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醫生楊平珍在接受記者採訪。

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醫生楊平珍

策劃:記者 肖萍

採寫:記者 尹政軍

攝影:記者 龔吉林 王飛 曾泓

如果說醫生是“劍客”,那麼手術刀就是“劍”。有人曾說,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楊平珍,用一根消融導管作爲利劍,不斷將病魔殺敗。

長期以來,楊平珍苦心練“劍”,治療房顫、心律失常等病症的許多患者時,他已達到“無劍勝有劍”的最高境界,其心臟射頻消融術、冷凍球囊消融術、左心耳封堵及永久起搏器電極導線拔除術等技術獨步杏林,使無數受盡病魔折磨之苦的患者重獲新生。

休息時間最喜歡泡在手術檯和實驗室

1982年,楊平珍考上了江西醫學院(現南昌大學)臨牀醫學專業,大學畢業後,成績優異的他留校,成爲江西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的一名醫生。

1990年,楊平珍考上了廣東省人民醫院心血管病研究所的研究生,開始了在心血管領域的研究。

學醫的都知道,醫學研究在外人看來是一件十分無趣且枯燥的事,而楊平珍對此卻樂此不疲,如魚得水,這是因爲他做事認真細緻、不急躁、耐得住寂寞,這種性格非常適合做醫生這樣的工作。

“做一名醫生除了要有良好的醫德,更重要的是要技術過硬。”楊平珍說,要練就過硬的專業技能,修煉成能克敵制勝的“獨門絕技”,除了要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努力,還要“善於思考和有一定的悟性”。

楊平珍喜靜,他喜歡專注做一件事,在休息時間他最喜歡泡在手術檯和實驗室。“現在想想,確實對家人有虧欠。我的孩子現在讀大學了,但我沒有參加過一次她的家長會。”說起這些年對家人的疏忽,楊平珍直言常常內疚,要感謝妻子的理解和支持,這些年爲他分擔了許多家庭的責任,讓他有更多的精力和時間進行工作和從事研究。

從1994年開始,楊平珍便開始專注於房顫、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的研究。“有些病人的心臟會突然"亂跳",有時覺得心裏堵得慌,甚至有些患者會出現暈倒和猝死。其實這些病症的原因都是因爲他們的心臟比正常人多了一條傳導神經線或出現了心肌的病變,以前的辦法大多是藥物治療,後來我們想到用物理方法治療,如果把這條神經線徹底阻斷,病人的心律失常就能得到根治。”他向記者解釋。

作爲國內較早進行射頻消融術治療心律失常的醫生之一,楊平珍先後幫扶過上百家三甲醫院開展此項治療。

“這項技術聽起來似乎很簡單,但技術含量很高,實際操作起來並非易事。一個是醫生對病人病情的正確診斷需要豐富的臨牀經驗,另外實施手術對醫生的技術要求也很高,一個動作稍微偏離一丁點都會造成手術失誤。”楊平珍說,從醫以來動過的手術有幾萬臺,但他對每臺手術都用同樣的原則要求自己:細緻再細緻,小心再小心。

包括小寶寶中年人 治好病人超兩萬

有人稱楊平珍是“劍客”,也有人說,他並非一名尋常“劍客”,而是一名身懷“絕技”仗“劍”斬殺病魔、救治患者的劍之“俠者”。

手術多的時候,楊平珍一年要做2000例以上手術,治好的病人目前已超過2萬人。

2016年6月,湖南懷化鍾家迎來了新生寶寶,然而,1個月後,小寶寶總是反覆哭鬧,進食後不停嘔奶,細心的媽媽發現寶寶常常四肢冰涼,心臟跳動極快。家人帶寶寶到當地醫院檢查,心電圖提示孩子是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心率最高達280次/分鐘,超過了正常兒童的兩倍。經過一些常規處理後,寶寶的病情雖得到了短時間的控制,但心跳狂亂的情況仍不時發生。孩子每次發病都要在當地醫院的搶救室救治,剛滿3個月就花了醫療費五六萬元。

四處求醫未果,國內許多知名的大醫院都不敢收治,病人家屬最後找到了楊平珍。一番診治後,楊平珍瞭解到,患兒身體尚未發育完全,任何藥物都可能對其生長發育產生不良影響,唯有射頻消融是正途。但患兒實在太小,血管細如筆芯,心臟小如雞蛋,手術難度和風險都很大。

