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大話西遊》最後那幕至尊寶和紫霞仙子場景的拍攝地,大家衆說紛紜,其實真正的拍攝地是在銀川的鎮北堡西部影視城拍攝的。此次雞鳴驛之行,只是想一睹中國百年曆史驛站古城的風貌,感受古老驛道的滄桑變化。

雞鳴驛,建於明代初期,佔地兩萬多平方米,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懷來縣雞鳴驛鄉雞鳴驛村,背靠“雞鳴山”而得名。初春,塞外的風依然蒼勁有力,驛站外是塵土飛揚的公路,車輛川流不息,與古堡僅相隔幾十米之遠,數百年的歷史與現代就這樣,被幾段百米高破敗不堪的城牆相隔在咫尺之間。

沿着城牆外悠長的青石板路,走近這座古堡,無遊人如織,無丁點喧囂,陽光和煦的照在臉上,抬頭仰望,時光仿如被眼前厚重高大的圍牆阻隔,停留在了過去輝煌的光陰裏,古堡悠悠的訴說着它的昨日往事。忽時,天空一隻大雁的長叫,打破了這片寧靜,才恍得回過神來。

一路上華北平原早已是桃紅綠柳,草長鶯飛,而雞鳴驛,纔開始慢慢顯露一點生機。暖陽透過樹葉曬到古城牆上,投射出斑斑駁駁的影子,城牆上裸露的黃土被照得金黃。

沿着坑窪破敗的土路,登上修葺如新的城牆上,放眼四周,遠處天空蔚藍、山巒如黛。極目遠眺,最惹人矚目的要數那巍峨矗立的雞鳴山,雖沒有漫山蔥綠,卻盡顯孤傲和幾分秀麗,凸顯着它那一起一伏淺淺而又深邃的線條。綿延而外的低矮山坡上零零星星得山花已開放,粉墨相間,好似一副淡淡的水墨畫。

雞鳴驛城是中國郵傳、軍驛的寶貴遺存,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古堡內建築分佈有序,驛署區在城中心,西北區有馬號,東北區爲驛倉,城南的傍城有驛道東西向通過。城內還有古代遺留的商店、民居和廟宇。修葺如新的商鋪和廟宇多是青磚灰瓦,和當地百姓居住的黃色土胚房形成鮮明的對比。

城中的廟宇多已修葺如新,紅磚房也變成了青磚灰瓦。雞鳴驛郵驛博物館,或是泰山廟、文昌宮裏,除了遊客的光臨,平日裏清淨的很。來此地,泰山廟的壁畫是不能不看的,廟宇建於清朝順治8年,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但殿內壁畫仍舊清晰可見,富於層次感的繪畫效果令今人拍案叫絕。此外,驛站裏最有名的還有“賀家大院”,曾是八國聯軍打進北京時,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逃難留宿的地方,有時間可值得一看。

雞鳴山就像一個飽經滄桑的老人,靜默無語,悄然屹立,穩穩地端坐在雞鳴驛城身後,聖潔而又莊嚴,護佑着這座歷經滄桑的古城,城內的百姓從古至今,一代又一代在此繁衍生息,而今,很多年輕人都已外出打工,留守的多是老人和孩子,很多老房屋已經殘破不堪,院內斷壁殘垣,雜草叢生;有的小院柴門輕掩;有的房子已經傾斜,無人居住。

城樓之內,高山之下,一棟棟石房石屋,門與門相對,戶與戶相連,春風秋雨,世事滄桑。從高處往下看,城中的百姓生活景象盡收眼底:各家院內的豬圈雞欄、金黃的玉米棒子,人們上房葺瓦的忙碌身影,讓我們看到雞鳴驛的大部分村民依然從事着種植、畜養、簡居的勞作生活。

走入城中,親近這裏的一寸土地和一方小院,讓我最爲觸動的是一位老人和孩子的生活故事,也許他們只是這座古堡中大多數人的人生寫照。

參觀廟宇時,被這位紅衣小女孩字正腔圓、滔滔不絕的講解而吸引,也惹得旁邊的五六位外國友人很感興趣,認真地聽她解說這裏的一碑一畫。後來據廟中一位40多歲大姐的道說,才知道這個小女孩家中比較貧窮,不足10歲,家中還有一個弟弟,媽媽是導遊,言傳身教,小女孩每句話、每個神態完全不像這般年齡孩子所能企及的,她通過義務給遊客們講解,一板一眼毫不畏懼的沉靜在自己對這座古堡的熱戀和愛護中,並且獲得一點微薄的小費和打賞,在業餘時間承擔起了家中的一些負擔,也獲得了大家對她的讚賞。我被她感動和震撼了。

在遊人匆匆的身影中,還有一位靜靜地坐在石墩前,身穿軍綠色衣裳的老人,吸引了我的注意,便走上前和老人家寒暄了起來。老人家面露微笑,滿臉慈祥,起身和我們交談起來。從他的身板中完全看不出已80歲高齡,胸前佩戴的兩枚徽章是老人家參加抗美援朝時頒發的,而且身上還留有槍傷。

老人和我們相談甚歡,熱情得邀請我們去他家做客。走近老人的家中,被院前雜亂破敗的景象震撼了,爲何這樣有功勳的老人家是這般生活場景,也許中國大多數貧困的農村都是這個樣子,老人家也只是中國千千萬萬個老人往年生活的一個縮影。

老人指着老牆上泛黃的照片,給我們講述着他年輕時候的故事。老人家有兩兒一女,有一個小兒子住在城中,離他不遠會經常照顧他。也希望國家和政府能多關注這些做出貢獻的老一輩戰士們,關注他們的往年生活!

地址:河北省張家口懷來縣雞鳴驛鄉雞鳴驛村

門票:40元/人(學生、老人優惠票價20元)

最佳旅遊季節:春夏秋

自駕路線:從北京出發沿八達嶺高速到延慶後,沿110國道走京張公路到雞鳴山路口向左出不遠即到。

薇那verna & 兜兜媽媽

旅行日記 | 育兒生活

--------------------

微信號:wxj278804286

新浪微博:@薇那verna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