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荷郭索圖頁 南宋,紈扇頁,絹本】

一隻碩大的河蟹張牙舞爪,踞於殘荷之上,肥重的身軀竟將荷梗壓斷。蒼老的蓮蓬、枯黃的荷葉、稀疏的蘆荻作爲背景襯托,更增添了蕭瑟冷寂的氣氛。圖中荷葉和蓮蓬用粗筆勾描,蟹用細筆勾描,筆法粗獷寫實,設色鮮豔。

【羣魚戲藻圖頁 宋,紈扇頁,絹本】

小魚歡快地遊戲於荇藻之間。魚身用沒骨法墨染而成,線條圓渾流暢;黑脊與白肚之間過渡自然,口、眼、鰭、尾刻畫立體逼真。魚的遊向各異,遠近分明,荇藻輕靈富於動感,構圖生動活潑,是宋人畫魚的名作。

【春溪水族圖頁 宋,絹本】

春暖花開,羣魚戲藻。鰱魚擺尾漫遊,鯰魚回身在後,鱖魚則迎頭向上,隱喻了“連年有貴”的吉祥含義。3尾大魚均施以工筆重彩,用筆沉穩工緻,片片魚鱗描繪得一絲不苟;而襯景的小魚、小蝦和水藻則純用沒骨法漬染,將魚蝦的靈動和水藻的輕盈表現得恰到好處。

【蓼龜圖頁 宋,絹本】

溪水岸邊,泥坡碎石,紅蓼吐蕊,野菊綻放。一隻老龜緩緩爬上坡岸,未及出水,便被蓼花上的小蜂所吸引,駐足昂首仰望。其悠閒自在、與世無爭的狀態通過仍浸於池中的後足得以充分表現。

【荷蟹圖頁 宋,絹本】

殘敗的荷葉枯黃斑駁,半浸水中,一隻團臍雌蟹揮螯伏於葉上。潺潺流水中有水生植物紅蓼、蒲草、浮萍、水藻等,葉片邊沿均以泛黃,顯示出秋日的來臨。金秋時節,正是蟹美膏肥之時,荷葉的頹勢與雌蟹的鮮活形成強烈的對比。

【晴春蝶戲圖頁 宋,紈扇頁,絹本】

體態雍容華麗的鳳蝶、嬌小素淨的粉蝶等蛺蝶15只和胡蜂1只,或平展雙翼,或振翅飛舞,在明媚的春光下宛若俏麗的花團漫天綻放。先以極細而淡的線條勾勒輪廓,然後以粉白、土黃多層積色,或在墨線中填重彩,展現出蛺蝶翅翼的絢爛之美。

【豆莢蜻蜓圖頁 南宋,蒲扇頁,絹本】

豆莢一枝,果實乍結。一隻黃褐色的蜻蜓輕輕停落在枝端,壓得豆莢微微顫動。畫家用中鋒細筆勾勒豆莢枝葉的輪廓,用花青、石綠輕染,白粉點花瓣,線條沉穩,色彩豐富,寫實逼真。

【寫生草蟲圖頁 宋,絹本】

狗尾、紫菀莛葉穿插。菜粉蝶落在花上吸取花蜜,蜻蜓徐徐低飛,蚱蜢躍躍欲跳,整幅畫面充滿動感。3只昆蟲在畫面上的等邊三角形構圖平衡了叢生的野草所造成的重心偏倚,使畫面結構穩定。

【青楓巨蝶圖頁 宋,紈扇頁,絹本】

嫩綠色楓樹一株,枝葉婆娑。一隻赭黃色巨蝶從右上側凌空飛臨,與楓葉構成平衡的對角關係。更有鮮紅色瓢蟲伏於楓葉之上,十分俏皮。細線勾勒,筆若遊絲,使蝶與枝、葉的形態皆極輕倩靈秀;設色淡雅明快,紅、綠、黃對比鮮明,給人以清新出塵之感,不落濃豔俗套。

【葡萄草蟲圖頁 宋,林椿繪,紈扇頁,絹本】

葡萄累累垂掛,蜻蜓、螳螂、蟈蟈、蝽象伏於藤蔓綠葉間。昆蟲以雙勾填彩法繪製,在色彩上,敷色輕淡,葡萄藤的藤尖點染紅色以示其新生初發之嫩,葉子的邊緣略以褐色渲染,表明葉片飽經濃霜重露之貌。

