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只有皇叔任城王拓跋澄(拓跋晃之孙)站出来表示反对:陛下继承大魏基业,据有中土,出兵讨伐不肯臣服的国家,怎么能和商汤、周武王相提并论呢(这两位都是以下犯上)。其实迁都的想法,拓跋宏早就有了。

洛阳古城

NO.170

公元493年初,萧赜下令修造战车,征召军队,开始为北伐做准备。

年轻气盛的拓跋宏当然不可能示弱,也在淮北一带招兵买马,广积粮草。

一时间,双方剑拔弩张,似乎随时都有可能擦枪走火。

谁也没有想到,两国边境的紧张局势没有引发冲突,却引发了北魏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大事件——迁都!

其实迁都的想法,拓跋宏早就有了。

一方面,他心比天高,一心想要征服南朝,统一天下,在他看来,平城僻处北方边陲,显然不适合作为大一统国家的都城;另一方面,他自幼就接受儒家教育,对汉文化极为推崇,一直以来都认为:要想进一步推进汉化大业,北魏政权的中心就必须转移到汉文化的核心地区——中原!

他眼里最理想的新都,是地处天下之中又是汉、晋故都的洛阳。

就像牙疼发作的患者时时都忘不了“疼”字一样,拓跋宏的脑海中时时都忘不了“迁都”这两个字。

不过他并没有轻举妄动。

因为他深知,鲜卑贵族普遍顽固守旧,如果他贸然宣布迁都,必然会遭到强烈反对,甚至可能会造成国家的分裂。

他只能耐心地等待时机。

季节到了才能播种,火候到了才能炒菜,感情到了才能提亲,时机到了才能干这样的大事,急不得。

而现在,他感觉机会来了。

公元493年五月,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拓跋宏在大殿召集群臣,宣布要御驾亲征,讨伐南齐。

此言一出,大臣们惊得下巴都要掉了。

南北之间已经十年多没有战事了,虽然目前形势稍微有点紧张,但并无大的危机,用得着这么兴师动众吗?更何况,这样仓促出兵,能有多大的胜算?

要知道,就是当年打遍北方无敌手的太武帝拓跋焘在水网密布的江淮也照样是损兵折将,一寸土地都没有得到!

皇帝这是在开玩笑吗?

当然不是开玩笑。

拓跋宏早已下定了决心。

为了增加自己的说服力,他还当场请人算了一卦,结果占得“革”卦。

这下他信心更足了——此次南征是为了迁都,为了汉化改革,卦象如此,岂非天意?

于是他正色道:这是大吉之卦,我们应当像汤、武革命(商汤、周武王)那样顺应天意,讨灭不臣!

群臣一时都不敢发言。

是啊,皇帝的语气这么坚决,似乎根本就不容商量——就像吃荤还是吃素可以商量,但吃饭还是吃屎是没有任何商量余地的!

只有皇叔任城王拓跋澄(拓跋晃之孙)站出来表示反对:陛下继承大魏基业,据有中土,出兵讨伐不肯臣服的国家,怎么能和商汤、周武王相提并论呢(这两位都是以下犯上)?臣以为,得到这样的卦辞,恐怕未必吉利。

拓跋宏把脸一沉:卦辞上说“大人虎变”,大人物虎啸生风,锐意变革,怎么会不吉?

拓跋澄冷笑着回应:陛下龙兴已久,怎么又变成老虎了呢?

拓跋宏忍不住厉声喝道:国家,是朕的国家,任城王你难道想动摇军心么?

拓跋澄依然振振有词:国家虽为陛下所有,但臣是国家的臣子,怎么能明知国家有危难而不劝谏!

一席话呛得拓跋宏哑口无言。

不过他毕竟不是一根筋的人,虽然一时颇为恼火,但他并没有失态,也没有失言,更没有失去理智,很快就平静了下来。

算了,事不能拖,话不能多,还是不要再与他继续纠缠下去吧。

于是,他没有再接拓跋澄的话,而是主动把对话切换到了“打哈哈”模式: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抒己见,各言其志,也没什么不好嘛。哈哈……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云淡心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