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都把紅色當成中國的代表色。而在民間,鞭炮、紅燈籠、對聯、福字等最能體現中國民俗的元素也絕大多數都是紅色的。在體育領域,中國代表團的主色也一直以紅色爲主,總之,紅色好像就代表了中國。然而如果回溯歷史,「黑色」聽我們這樣說可能會不高興的。

從原始社會開始,黑色崇拜可以說承包了中華文明的源頭部分。黑色在遠古人眼中是夜晚的象徵,代表着神祕、未知、恐懼和死亡。「黑色崇拜」從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龍山文化出土文物中就體現的極爲明顯,杯、罐、壺、盆等日常用具都用黑陶製成,黑陶也成爲龍山文化的代名詞。


儘管夏朝的歷史並非「信史」,但在後世的正史文獻中,我們也能看出夏朝狂熱的黑色崇拜。《禮記》中就記載夏人以黑色爲貴,喪事、戰爭、祭祀這樣嚴肅正規的場合都要用黑色,而且皇帝的車馬、旌旗、服色均以黑色爲主,這是國家意識層面的禮儀表現。此外,夏朝還以黑爲美,「黰黑而甚美,光可以鑑」的姑娘才能稱爲極致的美女。


儘管夏朝之後的商、周兩朝分別崇尚白色和赤色,但也都保留着對黑色至高無上的尊敬。《詩經》中有「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的說法,商朝人都說自己是玄鳥的後代。而在被稱爲「中華文化源頭」的《易經》中,黑色代表天,也代表天帝所居的北方,黑色也成爲《易經》中最重要的顏色。


「五行」的概念出現後,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們各自從中選取了一種來代表自己。秦國認爲自己屬於「水德」,因此選擇了五行中代表水的黑色。秦始皇統一六國後,黑色也成爲了全中國的主色。由於「土克水」,推翻暴秦的漢朝則選擇了代表「土德」的黃色。此後各個王朝的「主色」就開始依各自在五行中的對應位置而循環了。


儘管在王朝的「主色」競爭中,黑色走下了「神壇」,但在精神層面,它仍然對中國文化影響深遠。在道教的思想中,玄黑被視作「衆色之母」,一切顏色都是從玄黑中生長出來的,就像萬事萬物皆發自於「道」。與紅色積極、大氣的氣質相對,黑色代表着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內斂、平和的追求。


在文化層面上,中國最具特色的水墨畫也彰顯了黑色的魅力。水墨畫受道教思想的影響極大,在老子看來,「五色令人目盲」,再華麗的顏色都比不上玄黑這種單純的色彩。體現在水墨畫上,無論名山大川還是花鳥魚蟲,通過墨色的濃淡就能展示出整個大千世界,正所謂「墨具五色」,正所謂「大道至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