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长与孩子正确的沟通方式是,接纳——认可——分析——结论——建议——帮助——感受。凡是做事出格跟家长对着干的孩子,不用问一定是小时 家长没有很好陪伴过孩子,亲子间没有建立起那种“我无条件信赖你,听命于你,愿意为了满足你的心愿付出努力或者做出妥协”的情感。

原标题:男生欲退学,母亲校门口下跪:母亲不像母亲,儿子于是不像儿子

所有亲子间势成水火,孩子逆反顶牛气死人不偿命的,一定是家长的态度与方法错了。

作者:皎洁的后青春时代

元旦刚过,广州某学院门口,发生了骇人一幕:

一名男学生仰躺在椅子上,心无旁骛玩着手机。身旁直挺挺跪着他的母亲。知情人爆料,该男生心生退学念头,和母亲争执不下,母亲百般劝说无果,选择了下跪。儿子不但无动于衷,还把母亲下跪照片上传朋友圈,俨然一副胜利者姿态。

消息传开,舆论一片哗然。

有的谴责儿子不好好读书,不尊重母亲,妥妥一个逆子渣男;

有的吐槽母亲采取极端手法,逼儿子就范,是个地道控制狂。

小编觉得两个说法都有其合理性。本来嘛,问题出了双方都有脱不开的责任。

事情走到这一步,显然这个家庭的亲子关系出了问题。

母亲不像母亲,没有权威,更没有情面,说教无效后只有孤注一掷。惊呆了周围人却打动不了儿子的心,显然这是个失败的母亲。

儿子不象个儿子,不接受母亲的好言相劝,不理解母亲的一片苦心,没有对母亲最起码的尊重敬爱,只把她当作一个尽职尽责的保姆和令人心烦的监工,甚至是斗智斗勇的对手。为自己将母亲辖制得服服帖帖而沾沾自喜。

这种奇葩的母子关系,让人看到了这个家庭在教育上的缺失。

亲密陪伴缺失。李玫瑾说过,我遇到许多无助,甚至绝望的父母,对自己长大了的孩子,说不听,骂无用,打不过……我只有一个感受:“为时已晚”。凡是做事出格跟家长对着干的孩子,不用问一定是小时 家长没有很好陪伴过孩子,亲子间没有建立起那种“我无条件信赖你,听命于你,愿意为了满足你的心愿付出努力或者做出妥协”的情感。早期最需要你的时候你干嘛去了,现在想起跟我端老子架子,对不起,你没那个资格。

心门没有打开。很多家长百思不解,我从小到大没少耳提面命啊,怎么这孩子依然长成了歪脖子树了呢?因为从小到大,你虽然说教很多,但一直都是发射性单方面说教,从来没问过孩子想的是什么?需求是什么?需要家长帮助做什么?

你教训再多,孩子的接收器没打开也是枉然。孩子只感受到了你的居高临下,颐指气使,丝毫感受不到你的所苦所乐所忧所惧,孩子跟你从来就没有过共情。你为了孩子退学感觉天都塌了,他却觉得妈妈一点都不理解我,只会逼迫我。

沟通方式大错特错。有一句话在网上很受热捧:“我不赞成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利。”

家长与孩子正确的沟通方式是,接纳——认可——分析——结论——建议——帮助——感受。

整个过程分为四阶段。

第一阶段感情上接纳认可,让孩子先卸下戒备,开启交流通道;

第二阶段站在孩子角度观察分析。必要时可以采用“归谬法”。不妨按照孩子的思路试试,也许有道理,也许最后证明错了。让孩子自己去碰碰南墙,然后导引出正确结论;

第三阶段,轻声问孩子,你有什么困难,我能帮你什么呢?并及时给孩子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支持;

第四阶段事情结束后,跟孩子复盘,得出结论。

是事实最好的裁判,如果孩子对了,不妨大方给孩子赞美,承认自己错了。如果孩子错了,也会心服口服接受家长时候的教诲。

没有天生的坏孩子,谁也不愿跟自己的家长过不去。所有亲子间势成水火,孩子逆反顶牛气死人不偿命的,一定是家长的态度与方法错了。

比如,不问青红皂白,上来就斥责:“你不好好上学,无缘无故退学干什么?”一副气势汹汹问责的架势,孩子先被迎头一击激怒了;

比如,不体谅孩子的感受,一味站在自己角度指责孩子。也许孩子功课跟不上产生厌学心理;也许孩子跟老师同学关系没处好,没有归属感,对上学视若畏途;也许受到坏孩子霸凌,生不如死;也许就是对上学不感兴趣。哪怕一个问题得不到老师家长的理解支持,也有可能导致孩子失去坚持的勇气。

我们耳闻目睹过太多孩子受到家长指责愤然自戕的案例,除了责怪孩子逆商不足心理脆弱,又焉知不是家长的武断蛮横让孩子生无可恋了呢?

比如,不懂妥协和退让,把孩子逼入极端。如果孩子实在不愿上学,那就先休学一段,带着孩子出去走走看看,换个环境或许孩子就会换了感受。孩子嫌读书苦,那好吧,你就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吧,比如唱歌,游戏等。约定期限,到时如果没有达到目的或者后悔了,再去继续读书。也可以带着孩子去建筑工地,农贸市场,再去高档写字楼,区别读书与不读书人生境况的区别,用鲜活的事实,给孩子上一堂劝学课,效果可能更好。

比如控制欲太强,家长的旨意不可违抗。软硬兼施不见效,最后祭出自残下跪的决绝行为,以此逼迫孩子就范。很多孩子最后被压服,但问题却没有真正解决。有的孩子比如本文所提的男生,却识破了家长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把戏,唬谁呢?

亲子关系,是最原始最简单又最讲究艺术的关系,搞得好,父慈子孝,其乐融融,健康向上。搞不好,鸡飞狗跳,投河上吊,家破人亡。

全在家长如何操作了。

作者: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 ***签约作者 头条青云获奖者

本***拥有30余位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背景的专家学者,将与活动号(微信公众号:亲子沟通如何说)一起,致力于推动有品质的亲子沟通,“你问我答”功能已经开启。欢迎关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