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看到這,其實大夥都明白了,原來是李密有心放走程咬金,這才讓程咬金的小聰明成功,而且按照小說的邏輯,李密跟程咬金沒什麼交情,只不過是他早都想要反隋,一直苦於沒有機會,救下程咬金,便是他最好的機會。又恰巧趕上楊廣要到揚州去,因此揚州早都充分做好了迎接皇帝的準備,當揚州的留守官員王世充看到一身皇家裝扮的程咬金之後,已經猜到了老程的身份,畢竟王世充見過楊廣,他知道此人不可能是自己的皇帝,再一看老程這藍靛臉紅鬍子,基本確定了這就是瓦崗山的混世魔王。

在隋唐系列故事中,公認的主角有三位,也就是分別代表着智勇福的秦瓊、羅成、程咬金。秦瓊的智在今天看來,更像是高情商的一種體現,這份素質遠遠要比他被說書先生安排的行軍打仗,排兵佈陣方面顯得更加生動,也更爲出色;而羅成的勇雖然刻畫的比較成功,但在隋唐系列的武評標準中,羅成在衆多好漢高手的排名上,是公認的第七名,在他身前還有李元霸、宇文成都、裴元慶等力量型超級鬥將;只有程咬金的福,是書中獨一無二,無人超越的。

在小說裏,什麼叫“福”?簡單的形容就是運氣好,因此程咬金被稱作是福大命大造化大之人,是個典型的福將,他的運氣好到不講道理,在書中如同開了掛一般,即便前途再兇險,面對的敵人再厲害,程咬金都不會受到什麼嚴重的損傷,可以說在隋唐系列的書中,沒有殺得掉程咬金的刀,沒有能制服程咬金的人,也沒有程咬金不敢幹的事。如果說這種人有巨大的本事也好理解,但偏偏老程是個本事不大,膽子大的主,即使千軍萬馬包圍他,他也能想辦法逃出險地生存下去,因此只能用“福將”來形容這個傢伙。對於這樣的福將,想要讓他退出小說,只能讓他自己選擇終結,而他終結生命的方式也非常特別,那便是在《薛剛反唐》中,幫薛家打退武周勢力,在鐵丘墳前祭奠薛家前輩冤魂時,程咬金才能壽終正寢。正所謂是打開鐵丘墳,笑死程咬金——程咬金就連死都要幸福“死”。

因此在其他狀態下,程咬金是永遠都會逢凶化吉的,這便是隋唐第一福將的本事,比如在他年輕的時候,他遇到了一個天大的危機,沒有任何人可以幫他救他,完全靠自己的一張嘴,才保住一條命。那麼,這個所謂的“天大危機”是什麼呢?此事還要從瓦崗軍與其他十七路反隋勢力圍困四明山說起,由於隋煬帝楊廣下揚州,天下英雄決定在他的必經之路,四明山上包圍這個隋朝皇帝,但當時的大隋還是有一定實力的,起碼全天下最厲害的兩員大將,公認的天下第一和第二好漢,李元霸和宇文成都名義上都是隋朝的名將,再加上身經百戰,武藝超羣的老楊林指揮全軍,包括瓦崗羣雄在內的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煙塵也沒能捉到楊廣,反而是被以李元霸爲首的隋軍,將號稱百萬的反隋聯軍打得七零八落。身爲盟軍總統領的瓦崗山混世魔王程咬金,也真正變成了一個孤家寡人。

亂軍之中的程咬金,身穿王袍,頭戴王冠,慌不擇路,闖出了隋軍的包圍。就這樣,在逃生本能地驅使下,程咬金稀裏糊塗地就來到了揚州城,可是在當時的年代裏,他這個造型,除了皇帝誰敢如此打扮?又恰巧趕上楊廣要到揚州去,因此揚州早都充分做好了迎接皇帝的準備,當揚州的留守官員王世充看到一身皇家裝扮的程咬金之後,已經猜到了老程的身份,畢竟王世充見過楊廣,他知道此人不可能是自己的皇帝,再一看老程這藍靛臉紅鬍子,基本確定了這就是瓦崗山的混世魔王。王世充知道自己立功的機會來了,便裝作不知情的樣子,殷勤地侍奉着這位“天子”,老程則以爲隋朝官員拿自己當趁楊廣了,再加上他逃了一天,又餓又累,索性僞裝起了隋煬帝來。這也能看出程咬金的膽子,估計曬乾了比倭瓜都大,他根本不在乎自己露餡後會遇到多大的危險,反正是先顧眼前,一番大喫大喝之後,酒足飯飽的程咬金,就睡在了王世充給楊廣準備好的行宮之中。

等到程咬金睡熟之後,王世充二話不說,將之繩捆索綁,獻給了抵達揚州城的楊廣。隋煬帝也早對這個混世魔王怨恨已久,自然也不用怎麼審問,直接下旨將其綁縛刑場,梟首示衆,而監斬官則是當時的大隋蒲山公李密。按照正常邏輯,程咬金現在可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了,畢竟他是跟自己的兄弟們失散的,沒人知道他這麼大膽子跑到揚州來了,就算知道了,想要救他也來不及了。可是老程鬼點子多啊,當他看到監斬官李密的時候,也不喊,也不罵,就是在那哇哇大哭流眼淚,這樣李密非常納悶,他心裏想,一個堂堂的程咬金混世魔王,不都說他膽子大嗎?怎麼臨死之前哭成這樣?怕死怕到這個程度呢?於是,便問其原因,程咬金這時這厚臉皮的勁兒就上來了,他告訴李密,說自己哭不是怕死,而是覺得憋屈,因爲不是在戰場上打了敗仗被捉的,而是被王世充那種小人用陰謀詭計捉到的,他不甘心。

李密一看這樣,立刻二話不說,下令給程咬金鬆綁,並且讓士卒給程咬金招來馬匹兵刃,因爲李密的意思是,既然程咬金不服,那就跟他真刀真槍地動手打一仗,用最原始也最能體現英雄氣的辦法,打敗程咬金,以便讓他心服口服。李密的這個命令都給手下人看呆了,大夥覺得,就李密這本事,怎麼能是程咬金的對手呢?但上級有令,不得不從,等程咬金全副武裝之後,接下來的事兒就讓大夥更傻了,只見程咬金和李密二人,跨馬掄兵刃,邊打邊跑,竟然就這樣衝出了揚州城!看到這,其實大夥都明白了,原來是李密有心放走程咬金,這才讓程咬金的小聰明成功,而且按照小說的邏輯,李密跟程咬金沒什麼交情,只不過是他早都想要反隋,一直苦於沒有機會,救下程咬金,便是他最好的機會。後來,程咬金果然爲了感謝李密的救命之恩,主動退位讓賢,讓李密做了瓦崗之主。

這就是隋唐第一福將程咬金,僞裝成隋煬帝,醉臥皇宮被捉,卻在刑場大哭一通後被放的故事。應該說,這個故事看起來很兒戲,也很不合邏輯,因爲這不過就是“硬捧”程咬金的好運氣,在現實中,是不可能發生的,歷史上更沒有發生過。當然,李密成爲瓦崗首領,是符合歷史的,也許老藝人們這麼創作,就是爲了在小說虛構和歷史現實中,找到一個結合點吧。儘管這個結合點有些生硬牽強,但程咬金的好福氣是公認的,畢竟趨吉避禍是人的本能,在現實中享受不到的好運氣,被人爲地寄託在文學作品中,滿足更多人的想象空間,這也是歷史小說的一大作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