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明朝正德皇帝朱厚照。唉!我的形象被一些无良文人、逐利媒体给毁了。翻开历史来看,无论是《明史》还是《明实录》,都对我没有太多正面积极的评价,但好歹能记录一些史实。最要命的是一些戏说类的影视剧的,整个把我塑造成一个荒废朝政、昏庸无能的风流皇帝。我不就是做事有些天马行空、不着边际,不就是不太配合大臣处理政事而躲在“豹房”里刻苦用功吗。

说刻苦用功不是我吹的。我从小就想当将军,立志像太祖、成祖那样,能冲锋陷阵,能指挥千军万马,敢叫犯我边关的蒙古兵有去无回。那是我儿时的梦想。但就这点理想,还被大臣们给浇灭了。他们说,好好的当你的皇帝,怎么能干打打杀杀的活。我的的一言一行都有官员特别是言官们盯着呢,好不好的时时给我记上一笔。肯定没好话。实际上,文官们更希望我天天坐在宝座上讲讲圣贤书就行了,剩下的事交给他们做就可以了。那怎么行,防的就是他们。
自成祖开始,就利用宦官监督官员。我就想通过重用刘瑾、张永等人(文人叫他们“八虎”)抗衡文官集团,但没想到他们势力太大了,偏偏刘瑾也不争气,贪污受贿太猖狂了,几个回合就被收拾了,搞的连变法也停止了。唉,也没有心劲跟大臣们较真了,耗不起还躲不起吗。你杨廷和能干,我还是比较放心的,政务你就带着大家处理吧。

我花了24万两白银在皇宫旁边建造了一个“豹房”,做我的将军梦去了。“豹房”里当然有老虎、豹子了,不然怎么叫“豹房”;“豹房”里当然有美女了,人不风流枉少年嘛,何况是一国之君。但我在“豹房”里不只是吃喝玩乐,大量奏章还是要批的,最关键是把江彬等几个武将一起在里面习武练兵、排兵布阵,这可是带兵打仗不可缺少的。后来,我后来封自己为“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还惹得大臣们一阵嘲笑。
光有将军衔不带兵打仗不行啊,等呀等,机会终于来了。正德十二年八月,据可靠情报,蒙古大军可能要开展一次大规模的偷袭。我偷偷换了便装,带上江彬等几个心腹,偷偷溜出了北京城,直奔居庸关而去。一路像放飞的鸽子打马到居庸关,居庸关巡官御史张钦竟然拒绝开关,真拿他没办法,害得我在关外傻等一晚上,只好返回。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后来打听到张钦不在居庸关了,立马开溜,神不知鬼不觉的出了居庸关 。我还留了一招,为防止大臣们过来把我“死谏”回去,我还把谷大用留下镇守居庸关,不准任何人出关。

在边关重镇宣府游玩半个多月后,蒙古骑兵开始在玉林卫周围集结,我亲自调兵遣将,马上召集大同一带守军作部署,集结最有战斗力的六万军队准备与蒙古骑兵大战一场。自十月十八日在应州城西北的绣女村遭遇开始,到十二月二十二日,两军一直在应州城附近展开拉锯战,由于我到场督战,明军士气高涨,经过五天五夜的激战,最后大败五万蒙古骑兵。看两军对阵看得手痒,我亲自带兵上阵厮杀,亲手斩杀蒙古骑兵一名。
应州之战之后十多年,蒙古军队再也没有发起过较大规模的入侵,可谓影响深远。本大将军的战绩不错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