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陵園、墓地的神道兩側,都設有石像生。這些石雕動物和人物以對稱的形式分別排列在神道兩旁,象徵着皇帝的儀仗隊守衛在陵前。

泰陵石像生,胤禛以“需用石工浩繁,頗勞人力而諭令“不必建設”,所以泰陵初建時沒有石像生。胤禛死後剛28天即雍正十三年九月二十一日,監察御史瑪起元給剛即位的乾隆帝上了一道奏摺,建議爲景陵和泰陵補建石像生。

秦陵望柱

他的理由是:伏思大行皇帝所以不用石像生者,必以景陵未經設立,不忍增加,此誠我大行皇帝仁孝之至意也。但石像生雖非風水所關,實系典制所載,萬年締造,有此更可以永肅觀瞻。且景陵旁附孝陵,同一大紅門,並未分兩處圍牆,是以聖祖仁皇帝不肯設立石像生者,亦出於孝思之深心。後世子孫欲竭追慕之誠,凡於典禮所載無不曲盡,方覺毫無遺憾。今奴才愚見,請於景陵前應照典制敬爲添設。而現今萬年吉地亦另爲敬謹建立,以備從前所未備,如此始於典制無缺。瑪起元的這道奏摺不僅揭開了泰陵不建石像生的原因,也指出了景陵不建石像生的原因。

後設的石像生

乾隆皇帝對瑪起元的這個建議表示同意,批道:“所奏是,總理事務王大臣議奏。”當時的總理王大臣是莊親王允祿、果親王允禮、大學士鄂爾泰、張廷玉四人。他們奉命後,向當年的相度大臣高其倬和當時精通風水的戶部員外郎洪文瀾詢問泰陵不建石像生的原因。他們回答的不建石像生的原因是:“泰陵甬道系隨山川之形勢盤旋修理,如設立石像生,不能依其丈尺,整齊安供,而甬路旋轉之處,必有向背參差之所,則於風水地形不宜安設。是泰陵之未議設石像生者,實由風水攸關,非典禮所未備。”這是泰陵不建石像生的真正原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