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三,家长应该要控制住自己对于孩子受伤害的恐惧心理,在提供相对安全的环境和工具后,放手、再放手一些,耐心、再耐心一点,在孩子的身后默默地观察和等待,相信孩子一定会用自己的方式去迎接挑战,面对危险。比如这次原阳4名儿童被埋事故,施工现场有很多土坑,却没有一个安全标示,围栏四周也有许多处豁口,足以通过一个成年人,致使孩子闯进工地引发事故。

原标题:河南原阳4名儿童被埋:关于儿童安全,你真的做到位了吗?

作者:桐桐妈

这是一个令人无比悲痛的事故,牵涉到3个家庭4个孩子。

4月18日17点30分至22点40分,河南省原阳县盛和府小区堆放的土方中陆续发现4名5至11岁儿童尸体,均系与该小区相邻的原阳县原兴办事处温庄村人。

原阳县政府网站

经初步判断,可能因土方压埋窒息死亡,具体原因需要进一步调查。

究竟这4个孩子为何会被埋?他们生前发生了什么?我们都不加以猜测,一切等官方调查为准。

身为一名母亲,看到这则事故后,最大的感慨就是: 这起悲剧原本是可以避免的。

首先,这个建筑工地处处都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作为家长,理应告知孩子不可随意进入玩耍,如果家长曾三令五申这样教导过孩子,想必事故一定不会发生;其次,最小受害者才5岁,怎么都不应该任由他自由玩耍那么久不管不问。

在这,我不是在谴责父母的失职,而是实在惋惜这4条鲜活生命的逝去。多么可悲啊,仅仅一个多小时,孩子们就出事在离家不到100米的地方。

养育孩子,安全大过天,让孩子们平安健康长大是我们做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无奈这个世界总是充满着各种危险,稍不留意,可能就会伤害我们的孩子,轻则留疤,重则丢命。

除了这则令人唏嘘不已的悲剧外,近日还有两起儿童安全事故引发关注。

4月12日,河南鹿邑2名男童在河边玩耍时,1名儿童落水,不幸身亡。

4月18日,据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公安局通报,一名10岁女童遇害,嫌疑人为13岁的堂兄。

一个又一个惨痛的消息,一条条鲜活生命的逝去,都在深深刺痛着人们的神经。

为什么儿童事故频发?

首当其冲,就是家长监护责任不到位。

我们再来看看几则案例:

1月9日下午,四川宜宾警方在某建筑工地发现一具孩子遗体,出事原因竟是父亲忙回微信弄丢了孩子,最后孩子掉进了一个有水的桩孔。

3月9日,深圳两名女童从19楼意外坠楼身亡,两个孩子一个9岁,一个5岁。据知情人介绍,两名孩子是从阳台防盗网位置坠下,事发时家中有人,但却未能注意到悲剧的发生。

这些无不与家长监管缺失有关,儿童期正是孩子爱动爱探索的时期,但他们又不了解身边危险因素的存在,缺乏辨别危险的能力,所以脱离了大人的监护,是否安全只能全靠运气了。

其次,社会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一定程度上也会威胁到孩子的安全。

比如这次原阳4名儿童被埋事故,施工现场有很多土坑,却没有一个安全标示,围栏四周也有许多处豁口,足以通过一个成年人,致使孩子闯进工地引发事故。

最后,安全教育缺失,致使孩子在危险面前缺乏判断能力。

说一个前两年发生的悲剧,想必很多人都知道,就是江西一名13岁将身体探出汽车天窗,通过高速路限高横杆时,他的身体与限高横杠发生碰撞,致使当场身亡。

仅仅是因为一时的大意和对危险的预估不足,酿成了难以挽回的悲剧。

据统计: 我国平均每年近20万名0~14岁儿童因意外伤害而失去生命,平均每天有500多个孩子遭遇生命危机。

作为父母,如何让孩子避开意外伤害呢?

首先,家长应该对各种安全隐患有所了解和预知。

带孩子,不管在家还是在外,都要警惕“危险源”,该去除的去除,该远离的远离。

这里,我简单总结下在家和在外的各种安全隐患及最佳对策。

一个安全、温暖的家,应该是这样的:

  • 阳台、窗户、楼梯口要安装防护工具,从根本上解除孩子可能坠楼的隐患;
  • 对于家中有幼小的孩子,床上要安装一定高度的围栏,这样能有效减少孩子从床上摔到地上的次数;
  • 有条件的可以在宝宝经常活动的范围铺上爬行垫,对于桌角、茶几边角可以用防摔条包裹;
  • 把危险的工具,比如刀具、药物、洗涤用品等放置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

出门在外,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 广场上的地灯不看、不摸,以防被电到或烫伤;
  • 喷泉只可远观,不可近玩,谨防漏电或被喷起的水压伤到;
  • 不带孩子去野外水域不明的地方游泳;
  • 在人员密集的地方确保孩子在视线范围内,防止走丢;
  • 不乘坐有危险性的游乐设施;
  • 走路时避开不明的坑洞和窨井盖。

带孩子,再怎么谨慎也不过分。

其次,在陪伴孩子时,做好全方位的防护。

因为父母玩手机,导致孩子出事故的新闻不胜枚举。这些悲剧可能永远不会发生在我们身上,但一旦发生,便追悔莫及。

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最应该做的就是盯紧孩子,千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

最后,全面地给孩子做安全教育。

很多家长就会问了,具体怎么灌输才有效呢?以下几个方式亲测有效。

第一,告诉孩子每件事都有安全、正确的做法,只要我们遵守规则,就不会受到伤害;

第二,对于具备一定理解能力的孩子,可以在家长的可控范围内让孩子“体验”一下危险,帮助他们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什么是危险;

第三,家长应该要控制住自己对于孩子受伤害的恐惧心理,在提供相对安全的环境和工具后,放手、再放手一些,耐心、再耐心一点,在孩子的身后默默地观察和等待,相信孩子一定会用自己的方式去迎接挑战,面对危险。

带孩子,不侥幸无伤害,不大意保平安。

孩子的安全,就是父母最大的心愿。

愿每个孩子都能平安、健康长大!

作者简介:桐桐妈,一个可爱女孩的妈妈,***签约作者。

本***拥有27位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背景的专家学者,将与活动号(微信公众号:育儿交接棒)一起,致力于通过线上线下课程和活动,推动有品质的亲子沟通,微信公众号的“问答”功能已经开启,欢迎提问,专家一对一解答育儿疑问。欢迎关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