【菊叢飛蝶圖頁 宋,紈扇頁,朱紹宗 繪】

叢菊盛開,燦若文錦。雖是籬邊野景,卻饒富貴氣象。蜜蜂逐花而至,蛺蝶上下翻飛,爲畫面增添了動感。花瓣、葉片的勾染皆極爲精工,花心用白粉點染,立體感很強,望似凸出於絹素之上。花鳥與山水相結合是南宋花鳥畫的一大特色。北宋時期以崔白爲代表的花鳥畫家即已開始注重表現禽鳥之間的呼應關係。

南宋時期,畫家馬遠吸收了山水之法畫花鳥,在構圖上摒棄了北宋時的中景佈局,以邊角取景,被時人稱爲“馬一角”,寥寥一角,微微一隅,將花鳥與山水和諧地結合爲一體,意境幽遠,給人留以更多的想像空間,成爲當時花鳥畫創作的新時尚,對後世也產生了巨大影響。畫面中禽鳥形象生動,山水靜逸優雅,二者動靜結合,相得益彰,營造出大自然和諧安寧的氛圍,體現了南宋畫家對自然生靈敏銳的藝術感悟力。

【荷塘鸂鵣圖頁 南宋,絹本】

煙霧迷濛,一曲清溪,兩岸夾植楊柳,間以紅花。溪中蓮葉點點,鸂鵣戲水,其樂融融。一行白鷺破空飛向遠方,將觀賞者的視線引向畫外;蜿蜒的清溪,則將視線推向了畫景深處。小小的冊頁畫中略用了深遠與高遠的畫法,就使畫面意境達到了深遠的效果。

【寒塘鳧侶圖頁 南宋,絹本】

塘岸土坡,一棵白梅斜出,枝上梅花怒放,枝下茶花、水仙盛開。兩隻野鴨嬉戲於水中,顧盼生姿,逗人喜愛。對岸土坡敗葦稀疏,兩隻藍色的小鳥前後相隨飛向遠方,從而把觀賞者的視線引向畫外,達到畫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效果。

【梅石溪鳧圖頁 宋,馬遠 繪,絹本】

畫面呈典型的對角線式構圖,岩石、梅樹都偏居畫面的左上部分,梅樹枝條的走勢更強調了此種佈局的形式感,右下方的野鴨既起到了平衡畫面的作用,又是全圖的點睛之筆,一幅“春江水暖鴨先知”的景象,無限生趣,躍然絹素。

【烏桕文禽圖頁 宋,絹本】

雪後溪邊,天色晦冥,老梅初放。樹棲綬帶鳥一雙,毛羽絢爛。樹下溪流湍急,水花飛濺。岸石上覆蓋積雪,畫家以水墨烘染陰天,以白粉表現積雪,以流暢的曲線描繪流水,最爲獨特的是爲了表現溪岸岩石爲水沖蝕形成的蜂窩之狀,另創皴法,前此未見。

【霜柯竹澗圖頁 南宋,絹本】

山間冬季景色,天陰欲雪,霜柯臨水,柯下溪澗奔流,水花飛濺,遠處竹林蔥蘢。兩隻山鳥棲於枝頭,眺望遠方,將觀賞者的目光引向畫外,從而收到畫盡而意無窮的藝術效果。

【松澗山禽圖頁 宋,絹本】

古松蒼勁,枯藤纏繞,怪石嶙峋,山泉奔流而下,水花飛濺。山鵲或凌空飛鳴,或棲止啄食于山澗之中、樹石之上,形象生動。松幹用濃墨畫出,松針以花青勾染,竹葉採用嚴謹的雙鉤填色法描繪,而山石則用淡青加墨皴染,使之富有堅硬的質感。

【紅梅孔雀圖頁 宋,絹本】

溪邊春色,梅花盛開,兩側輔以山茶、古柏、翠竹、迎春。孔雀一對,雄者棲於樹幹,回首梳翎;雌者倘佯岸邊,低頭覓食。毛羽斑斕,與花樹匯成一片絢爛春光。此圖難能之處,在於佈局繁密,但雜而不亂;設色富麗,但豔而不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