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趙構是個才華橫溢,文武雙全的皇帝,他天生神力,能開三石硬弓,有一手高超的箭法,而且書法精妙,能吟詩作賦,水準極高。除了這些本領之外,宋高宗還有一個愛好,一直保持了六十多年,直到八十歲駕崩,那就是喜歡彈琴。

根據史料記載,宋高宗在14歲的時候就被父親宋徽宗封爲康王,在那個時候宋高宗就開始對彈琴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而且一直延續了一生。當時在北宋的京城開封,生活着兩個善於彈琴的和尚,一個叫日輝,一個叫日仙,宋高宗爲了學習彈琴,曾經特意將他們兩人召入康王府,向他們學習彈琴的訣竅,因此彈琴的水準進步很快,可說是受益良多。

幾年之後,金軍攻破北宋都城開封,宋徽宗和宋欽宗被俘虜,宋高宗在軍民的擁護下,在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市)即位爲帝,後來招兵買馬,在臨安正式成立了南宋政權,由此成爲南宋的開國之君,延續了大宋的國祚。宋高宗做了皇帝之後,戎馬倥傯,日理萬機,很少有閒暇的時間,但是他對彈琴的愛好並沒有因此減少。

當時曾經指導宋高宗彈琴的兩個和尚日輝和日仙,也逃到了杭州,他們是因爲得知自己的徒弟康王已經成了皇帝,於是就帶着幾個小和尚前來杭州投靠,不過當時宋高宗是九五之尊,他們只是兩個逃難的和尚,想見到宋高宗並非易事,因此一直在等待合適的機會。一次兩人聽說宋高宗要去天竺山上的天竺寺上香遊覽,於是兩人帶着徒弟提前在天竺寺的寺門外等候宋高宗。

宋高宗到了天竺寺,一見兩人還活着,非常開心,宋高宗和兩人交談起當年在開封康王府的舊事,不由得感慨萬千,激動流淚。宋高宗回宮之後,命令太監當晚就將兩個和尚召進皇宮。太監解釋說:“皇上,這兩個和尚是遊方僧人,疏野之人,而且晚上入宮,似乎不是時候啊?”

宋高宗聽了說:“兩個和尚是朕的舊相識,疏野點有什麼關係?”不過宋高宗也覺得不應該在晚上讓和尚入宮,於是就在第二天早晨召見了兩個和尚。宋高宗在兩個和尚到來之後,跟和尚談了很久的話,內容大都是當年做康王時的事情,還有靖康之變時國破家亡的憤恨,以及宋高宗一路南行建立南宋的波折不易。兩個和尚自然是感嘆不已,而宋高宗則是既悲哀又欣喜,因爲他終於能夠向老熟人傾訴自己內心的痛苦。

從此之後,宋高宗經常宣召兩個和尚入宮,宋高宗得知兩人在杭州沒有固定的居所居住,只是在靈隱寺掛單,就問他們有何要求。兩個和尚回答說:“貧僧只希望在靈隱寺的菜園附近找一塊空地,修建一所茅草菴,讓我們兩人終老於此就心滿意足了。”宋高宗聽了立刻派遣心腹太監,到靈隱寺向方丈下旨,讓方丈給兩個和尚騰出一塊地方修建房屋,御賜寺名爲“天申圓覺寺”,兩個和尚由此在杭州站穩腳跟,後來更是飛黃騰達。後來宋高宗將皇位讓給宋孝宗,自己做了太上皇,還經常到兩個和尚那裏去休憩聊天,可謂是天恩浩蕩了。

除了兩個和尚之外,還有一個人也是因爲彈琴得到了宋高宗的欣賞和嘉獎,此人就是當時的宮廷琴師黃振(原名黃震)。黃振之所以得寵,是因爲他彈得一手好琴,宋高宗非常喜歡聽黃振彈琴。宋高宗作爲富有四海的皇帝,對黃振的賞賜也很闊綽,他每天賞賜給黃振一兩黃金作爲彈琴的報酬,可謂是大手筆,(思陵悅其音,命待詔御前,日給以黃金一兩。)不過黃振這個人非常聰明,他並沒有因爲自己彈琴能掙大錢而忘乎所以,他甚至不肯教自己的親生兒子彈琴。

宋高宗得知此事後,親自下旨問黃振爲何不肯教兒子彈琴(詔以“爾子不足進於琴耶”?)黃振聽了,感嘆地解釋說:“幾年幾世,又遇這一個官家!”意思是,像宋高宗這樣熱愛聽彈琴,出手闊綽的皇帝,要幾輩子才能遇上一個,我自己能遇到是幸運,但是我兒子未必有我的幸運,所以我教給他其他的樂器,讓他以後不至於捱餓。後來黃振病逝,黃振的兒子沒有學會父親彈琴的絕藝,黃振的琴技,從此失傳了,而宋高宗喜歡彈琴的愛好,則流傳至今。

參考資料:《宋人軼事彙編》 《四朝聞見錄》《宋史》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