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講莫扎特的暴力小調 -莫扎特第40交響曲下 在進入正題之前,可以說一下莫扎特的小調。音樂中有大小調的區別,總的來說,大調的性格比較明朗,比較明亮,而小調比較陰鬱,比較悲愁。莫扎特的大多數作品都是用大調寫成,色調明亮。但是莫扎特有少量的小調性作品,而往往這些少量的小調性作品都是他最好的作品。莫扎特的情感容量其實非常廣闊,經常會有陰暗、甚至悲慘和暴力的時刻,這種時候都往往要採用小調。 現在我們到了第三樂章,又回到了G小調。第三樂章在古典時候一般都是用小步舞曲寫成。小步舞曲原來是巴洛克時期成型的貴族舞蹈,到古典時期成爲當時風行的溫文爾雅的舞曲。在這個交響曲中,由於它是在G小調的悲劇性籠罩之下,所以這個小步舞曲就有特殊的性格,不再是溫文爾雅,而是繼續抗爭。小步舞曲一般都是三拍子,但是在這個小步舞曲中,我們卻聽到節奏的重心經常發生刻意的錯位,聽上去簡直像是劍拔弩張的拼刺。 隨後到中段,音樂轉到了G大調。音樂好像出現了陽光,具有田園風格,形成某種緩解。樂器的色彩非常豐富,這是很典型的莫扎特比較甜的風格。 這個中段相當於B,開頭是一個憤怒的小步舞曲,是A,中段B是一個田園性的舞曲,這樣AB就形成了對比。在中段B的G大調之後,整個小步舞曲還要再重複演奏一遍,於是就形成了一個大的ABA佈局。 在聽完第一樂章的嘆息抗爭,第二樂章的抒情,第三樂章的悲劇性格之後,我們來到了第四樂章。第四樂章既然是交響曲的最後一個樂章,它就應該是總結和解決。在這裏,莫扎特繼續回到G小調,一聽就知道是一個舞曲。但是,在這個舞曲中,好像外部的身體在跳舞,而內心卻在流淚。這是無人可比的莫扎特,所謂舉重若輕的風範在這個樂章中得到了完美的體現。 剛纔聽到的就是第四樂章的主部主題,是舞曲,因爲它非常方正,大家聽到兩小節一個樂句,有強弱之間的對比,顯然是個舞曲。但是這個舞曲在小調上,所以它就有了悲愁、甚至是悲劇性的意味。 經過一段發展以後,音樂來到所期待的副部。副部主題依然是一個舞曲,但現在轉到了降B大調。大調當然比較明朗,似乎剛纔陰暗的心情現在得到了緩解,但是莫扎特的妙筆在於,在大調的環境中滲入了很多小調的筆法,所以聽起來音樂就有很多的明暗交替。這種處理的從容和自如,達到了無與倫比的精妙境地。 剛纔我們聽到的是這個副部的主題,還可以聽到一個細節,就是半音性的音響。我們記得在第一樂章的副部主題,就有這樣一個下行的的半音音調,在這裏又出現。這樣就使得這裏的音樂帶有更多悲愁和哀涼的氣氛,而且也使第一樂章跟第四樂章之間有了貫通。 到了發展部,衝突和節奏的運作達到了極點。一開始我們就聽到極其不協和的和聲,這在和聲手法上達到了18世紀當時的最極點。我們幾乎聽不到穩定的調中心,重音似乎也完全不可預料…… 這是真正發展部的音樂,舞曲的音調在各個調性上進行發展,情緒也越來越激烈,但是整個音樂依然受到嚴格的古典控制。 到了再現部,我們會聽到主部和副部都要經過變化的再現。副部在呈示部的時候是在大調上。到了再現部似乎應該也在大調上再現。但是莫扎特爲了符合整個交響曲悲劇性的性格,這裏的處理是把副部也放到G小調中。一個大調的主題到了小調中再重複演奏,顯然性格就發生了變化,而且這裏的和聲變換之豐富,也只能出自莫扎特之筆,我們尤其聽到中間的聲部非常豐富而自如,展現出精湛的技藝。 我們看到,莫扎特的《G小調第40交響曲》K.550確實是四個樂章完全貫通,形成一個非常好的整體。每個樂章都對交響曲的悲愁哀怨、甚至是抗爭的性格有所貢獻,所以我們聽了整部交響曲之後就會獲得非常滿足的審美體驗。下節課我們將會講授貝多芬的《第五交響曲》,歡迎大家收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