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寺庙,很多人都去过,现在的寺庙绝大多数都是广开庙门,收受香火的,因为寺庙也需要有经济来源维持日常运作,同时僧人也要生活,没有收入可不行的。但是,在中国就有一座寺庙刚好相反,从建寺以来不曾开过庙门,不受香火,不做道场,被称为“三不寺庙”,这样的寺庙你没有去过吧?

  在皇城北京石景山区模式口大街东部,屹立着一座明朝时期建造的寺庙,这寺庙叫做承恩寺,光看寺庙名有一种要报恩的感觉。寺庙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9000平方米,始建于明正德五年(1510年),由司礼监太监温祥兴建,明武宗赐额承恩禅寺。

  这座寺庙至今仍保留明初建筑格局,寺庙的门前“敕赐承恩寺”五个大字,是明朝正德皇帝朱厚照题记。自南而北,依次为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等四进殿宇。大殿两侧有配殿、厢房数十间。寺庙院内四周有石砌碉楼四座,为国内寺院所罕见,说明承恩寺有可能是当时的重要基地。

  自古以来,承恩寺虽有僧人住持,但是承恩寺建寺后明清两代均保持了“三不”,不受香火,不做道场,不开庙,庙门常年紧闭,500多年来都不对外开放,现在也是如此,使寺庙一直笼罩在神秘的面纱之下。

  寺庙虽然不对外开放,不按受香火,里面的僧人却不愁吃喝,说明是另有经济来源的。承恩寺门前有一对保存完好的下马石,下马石一般是在皇宫、王府才有,与平民百姓无缘,说明它不是一般的寺庙,与当时的官府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传说历史上这寺庙跟明代太监刘瑾有关,刘瑾作恶多端,最后被凌迟处死了,他的罪名是谋反。刘瑾被处死的时候,也就是承恩寺动工的时候,可能正是由于这样一场变故,承恩寺才在刚建成之后,就寺门紧闭的吧。

  承恩寺从未开放过,老锁着门,门口墙上倒是挂着北京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承恩寺于2006年5月升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见,是有相当文物价值的。怎么样,对于这座神秘的寺庙,你有什么想补充的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