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現場向您報道”,身處一線,感同身受,是記者現場採訪的更高境界。

在現場,如何把握分寸,控制火候,恰如其分地展現事實,各路記者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有讓觀衆難忘的傾情投入,本色出鏡;也有忙中出錯,結局尷尬的表演式採訪。12月9日,在諸暨馬拉松比賽中,央視體育記者冬日那的現場採訪就屬於後者。

電視採訪中出現兩組人物,一組是參賽選手,一男一女;一個是手持話筒、奔走於現場的央視體育記者冬日那。

當天,江南迎來初雪。在風雪中,來自14個國家的近萬名選手,奔跑在諸暨街頭,引人注目。

冬日那則採訪了奔跑中的選手。

“這樣的比賽,對於你們的高手是什麼體驗?““今天的天氣,對於破個人最好成績是挑戰吧。”無疑,一邊跑,一邊面對採訪,被採訪的選手跑步節奏被打亂。

採訪選擇在移動條件下進行,乘坐車輛採訪的冬日那顯然沒有顧及到選手感受,以及採訪對選手的干擾。

一路”敬業“的採訪場景傳播到網絡,引發衆人熱議。

專業的馬拉松賽事漏洞頻出,令人失望。一是比賽組織方考慮不周、處置不當;二是記者的跟隨採訪不僅干擾比賽,也讓比賽的專業性大打折扣。

此場馬拉松競賽屬於“奔跑中國”系列賽事的一場,在多地舉行。

不同賽場出現一系列場外干擾因素,在蘇州,有志願者塞國旗給比賽選手;在南寧,有志願者拉扯外國選手,要求合影;如今,諸暨又出現記者不專業的採訪,把比賽氣氛搞得如一場娛樂秀一般,讓人失望。

缺乏嚴格的比賽規則,缺乏嚴謹的比賽作風,如此馬拉松成績很難服衆。

各地不斷出現的干擾事件,比賽組織方的不成熟、隨意性問題突顯。

比如諸暨賽場,組委會對記者採訪網開一面,不僅允許近距離拍攝,竟然允許對跑動中的選手進行採訪,對所造成的不安全因素視而不見,只管出風頭,由此導致比賽結果的不公平,責任由誰來負?

爲強調現場感,追求與事實的貼近感,記者深入一線,搞”零距離“採訪,的確活躍了現場感,提高了收視率。記者初心可嘉,但違背採訪原則,打擾被採訪者原生態狀態,如此採訪踐踏了賽場規則,又何來敬業創新作爲?

作爲體育記者,本應深諳體育精神,應把尊重選手,尊重比賽放在首位。決不能因爲自己代表國家臺形象,就把規則視爲兒戲。

要知道,賽場採訪工作也是保證比賽舉行的重要力量,組織方提供採訪便利條件,並不能以犧牲比賽的公平、公正爲代價。

因地制宜,忠於事實,事實求是,在採訪中做到”幫忙不添亂“,是記者遵循的基本功。

真實原則要求記者始終是一個冷靜的觀察者和記錄者,不以主觀意願而改變事實進程,這是職業操守底線,也是公衆需求。

否則,記者就容易陷入虛假的”泥潭“,自我陶醉,與謊言共舞,無論作品如何生動感人,最終欺騙了自己,糊弄了他人,終成遺憾。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