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1年,15歲的朱厚熜以藩王的身份繼承大統,正式成爲明朝第11位皇帝,第二年改年號爲“嘉靖”,是爲“嘉靖皇帝”。從此以後,這位明朝歷史上最聰明、掌權時間最長的皇帝開始了他四十五年的統治之路。

然而,他的掌權時間雖長,但這卻和他剛即位時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衆所周知,嘉靖皇帝的堂哥明武宗朱厚照由於生前無嗣,因此,按照兄終弟及的原則,算來算去,這個皇位就落到了當時的藩王朱厚熜身上。朱厚熜大概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就這樣白白撿了一個皇帝當,正當他沾沾自喜時,這時候發生的一件事卻令他怒不可遏!

事情是這樣的,由於朱厚熜是以“藩王”的身份即位的,關鍵點就在這,因爲他即位後所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父母的名號問題。然而,關於這個問題,當時的內閣首輔楊廷和很快給出瞭解決方案。

大致方案如下:

朱厚熜即位後,必須稱明孝宗爲“皇考”,稱自己的親生父親爲“皇叔考”、母親爲“皇叔母”。意思就是,你必須稱孝宗皇帝爲親爹,稱自己的親生父母親爲叔叔、叔母!

朱厚熜聽了這個方案後,大怒道:“父母都可以這樣改來改去嗎?”然而,我們的首輔楊廷和同志卻鄭重其事地點了點頭,說了句“可以”!這對朱厚熜來說當然是不行的,自己一個皇帝當着當着親生爹媽就這樣當沒了,這還了得,這事情放在當時任何有着一個倫理綱常的人身上,都是不可容忍的事情,更何況是至高無上的皇帝,這樣一來,皇帝的臉面何在?但這時候的自己剛登上皇位,勢單力薄,暫時沒法和楊廷和這位四朝元老相抗衡,面對這件事,自己只能先服個軟!

但我們的這位皇帝是甘願認輸的主嗎?顯然不是,要不然也不會成爲明朝史上掌權時間最長的皇帝。於是,一場爭論了三年、關於當朝皇帝父母名號的問題拉開了序幕,史稱“大禮儀之爭”。也可以簡單說是一場爲了證明“我爸是我爸”的爭鬥!

然而,這看似是一場簡單的“禮儀”之爭,但卻是當朝皇帝正式向內閣奪權的開始,蘊含的真正鬥爭是新皇權與舊閣權的鬥爭以及新進士大夫與舊閣臣集團之間的鬥爭。要不然,這個問題也不會爭論三年之久。

對戰方:皇帝VS楊廷和爲首的內閣集團

新進士大夫VS舊閣臣集團

鬥爭時間:三年

鬥爭回合:三個回合

勝利方:皇帝以及新進士大夫

鬥爭結果:皇帝獨攬大權,罷黜以楊廷和爲首的舊的內閣班子,啓用以張璁爲首的新進士大夫班子。

細說明朝“大禮儀之爭”背後的新皇權與舊閣權爭鬥的精彩過程!

嘉靖皇帝畫像

下面我就三個回合的鬥爭開給大家詳細說說。

第一回合

上文提到,朱厚熜剛即位時,面對父母的稱呼問題,身爲四朝元老的內閣首輔就已經給出了自己的方案,而且還不容我們這位年輕的皇帝反對,意思就是“”我說的就是對的”,你必須聽着。這樣一來,就給年輕的朱厚熜傳遞了一個信號,就是說“雖然你小子現在是皇帝,但這宮裏的一切大事都得聽我的,很多事情都得我說了算,你說的不算數”。然而,楊廷和也有看走眼的時候,在這件事情上,他顯然低估了朱厚熜的決心。

我們說到,朱厚熜面對這種情況,他自知目前的自己暫時無法和以楊廷和爲首的內閣集團相抗衡,但這並不意味着他怕了,他只是在尋找一個機會,尋找一個能徹底扳倒楊廷和這老小子的機會。

很快,朱厚熜手底下的一個大臣看見了這位年輕皇帝的決心,他就是繼楊廷和之後的內閣首輔張璁,但這時候的他只是一個不入流的小官!

