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71

廷议结束回宫后,拓跋宏第一时间就单独召见了拓跋澄。

他先是诚恳地表达了自己的歉意:刚才我的态度之所以那么严厉,是为了吓唬群臣,以免他们阻挠我的千秋大计。任城王切勿计较。

接着他又屏退左右,轻声说道:平城是用武之地,但不是文治之所,要想彻底移风易俗(即汉化),就必须把都城迁到中原才行。实话跟你说,我并不真的打算南征,而是想利用大军南下的声势,行迁都之事。你觉得怎么样?

拓跋澄一听马上表示赞成:陛下圣明!迁都中原,经略四海,这正是周、汉兴盛的根本啊!

拓跋宏点了点头,表情却依然十分凝重:问题是北人大都恋旧,听说要南迁,必然会人心骚动。你说我该怎么办?

拓跋澄自信满满地回答:迁都是非常之事,自然不是常人所能理解的。只要陛下意志坚定,那些人又能有什么作为!

听了他这番话,拓跋宏不由大喜:任城王真是我的张子房啊。

就这样,拓跋澄的态度如汽车漂移一样瞬间来了个180度急转弯——由朝议时拓跋宏最激烈的反对者一下子变成了他最坚定的支持者。

见他都改变了主意,其他的大臣当然也不可能再说什么了。

南征的决策就这样定了下来。

公元493年八月初,拓跋宏命太尉拓跋丕、广陵王拓跋羽(拓跋宏四弟)等人留守平城,自己则亲率文武百官和三十多万大军离开平城,踏上了南下的征途。

一路上天公并不作美,几乎每天都要下两次雨——一次十个小时,一次十四个小时。

秋雨连绵,道路泥泞,北魏大军迎着风顶着雨,深一脚浅一脚,衣服几乎没有干过,身体几乎没有暖过,感冒几乎没有好过,行进得异常艰难。

为了鼓舞士气,他们边走边唱,歌声凄凉: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不来日出,送不走秋雨,踏平坎坷没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又出发。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一番番风雨雷电,一场场苦苦煎熬,敢问路在何方?鬼才知道……

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和一个多月的长途跋涉,他们终于抵达了洛阳。

在休整短短数天后,拓跋宏又命令继续南下。

然而此时无论是文武百官还是三军将士都已经疲惫不堪,都不愿再走下去了。

但拓跋宏却不管不顾,依然自顾自披上戎装,翻身上马,随后跃马扬鞭,催促大军开拔。

大臣们见状纷纷跪倒在拓跋宏的马前,叩头不止,请求他收回成命。

拓跋宏冷冷地说: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你们这是什么意思?

尚书李冲进谏道:此次南征,天下人都不愿意,唯独陛下一心想要这么做,不知陛下到底要去哪里?臣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才能让陛下改变心意,只能以死相争!

拓跋宏勃然大怒:朕正要经营天下,一统宇内,你们这些书生却屡次质疑朕的决策,是何居心!你不要再说了,否则休怪朕的斧钺不客气!

说完,他把马鞭一挥,又要出发。

但哪里走得了?

刚迈出半步,拓跋宏又被安定王拓跋休、任城王拓跋澄等一帮宗室重臣拦住了:陛下,不要走……

他还是不答应,还是要走。

可刚迈出半步,又被群臣拦住了……

如是者78次。

拓跋宏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见戏演得差不多了,他便故作无奈地叹了口气:唉。这次行动规模不小,如果就这样半途而废,一无所成,如何向后人交待?

在假装沉思了片刻后,他又提出了这么个建议:要不这样吧,朕早就有南迁中原之意,既然各位都不愿南伐,不如就迁都于此地,也不枉我们白跑这么多路。你们认为怎么样?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云淡心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