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兒童的認知發現不是刺激與反應結合的漸次的量化的連續過程,在人類智慧生長期間,經歷了三種表徵系統的階段。解析:布魯納提出,兒童的認知是由三個階段構成的:動作掌握階段、映像掌握階段、符號掌握階段。

布魯納相關知識是教師聘考試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同樣,布魯納也是我們遼寧招教考試教育心理學理論需要重點準備的部分。一般來說題型多爲單選題、多選題、判斷題呈現。布魯納在教育學和心理學都有考點,故在本文中,將結合常見的考題,帶領大家對布魯納這部分的內容進行系統的梳理,希望對大家的備考有一定的幫助。

一、布魯納常規考點

布魯納單選識記類:(1)結構主義學說;(2)發現教學;(3)結構主義課程;(4)發現法;(5)課程改革運動;

多選考察:總結教心4方面研究:主動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會文化研究;

布魯納的認知結構學習理論涉及:

1.實質:主動形成認知結構;

2.大觀點:掌握學科基本結構、發現學習;

3.過程:獲得、轉化、評價;

4.原則:動結程強(動機原則、結構原則、程序原則、強化原則);

布魯納的名言主要三句話:

(1)《教學論》(1966)“一個人按照自己的興趣和認知結構組織起來的材料就是最有希望在記憶中自由出入的材料”;

(2)“三個任何”任何學科的基本結構都可以用某種形式教給任何年齡的任何兒童;

(3)“無論我們教授何種學科務必使學生了解該學科的基本結構”。

二、布魯納的認知生長和表徵理論

所謂認知過程就是認識思維與概念的智力活動過程。布魯納十分重視生長的問題,他常常把智慧生長與認知生長作爲同義詞,把他們看作是形成表徵系統的過程。

表徵或表徵系統,是人們知覺和認識世界的一套規則。布魯納認爲。兒童的認知發現不是刺激與反應結合的漸次的量化的連續過程,在人類智慧生長期間,經歷了三種表徵系統的階段。

(一)動作性表徵(又稱表演式再現表象)

這一階段大致相當於皮亞傑的感覺運動階段,在這個階段兒童通過作用於事物而學習表徵它們。以後能通過合適的動作反應再現過去的事物。在他們最初生長的幾年中要解決這樣一些問題,如怎樣爬、走路、玩玩具,一般地利用身體影響周圍環境。在這個時期,兒童通過做和通過看別人做什麼而學習。告訴他怎麼做,只有在兒童也能做出這個動作並看到別人也做出來時纔有幫助。這個階段,動作將從內部再得到再現(這就是所謂再現表象的意思)。

(二)映象性表徵(又稱肖像式再現表象)。

這相當於皮亞傑的前運算階段的早期,兒童開始形成圖象或表象,去表現他們的世界中所發生的事物,在這點上,他們能記住過去發生了的事件並能根據可能再發生的事的想象力(遠見)去想象。這些表象很像照片,因爲照片是與現實的經驗非常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的。

(三)符號性表徵(又稱象徵性再現表象)。

這個階段大體相當於皮亞傑的前運算階段的後期以及一直到以後的年代。這時兒童能夠通過符號再現他們的世界。這裏最重要的是語言。這些符號既不是直接的事物,也不必是現實世界的複製,而可以是抽象的、有間接性和任意性的。由於這些抽象的符號,人們最終能假設他們從來沒有經歷過的有關人、地方、事情以及可能性。

這是今天主要和大家分享的布魯納相關理論知識部分相關客觀題考察內容與方式,現在結合常見的考題,我們將這部分內容進行相應的鞏固。例如:

1.美國心理學家認爲學習的實質在於( )。

A.獲得知識 B.學的學習方法 C.主動形成認知結構 D.建立知識系統

1.【答案】C。解析:美國心理學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布魯納,布魯納認爲,學習的本質不是被動地形成刺激—反應的聯結,而是主動的形成認知結構。學習者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地獲取知識,並通過把新獲得的知識和已有的認知結構聯繫起來,積極地建構其知識體系。因此,本題選擇C。

2.布魯納提出“螺旋式”教學應根據學生的動作、( )、( )三種不同表徵來進行。

A.認知 B.行爲 C.映像 D.符號

2.【答案】CD。解析:布魯納提出,兒童的認知是由三個階段構成的:動作掌握階段、映像掌握階段、符號掌握階段。概念可以在認知的三個水平階段儘可能地介紹給學習者,而且這個概念隨着認知的發展也逐漸深化,從而使學習者對概念的理解也更深刻、更有意義。基於這種觀點,布魯納提出了螺旋式教學內容的組織方式。

在此,祝廣大考生備考順利,順利通過考試。

中公講師解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