都說“富貴險中求”,但很多人遇到這種事可就沒那種魄力了,但我們的張璁同志可就不一樣了,此時的他雖然是一個小官,但心中的抱負可不小。他正是看中了朱厚熜的決心,所以,這時候的他想賭一把,一旦成功,等待他的將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於是,在楊廷和的那番言論發佈後不久,他就給朱厚熜上了個奏摺。

奏摺中這樣說道:

今武帝已嗣孝宗十七年,“臣讀祖訓曰:凡朝廷無皇子,必兄終弟及。……今武宗無嗣,以次屬及,則皇上之有天下,真猶高皇帝親相授受者也。故遺詔直曰:‘興獻王子倫序當立。’初未嘗明著爲孝宗後,比之預立爲嗣養之宮中者,其公私實較然不同矣。”

奏摺中的大概意思就是:“我通過讀祖訓知道,如果皇帝生前無子嗣,那麼繼任方式必然是兄終弟及……當今皇帝的位子就相當於高皇帝親傳的”。總之就表明了一個道理,你楊廷和說的是錯的。

從這段奏摺中,我們可以看到,張璁的膽子有多大了吧!這是直接跟楊廷和對着幹啊,公然跟楊廷和唱反調。雖然朱厚熜看了這個奏摺很高興,並且說了句“此論出,吾父子獲全矣”。但也僅僅是說了說,因爲這時候憑他和張璁的力量,是幹不過老謀深算的楊廷和的!雖然張璁的奏摺說的也是有理有據,但終究胳膊擰不過大腿,人言微輕,根本對楊廷和構不成威脅!

很快,張璁便遭到了楊廷和的報復,楊廷和聯合其他大臣,以一句“秀才安知國家事體”爲由,開始攻擊張璁。最終,朱厚熜在楊廷和等人的強大壓力下,將張璁罷黜,並貶到南京當刑部主事。

至此,“大禮儀之爭”的第一回合結束。這次鬥爭,以楊廷和方的勝利告終,朱厚熜和張璁敗了,而且敗的很徹底!而大權還是牢牢掌控在楊廷和手中,但這事情遠遠沒有結束,因爲鬥爭的第二回合馬上要開始了!

細說明朝“大禮儀之爭”背後的新皇權與舊閣權爭鬥的精彩過程!

明顯陵,嘉靖父母親之墓

第二回合

話說張璁被貶到南京之後,並沒有閒着,而是爲這事積極奔走。終於,讓他給找到了一個志同道合的夥伴——桂萼,桂萼之前本來是不願意參與此事的,但在張璁的遊說下,桂萼終於還是心動了。於是,在1523年11月,桂萼聯合張璁上疏,又一次提及了此事。

當時上疏的內容如下:

“今禮官失考典章,遏絕陛下純孝之心,納陛下於與爲人後之非,而滅武宗之統,奪獻帝之宗,且使興國太后壓於慈壽太后,禮莫之盡,三綱頓廢,非常之變也。乃自張璁、霍韜獻議,論者指爲幹進,逆箝人口,致達禮者不敢駁議。……臣聞非天子不議禮;天下有道,禮樂自天子出。臣久欲以請,乃者復得席書、方獻夫二疏。伏望奮然裁斷,將臣與二臣疏並付禮官,令臣等面質。”

大概意思就是,陛下,您讓禮官給忽悠了,他們這樣做純粹是想遏絕您的純孝之心……您讓我們兩個進京去,我們和這些禮官當面對質。

當朱厚熜看到這份奏疏後,龍顏大悅,立即下令讓張璁、桂萼二人進京與禮官進行對質。

聽到張璁等人要進京的消息後,楊廷和等人慌了,本來在這件事上就不佔理的他們,如果張璁等人一來,他們完全是辯不過的。然而,老楊又發揮了他忽悠人的本領,大概那時的他心裏是這麼想的“我都活了幾十年的人了,還搞不定你一個毛頭小子”。

於是,在楊廷和的忽悠下,朱厚熜妥協了,他同意尊孝宗爲皇考,尊自己的父親爲本生皇考恭穆獻皇帝。這樣看起來似乎沒什麼大問題。然而,細讀之下,還是有問題的,關鍵點就在“本生”二字,因爲這樣一來,就等於朱厚熜給別人介紹自己時說:“孝宗皇上是我爹,我自己的父親是我本生爹”。你說幾千年來哪有這樣的事情,這要是傳到後世,讓嘉靖皇帝的顏面何存!但這時我們的朱厚熜同志當時大概是被豬油蒙了心,愣是沒看出這裏面的問題,還高高興興地給張璁等人下旨說“事情都已經解決了,你們就不用來了,回南京去吧”。