2016年9月13日,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心臟中心心電生理團隊在楊平珍的帶領下,聯合麻醉科和導管室,藉助三維標測系統技術,採用射頻消融術,僅用1根消融導管,精確定位患兒心臟消融靶點,放心消融3秒即終止了男嬰的心動過速,心動過速得到完全根治。

“這個手術難度很大,患者年齡小,血管細,術前麻醉本身就是一個不小的挑戰,還得面對手術中許多其他問題。”楊平珍說,當初他接這個手術也下了不小的決心,“病人的生命大過天,孩子家長同意,我們做醫生的爲什麼不能放手一搏呢?”

此前楊平珍教授團隊已分別爲4個月、7個月、1歲等多名低齡患兒成功實施射頻消融術,此次手術更是創造了華南地區射頻消融術治療最小年齡患兒的紀錄。在楊平珍看來,這次手術意義非凡,它不僅僅挽救了一條生命,更爲醫生積累了極其寶貴的臨牀經驗,爲低齡心律失常患兒帶來了更多新生的希望。

房顫即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一種心律失常,房顫時心房收縮功能喪失和長期心率增快可誘發心功能不全、心動過速性心肌病,嚴重時導致心力衰竭而死亡。房顫也是引起腦卒中的罪魁禍首之一,冷凍球囊消融術正是楊平珍爲了對付這個“怪獸”練就的一門絕技。

4年前,55歲的陳先生反覆出現心慌不適,後被診斷患了“陣發性房顫”,經過長時間治療,甚至做了冠脈造影手術仍不見好轉。患者找到楊平珍後,楊平珍採用最新的房顫冷凍球囊消融術,僅經過4秒的冷凍消融,就將陳先生的心跳拉回到“正軌”,由房顫心律轉復爲正常的竇性心律,陳先生的“心病”得以成功治癒。

珍惜醫患緣分 爲病人多想多做一點

在楊平珍辦公室的牆壁上有一幅寫着“妙手回春”四個大字的書法作品。楊平珍說,這是一名病人在治癒幾年後給他送來的。楊平珍看重它,不在乎書法本身的價值,而在於這幅字記錄的是一名病人和醫生的緣分。

“在我看來,醫患之間是一種緣分,我常和病人說,我能給你治病說明我和你有緣,在茫茫人海中,我們能一起對抗病魔,難道不是一種緣分?”楊平珍說,他看重這種緣分。

珍惜有緣人,這是楊平珍對待每一名病人的態度。“楊主任對待病人超出了醫生對病人的基本職責範圍。除了治病救人,他對患者生活中的大小事情同樣關心,在他的能力範圍內儘量給多一點關心、多一點照顧。”說起楊平珍,心血管內科的醫護人員都充滿了敬佩之情。“多爲病人想一點,多爲病人做一點。”楊平珍不光要求自己這樣做,對科裏的醫生護士也是同樣的要求。

對於人生和職業規劃,楊平珍有着自己的“藍圖”:把科室做大做強,組建一支有凝聚力、戰鬥力、團結和諧的團隊,爲更多病人提供最專業貼心的服務,讓更多病人恢復健康。

楊平珍一直以戰鬥在醫療第一線爲榮,他說:“學了這行就要愛這行,能把自己所學發揮到極致,能爲國人的健康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就是最大的快樂和幸福。”

【人物檔案】

楊平珍

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心臟中心副主任、心血管內科主任、主任醫師。專業技術二級崗,博士生導師,廣東省醫學會心電生理與起搏分會候任主任委員。他是國內知名心臟起搏與心電生理診療專家,1999年底率先在國內開展應用三維標測系統(CARTO系統)治療房室性複雜心律失常的應用研究,在國內率先開展心房顫動、心外膜室速、複雜心律失常、心臟除顫器及抗心衰髒三腔起搏器的介入治療,擅長複雜心律失常的射頻消融、左心耳封堵及永久起搏器電極導線拔除術。特別是對抗心衰心臟三腔起搏器的植入、心房顫動及複雜房、室性心律失常的消融治療,更爲擅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