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就是野外火災本身,都很難撇清和全球變暖的關係,更別說異常高溫和雷暴了,這一系列的異常事件可能提醒着我們,在全球二氧化碳濃度居高不下的情況下,北極地區的變暖可能極爲迅速,導致海冰的迅速消融,而這將進一步導致異常和極端天氣事件的頻繁出現,在未來,像如此令人震驚的密集北極圈雷暴可能都會更加常見。對於北極來說,如此密集的閃電當然是極爲少見的,也讓探測到這些閃電的科學家們感到極爲震驚,因爲這似乎已經對當前科學家們的對於北極氣候的認知產生了嚴重挑戰,來自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氣候學家、氣象學家對這些異常雷暴的原因展開了大量討論,可以確定的事情是,不尋常的暖溼氣團從西伯利亞向北移動到北極圈,並且被抬升到更高的高度,高於大氣中最低層的水和冰冷空氣。

電閃雷鳴是地球大氣中的常見現象,在今年的春夏時節,無論是北方的華北東北還是南方的江南華南,雷暴天氣都非常常見,而短時強降雨、大風、冰雹等激烈天氣也經常伴隨着雷暴天氣一起到來,在氣象學上,這些天氣都被稱爲強對流天氣,因爲它們往往是乾冷氣團和暖溼氣團產生激烈對流而產生的天氣現象。

北極突然遭1000多次“雷劈”,各國專家緊急分析,結果不容樂觀

由這個條件,很容易想到在寒冷的南北極地區是基本不太可能出現雷暴天氣的,因爲對於南北極這種高緯度地區,冰天雪地纔是天氣的主題,而暖溼空氣基本不會出現,也就沒有了雷暴發生所需要的不穩定大氣環境。但近年來,北極圈內的雷暴還是偶有發生,這已經引發了一些科學家的關注,而在2019年,北極圈的情況就更異常了,在8月10日-8月11日期間,北極圈內出現了極不尋常的密集雷暴——探測數據顯示,在北極560公里範圍內探測到48次閃電,在北極1100公里範圍內探測到超過1000次閃電!

北極突然遭1000多次“雷劈”,各國專家緊急分析,結果不容樂觀

對於北極來說,如此密集的閃電當然是極爲少見的,也讓探測到這些閃電的科學家們感到極爲震驚,因爲這似乎已經對當前科學家們的對於北極氣候的認知產生了嚴重挑戰,來自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氣候學家、氣象學家對這些異常雷暴的原因展開了大量討論,可以確定的事情是,不尋常的暖溼氣團從西伯利亞向北移動到北極圈,並且被抬升到更高的高度,高於大氣中最低層的水和冰冷空氣。於是,大氣中出現了較大的溫度垂直梯度,再加上氣團的高溼度,幫助形成了可產生閃電的對流雲團,但在往年,這種情況是極爲罕見的。

而除了異常的雷暴,今年北極圈的情況的確是相當不尋常,比如在7月末-8月上旬期間,原本影響歐洲的炙熱空氣向北輸送,並且與北極圈內的另一個高壓結合,在格陵蘭島上產生了極爲異常的“高溫”天氣。衛星監測顯示,從2019年7月30日到8月3日期間,衛星探測到格陵蘭冰蓋表面大約90%的融化,使其成爲衛星觀測史上前三大的融化事件!而據相關報告,7月30日至8月3日期間的格陵蘭島融化的冰估計約爲550億噸,每天約爲110億噸!

北極突然遭1000多次“雷劈”,各國專家緊急分析,結果不容樂觀

無論是上千次雷暴還是劇烈融化的格陵蘭島,種種異常事件都在提醒着人類,2019年北極圈的天氣模式極爲異常。而跳出天氣現象本身,科學家們指出,這些異常情況很大可能和全球變暖與氣候變化有關。近年來,北極海冰逐年降低,2019年7月更是出現了衛星觀測史上最低的海冰範圍。在海冰融化後,極地開闊水域會吸收更多太陽輻射,導致地表和高空氣溫進一步升高。

北極突然遭1000多次“雷劈”,各國專家緊急分析,結果不容樂觀

此外,研究者也指出,2019年夏季,北半球高緯度出現了大量的野外火災,這對於雷暴的出現也有很大影響。自6月初以來,在北極地區觀測到100多場大型野外火災,包括阿拉斯加、格陵蘭和西伯利亞。據觀察,這些火災產生的煙霧吹過北極圈的很多區域區域。在煙霧中,細小的顆粒物不僅能夠提供對流雲團形成的凝結核,而且這些顆粒或形成的雲滴,在空氣對流運動中摩擦容易起電,這一系列的情況都給北極密集雷暴提供了條件。

北極突然遭1000多次“雷劈”,各國專家緊急分析,結果不容樂觀

但就是野外火災本身,都很難撇清和全球變暖的關係,更別說異常高溫和雷暴了,這一系列的異常事件可能提醒着我們,在全球二氧化碳濃度居高不下的情況下,北極地區的變暖可能極爲迅速,導致海冰的迅速消融,而這將進一步導致異常和極端天氣事件的頻繁出現,在未來,像如此令人震驚的密集北極圈雷暴可能都會更加常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