幕

“其實TVB不是不變,只是變化比較龜速。”2015年,時任集團行政總裁助理兼節目總監的杜之克對南方都市報說。

現在看來,《法證先鋒IV》能在2018年開拍,便是TVB做出改變的結果。這一次TVB交給它的重任,不僅是刺激收視,還有爭取內地觀衆的關注度。加大與內地市場的合作,是TVB這艘巨輪開始轉向的一個重要事件。而這樣的轉向,也經歷了數年的醞釀。


?《法證先鋒IV》拍攝中(圖片來源:微博@Raymond黃浩然)

2012、2013兩年,TVB開始少有大熱劇集出現,2013年接連推出《衝上雲霄》《金枝欲孽》《仁心解碼》《on call 36小時》的續集,其中《on call 36小時2》收視僅排14位,《金枝欲孽II》收視墊底,皆不復當年的輝煌。2013年時,有媒體形容臺慶顯得有些“寒酸”,當藝人紛紛北上淘金後,出席臺慶的陣容也黯淡了下來。

2014年,榮光屬於一部以警察臥底爲主角的《使徒行者》。在以平均收視28點,最高收視35點的成績獲得電視單一平臺收視亞軍的同時,該劇在內地網絡播放點擊率超20億,成爲當時內地平臺點擊率最高的TVB劇集,最終橫掃5項大獎成最大贏家。這也是自2008年《溏心風暴之家好月圓》之後,又一部內地、香港都熱度口碑兼得的電視劇。


《使徒行者》

2015年開始,TVB“龜速”的變化似乎也有了較爲明顯的體現:這一年,TVB將原本的劇集播出時間由一週五天改爲一週七天,一方面是爲購置的內地劇騰出播放空間,另一方面也是給自制劇更多的機會,一些港式長劇、大製作也可以藉着播出時長的擴充重返熒幕。

播放空間的擴充不僅體現在電視熒幕上,還體現在視頻平臺上。2016年,TVB迎來了大股東華人文化,其董事長黎瑞剛出任TVB董事會副主席,並牽頭了TVB與內地視頻平臺的合作。同年,TVB還上線了自有視頻平臺“myTV SUPER”,以適應互聯網時代的觀劇習慣。

當播放空間得到擴充,對作品的需求量也開始擴大,這也爲TVB臺前幕後人員的迴歸敞開了大門。2016年,不少闊別已久的演員開始出現:羅嘉良拍攝《與諜同謀》,方中信、廖啓智主演《律政強人》,吳啓華主演《純熟意外》……

《法證先鋒》系列的監製梅小青及其丈夫劉家豪,也在高層的邀請下正式回巢。他們被安排主要負責和內地合拍的劇,成本比TVB一般自制劇提高50%,每部劇花約3,000萬港元製作,過程只需直接向助理總經理杜之克報告,並予以特權親自挑選製作班底及演員。

據媒體火星實驗室報道,爲了緩和TVB編劇人才流失的情況,杜之克還約談了多位離巢編劇,其中第一位便是《法證先鋒》系列的編審蔡婷婷。“面對面,約她出來喝茶,喫飯。我們手裏拿着刀,但告訴人家我們有坦克。一般談一兩次都行了,因爲他們在這裏長大。”隨着編劇圈裏的人相互傳話,多位編劇紛紛回巢。蔡婷婷、陳寶華,監製蘇萬聰、《學警狙擊》編審朱鏡祺、《廟街媽兄弟》編劇劉彩雲等人,都陸續回到了TVB。

人才基數的擴充,讓TVB的作品煥發了新的生機。從2016年以後的作品看,TVB的內容主要走出了三種求變的路徑——

與內地合拍大製作劇,保證投資規模和演員陣容。與愛奇藝合拍《盲俠大律師》《再創世紀》;與騰訊視頻在2017年合拍《使徒行者2》《溏心風暴3》《深宮記2》;與優酷合拍《蝕日風暴》《反黑》《飛虎之潛行極戰》。同時,每年多部劇集在優愛騰同步播出。

