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三位是袁術大將。外圍力量,和袁術的關係很“隨便”。

袁術稱帝時,身邊的文臣武將真不少。以袁術的資源,如果他能好好利用,他身邊能籠絡到一推頂級好手。可惜,袁術既無識人之能,又無御下之術,結果,身邊的人雜七雜八一大堆,但能用的卻沒有幾個。袁術集團的人才結構:作爲“四世三公”的袁家嫡子,袁術的能量場還是非常大的。不過,由於袁紹的競爭,名士們大多都跟

着袁紹混了。袁術因此大罵:“羣豎不吾從,而從吾家奴乎”?


即使是陳珪這種袁術少時好友,在袁術發展勢力後,也站在了袁術的對立面。所以,和袁術玩到一起的,多是不爲名士所容的“非主流”。在袁術稱帝前,他的人才結構主要分爲三股。1、基本力量。跟在袁術身邊的人,主要是:長史楊弘(演義中的楊大將);主簿閻象;廬江太守劉勳;大將紀靈、張勳、橋蕤等;2、外圍力量。袁術以

他強大的“能量場”,吸引了一堆雜七雜八的力量。


比如:南匈奴的於夫羅;白波賊中的楊奉、韓暹;汝南黃巾中的何儀、劉闢;泰山諸將中的臧霸、孫觀、昌霸等人。3、孫家力量。孫家力量,也算是外圍力量,但因比較特殊,故需單獨列出。回顧這些人才的特點,我們就能

知道:爲何表面強大的袁術在曹操面前屢屢不堪一擊了。


基本力量:不堪一用:1、楊弘。在《三國演義》中,楊大將是袁術集團中上鏡率比較高的人物。楊大將正是楊弘。(都是袁術的長史)與演義中一樣,袁術對楊弘基本上還能“言聽計從”。從袁術拙劣的戰略表現來看:楊大將名字雖然拉風,但水平確實有限。2、閻象。閻象在袁術手下擔任主簿。從閻象勸阻袁術稱帝時所說的話來

看:他的情商、學識應該都不錯。但無奈“政治上不正確”,終未被袁術採納。


3、紀靈、橋蕤、張勳。這三位是袁術大將。但從征戰記錄上看:至少不是曹操、呂布的對手。張勳、橋蕤,七路大軍討伐呂布,被呂布打得大敗。4、劉勳。劉勳是袁術故吏。孫策打下廬江後,袁術以劉勳爲廬江太守,應當算是袁術的親信了。劉勳在廬江時,兵力強大,手下還有一位頂級謀士:劉曄。不過,此君在袁術被打得滿地找牙

的過程中卻“玩消失”。只是最後截住了前往投奔孫策的楊弘、張勳等人。


而從後來對抗孫策時的表現看:劉勳水平真心一般。值得一提的是:在孫策擊滅劉勳後,楊弘、張勳等人應該是投到了孫策帳下。而孫策也很注重利用袁術的影響力,對袁術的兒子、女兒都很不錯。只是:楊弘、張勳等人似

乎入不了孫策的法眼,從此消失在歷史舞臺上。外圍力量:玩票黨。


外圍力量,和袁術的關係很“隨便”。1、汝南黃巾:迷茫者。汝南黃巾,“初應袁術,後附孫堅”。後來,又配合袁紹、劉備一起打曹操,被曹操擊敗後,又投降了曹操。中原諸侯他們基本上都投了個遍,可謂是很迷茫。2、泰山衆將:自在者。袁術討伐劉備時,呂布認爲:如果袁術擊敗劉備,再北聯泰山衆將,那我們就被包圍了呀!

於是,就有了“轅門射戟”。


袁術與呂布作戰時,臧霸襲建尋,與呂布相持於莒;“布覆叛爲術”後,臧霸等人又配合呂布攻擊劉備。可見:泰山衆將與袁術的關係還是不一般的。袁術稱帝后,臧霸助呂布攻袁術,泰山衆將與袁術徹底翻臉,“霸等悉從布”。其實:獨立自主,纔是泰山衆將的訴求。臧霸等人歸順曹操後,曹操令他們以“半獨立”的狀態在清徐對

抗袁紹,即便如此,昌霸依然數叛!


3、雷簿、陳蘭:匪。這兩位在袁術稱帝后,乾脆上山當起了山大王。袁術兵敗後,曾經想投雷薄、陳蘭。(袁術好歹是稱過帝的人,居然要去投土匪,真是能屈能伸!)但兩位好漢不但接收,反而掠奪袁術!4、未成型的外圍

力量:諸葛玄。諸葛玄,也是袁術故吏。袁術推舉諸葛玄爲豫章太守,諸葛玄便帶着諸葛亮、諸葛瑾前去赴任。


可惜,諸葛玄被擠走,跑去投奔劉表了。可見:袁術能量真心不小,籠絡到了大量的外圍資源。可惜,這些袁術不善利用,這些外圍資源或心懷各異,或得不到支持站不住腳,終究沒有幫上袁術什麼忙。孫家力量:從中流砥柱到仇敵。不誇張的說:袁術的地盤,基本上是孫家打下來的。1、孫堅:袁術崛起的中流砥柱。袁術當初從洛陽

逃出來時,雖然名頭好,但一沒槍二沒地盤。


孫堅剛好殺了南陽太守,把南陽給了袁術。隨後,孫堅西擊董卓,破洛陽,讓袁術風光了一把。然後,孫堅又擊敗袁紹任命的豫州刺史。可以說,有孫堅在,袁術在於袁紹的競爭中可謂佔盡先機。遺憾的是:在討伐劉表時孫

堅不幸戰死。袁術也結束了短暫的“軍事優勢期”。2、孫賁等孫堅餘部:袁術捲土重來的關鍵。


孫堅死後,袁術進入了一段挫折期。糧道被袁術斷絕,退出南陽;向北發展被曹操打得大敗;回九江又被陳瑀所拒。袁術,幾成喪家之犬。袁術退保陰陵,以駐屯在此的孫賁“合兵”擊之,收復了九江,獨步江淮。3、孫策:反目成仇。孫策的故事就不講了,大家都知道了。值得注意的是:直到袁術稱帝,孫策才“以書責而絕之”,徹

底翻臉。在袁術稱帝前,孫策應該是可以看成袁術集團的一部分。


被打爛的好牌:袁術,其實原本是有一手好牌的。可惜,從袁術的人才結構,就能看出他爲何表面強大,卻不堪一擊了。孫策、臧霸這樣的猛將,與袁術淵源頗深,袁術如果有曹操這樣的才幹,未必不能據爲己用;劉曄這樣

的謀士(諸葛亮當時年紀太小,發掘不到就算了),如果袁術有求賢若渴之能,未必不能提拔重用。


可惜,這些人,或與袁術貌合神離,或屈於中下層,不得重用。反觀袁術身邊的核心層:楊弘、張勳、橋蕤之類的人物,文不能治,武不能戰,使袁術既缺乏足夠強大的基本力量,又缺乏協調、利用外圍資源的能力。如此,一手好牌,自然就被打爛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