再說張璁等人馬上要進京了,但突然聽到這麼個消息,懵了!心想我們馬上要成功了,但突然卻被人這麼橫插一槓子,實在是太氣人。

於是,他們又給朱厚熜上疏說:

認爲必亟去“本生”兩字,繼統之義始明:“禮官懼臣等面質,故先爲此術,求遂其私。若不亟去本生之稱,天下後世終以陛下爲孝宗之子,墮禮官欺蔽中矣”。

這次就很明瞭地告訴皇帝,你如果不去掉本生二字,那麼,天下人都會認爲你是孝宗的兒子,這是禮官在欺騙你啊!朱厚熜看完這道疏後,這才反應過來。於是,立馬召張璁等人進京。

張璁和桂萼進京後,立馬同那些負責此事的京官展開了辯論,兩方都是引經據典,高談闊論,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誰也奈何不了誰!

這時候,張璁和桂萼真的是把對方給惹急了。於是,在楊廷和的兒子楊慎(聽說是明朝最有才的人)的帶領下,要把張璁和桂萼給羣毆致死。還好這邊張璁早有準備,多次化險爲夷。

就這樣,鬥爭第二回合以雙方的勢均力敵而結束。

細說明朝“大禮儀之爭”背後的新皇權與舊閣權爭鬥的精彩過程!

明顯陵

第三回合

我們普遍都認爲,“一哭二鬧”歷來都是女性的特權。然而,殊不知,在幾百年前,我們明朝的大臣們卻將這一手段發揮的淋漓盡致。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原來是這些反對張璁的大臣一看情況不對,便採取了最簡單最直接的方法——哭、鬧!於是,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一種情況,一大羣人跑到皇宮門前跪着,跪一會兒就嚎啕大哭,最多的一次竟達231人,而我們的朱厚熜同志在處理這個問題上,同樣也簡單粗暴,一個字,打!

於是,當這231人跑到皇宮門前大鬧時,朱厚熜還是給他們給了點面子,先禮後兵,但這些人好話給你說不聽啊!

對此,《明史》裏面是這樣記載的:

世宗命引禮監諭退,再諭退,仍不起。帝怒,收禁134人於獄,杖五品以下180餘人。

自從被打了一頓之後,這些人便乖乖的了,反對之聲也逐漸沒有了。

於是,在1524年9月,張璁等人抓住機會,制定了關於朱厚熜父母的名號方案,方案如下:

世無二道,人無二本。孝宗皇帝伯也,宜稱皇伯考。昭聖皇太后伯母也,宜稱皇伯母。獻皇帝父也,宜稱皇考。章聖皇太后母也,宜稱聖母。武宗乃稱皇兄,莊肅皇后宜稱皇嫂。尤願陛下仰遵孝宗仁聖之德,念昭聖擁翊之功,孝敬益隆,始終無間,大倫大統兩有歸矣。

至此,這件事終於以朱厚熜一方的勝利而告終。最後稱孝宗和孝宗皇后分別爲皇伯考、皇伯母;稱自己的父母親分別爲皇考、章聖皇太后!

就這樣,朱厚熜如願以常地達到了自己的目標,而反對他的楊廷和父子以及其他舊閣臣則被貶官的貶官、流放的流放,取而代之的是以張璁爲首的新興士大夫階層!

因此,這件事情看似是一場簡簡單單的“禮儀”之爭,但它背後所表現出的是新皇權向舊閣權之間的博弈,以及當時的新興士大夫同舊閣權之間的衝突!而通過這件事,也使得嘉靖皇帝衝破了舊的規則的束縛,爲嘉靖時代的變革打下了基礎。而在思想方面,新興起的“陸王心學”取代了自宋朝以來的“程朱理學”。“嘉靖中興”時代開始!

最後,用一句很經典的話來結尾:

觀點鬥爭是假的,方向鬥爭也是假的,只有權力鬥爭纔是真的!

【完】

本文參考資料:《明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