更細分專業的職業劇。2018年的臺慶劇《跳躍生命線》將視角對準了救護人員;2019年TVB收視第二的《白色強人》,則在專業方面則創下港劇之最:全劇手術超過100場,平均每集至少有4場手術。


嘗試多種新穎題材的試驗劇集。如2016年,由歐陽震華、胡定欣、羅蘭主演,講述三兄妹與老宅中的“老友”(鬼魂)發生的趣事的《一屋老友記》;2017年講述的士司機因意外成爲降魔師的《降魔的》;2019年呈現了10個單元的靈異故事的《金霄大廈》。

而以上改變,在《法證先鋒Ⅳ》身上都能覓得蹤跡。自2015年之後,TVB幾乎每年都會選擇一部在內地有廣泛受衆的IP進行續集拍攝。《法證先鋒III》播出期間曾以覆蓋超3000萬人問鼎2011年11月電視劇在線視頻播放覆蓋榜,甚至帶動2006年播出的第一部回溫至第8位。如此受歡迎的IP,自然適合開拍續集。

至於《法證先鋒Ⅳ》中法證技術呈現的部分,雖然因有些“喧賓奪主”而廣受爭議,但監製梅小青也曾表示如今的法證技術早已不可同日而語。“聯繫了他們(法證科),才發現現在科技發展得太厲害了,用儀器一檢驗,就能找到兇手啦。”梅小青曾對澎湃新聞說道。

而《法證先鋒Ⅳ》的主演之一李施嬅,是梅小青口中能“帶新人出來,讓新人跟他們學學演技”的“老演員”了。她2003年便與TVB簽約,卻直到今年年初舉辦的TVB2019年臺慶中,才憑藉主演了《金霄大廈》中美豔的Alex備受關注,拿到了第一個臺慶獎項“2019年最受歡迎電視女角色”。可她本人已經於去年4月約滿,《法證先鋒IV》成了她的告別之作。

以它作爲告別之作的,還有監製梅小青。而它的收視成績也一如既往的未曾辜負期望——打破了TVB近8年來的自制劇首播收視記錄,並始終將平均收視率維持在31點以上。要知道,從2014年開始,TVB已經鮮少出現平均收視破30點的作品了。

《法證》雖告別,TVB的“先鋒”卻依然還在繼續。今年,曾以小成本製作達成收視逆襲的奇幻劇《降魔的》將播出續集,有廣泛羣衆基礎的IP劇《盲俠大律師2》《使徒行者3》也在未播片單中。他們都是“不認老”的TVB在近幾年來求變的結果。

雖然努力“求變”的起初總是伴隨爭議,但時間總會證實創新帶來的價值。2019年,港媒在評選“TVB近十年‘最有誠意劇集’排行榜”時,曾經收視不佳、被師奶頻頻打電話投訴、讓編劇周旭明撂下一句“TVB停滯了20年”後憤而離職的《天與地》位列第一,小成本製作,播出前並不被看好的奇幻劇《降魔的》《金霄大廈》則分別排在第二、第五。

或許,這還真應了杜之克2018年接受毒眸採訪時的那句話。“江湖向來不平靜,每個人都看不起別人,誰是英雄,誰是狗熊,要慢慢地看”。

參考資料:

[1]. TVB:風急花飛50年,無人甘心困愁城 ,火星實驗室,2017

[2]. 揭祕TVB五十年興衰史 明星赴內地片酬漲40倍,鳳凰網娛樂,2018

[3].TVB頒獎禮與小圈子游戲,羊城晚報,2008

[4]. 《天與地》贏口碑輸收視 編劇炮轟TVB停滯20年,羊城晚報,2011

[5]. TVB,40年不變?4月終於要變一變,南方都市報,2015

[6]. 專訪|梅小青:一套劇能不能成功,有“先兆”的,澎湃新聞,202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