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个内向的人,连文章都写不出来,所以你说,写作跟性格之间有没有关系。如果一个内向的人,不能有足够的其他人的案例来支撑自己的文章,那么他应该怎么积累写作素材呢。

阅读前请点击“关注”,每天2篇职场文章,陪你成长哦。

作者|蔡小雨 编辑|小博

关于写作,我最大的疑虑不是如何做选题,如何斟词酌句,而是担心我的性格会成为写作路上的绊脚石。

可能你会觉得奇怪,写作跟性格有什么关系呢?

看似是两个不同的领域,可是集中到一个人身上,这二者之间不仅有关系,还有莫大的关系。

01

我太内向了。老公对我的评价是:脑容量跟鸵鸟一样大。鸵鸟,大家都懂的。

尽管这话不好听,不过我得承认他说的是对的。我记不住人脸,也记不住人名,上次才见过的人,下次见面就忘得一干二净。就算好不容易记住了,下次相见时,也不知道该怎么打招呼。

跟同事一起回家,坐在同一辆车上,我经常会为聊什么话题而绞尽脑汁。有时,看见领导走在前面,为了避免跟领导打招呼的尴尬,我会故意放慢脚步,远远地跟在后面,避免相遇。

所以,如果你身边有朋友遇见却不打招呼,可能不是冷漠,只是内向。

就是我这么一个内向的人,连跟人做朋友都难,还怎么能从他人那儿得到有趣的、有价值的故事呢?

没有故事,就没有案例;没有案例,也就没有文章。一个内向的人,连文章都写不出来,所以你说,写作跟性格之间有没有关系?

02

TED有一期关于内向的演讲,题目叫《内向性格的力量》。演讲者苏珊·凯恩毕业于哈佛法学院,曾经是华尔街的一名律师。

在演讲中,苏珊分享了自己去夏令营的故事。当她九岁时,第一次去参加夏令营,除了生活必需品,妈妈还在她的行李箱内塞满了书,这在她看来,是天经地义的,因为对他们家来说,阅读是接触社会的另一种途径。

夏令营开始后,苏珊第一次拿起书,一个酷酷的女孩走过来问她:“你为什么这么安静?”当她第二次终于有机会打开书时,她们的管理顾问走过来了,满脸忧虑,跟她重复了“露营精神”的要点,并且强调大家都应该努力变得外向些。

于是,那个夏天,她再也没有机会打开那些书。

在成长的路径中,为了符合主流审美,苏珊也一直努力让自己变得“外向些”,或者,至少看起来外向些,因此她选择了律师的工作,而不是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作家。

渐渐地,她发现内向的人似乎不占少数。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人都是内向的。也就是说,每两到三个人中就有一个内向的。哪怕你自己是外向的,很可能你的妻子、你的同事、你的子女是一个内向者。

内向者的数量如此庞大,是不是有很多人跟她一样,竭力否定自己,而想成为一个天然的外向者呢?带着这个思考,她开始关注并研究内向的人,最终写成了一本《内向性格的竞争力:发挥你的未来优势》。

在演讲中,苏珊分析了“内向”和“害羞”的不同。害羞是对于社会评论的恐惧。内向更多的是,你怎样对于刺激做出回应,包括来自社会的刺激。内向的人渴望大量的鼓舞和激励。内向者精力最充足、最有能力的时候,是当他们存在于更安静的、更低调的环境中。

在研究他人的过程中,苏珊逐渐认识并接受了真实的自己,与自己达成了和解。

03

在《内向性格的竞争力:发挥你的未来优势》一书中,苏珊改变了传统的对于内向者的认知。

事实上,内向并不一定是社交恐惧。相较于倾向从外界寻求存在感的外向者,内向者更倾向于从内心世界找答案。内向者更容易专注于自身,更容易与孤独相处,从孤独和专注中获取能量。

用一句简单的话总结:外向的人喜欢向外探索,内向的人在向外探索时遇到阻力,于是更加倾向于向内探索,发现内心的力量。

大四时,我在一家杂志社实习,当时,我的指导老师苏老师就是一位内向者,他是一位让我每次提起就肃然起敬的内向者。

苏老师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却从事的是跟本专业毫不相干的工作——机械销售。做销售之前,曾有朋友劝他:“你性格这么内向,怎么适合做销售呢,还是别去了。”

尽管不被人看好,但苏老师还是接受了这份工作。前两年也确实如朋友所说,每个月工资不超过1600元。但经过前两年的积累,第三年,工资开始翻倍增长,每个月稳定在8000左右,有时会更高。

还没开始就被劝退,这事若放在我身上,接下来就该自我怀疑甚至直接放弃了。可苏老师没有,他不仅没听从朋友的劝阻,还在这家公司坚持了4年,直到后来转行。

在日后的写作中,他曾多次用这段经历做写作素材,并总结出一个道理:没有适不适合,只有能不能坚持。

跟大多数内向者不一样的是,苏老师对自己的性格有清醒的认识,哪怕在人群中,他也不会刻意讨好,只是做自己。

内向又怎样?宁愿内向的孤独,也不愿庸俗的逢迎。04

归根结底,内向只是一种性格,对性格感到自卑,完全没必要。

举个例子,你见过因为血型跟别人不一样而自卑的吗?既然不会因为血型而自卑,又何必因为性格而自卑呢?性格,也只是我们的组成部分而已。

回到前文写作的话题。如果一个内向的人,不能有足够的其他人的案例来支撑自己的文章,那么他应该怎么积累写作素材呢?

第一,梳理自己。

“遇见小mi”创始人杨小米在写作课中讲过,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经历才是天然的写作素材,只要需要,随时可以提取。对自己进行全面分析,梳理自己的成长线路,根据自己做成的事,输出故事。

第二,内向者不擅长跟人打交道,不代表不需要跟人打交道。

在跟人交往中,首先要考虑的不是如何获取写作素材,而是如何成为朋友。这里就要提到另一个要点——以诚相待。

《中庸》里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我当然不能保证以诚相待就一定能找到朋友,但朋友间一定要以诚相待。

第三,阅读,通过他人的视角看世界。

常言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还有我们想要的写作技巧和写作素材。

阅读,不仅包括书本,还有电影、电视、新闻等等。从这些间接经验中获取写作素材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将这些素材提炼总结,将他们用于合适的位置,这就需要在写作中慢慢锻炼。

第四,观察。

没有人是脱离社会而存在的,哪怕是每天去菜市场买菜,每天挤地铁坐公交,每天带孩子,只要我们用心观察,也能找到令我们满意的素材。

综上,写作失败的原因可以有很多,但性格内向绝对不会是原因之一。

如果你要问我写作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可能我只会告诉你——放弃。只要你下定决心去写作,并且一直坚持积累,就没什么能难倒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