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真的是這也不賠那也不賠嗎?

保險真的是這也不賠那也不賠嗎?

在日常保險諮詢過程中,很多的客戶比較認可方案,但是最後簽單時總是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或者是擔心保險理賠有問題。因爲從身邊很多人的事實案例當中,好像都在傳遞一種非常糟糕的信息。

很多人總覺得投保的時候很容易,理賠的時候這也不賠那也不賠,於是在做購買決定的時候,猶豫、拖延甚至錯過購買的時機,而導致風險發生時造成很大的遺憾。那麼,保險真的是這也不賠那也不賠嗎?

一、買保險到底是爲了什麼?

1、關於平安無事時不賠的問題

很多客戶在諮詢保險時總會問:什麼情況下不賠,或者是不發生風險之後我這份保險到底該怎麼辦?

比如:很多客戶投保時都會問返本要這麼長時間?就拿重大疾病保險來說,十五年二十年交完費之後,我到底能拿回來多少?或者一份終身的保障,等我到七十、八十歲的時候,那個時候錢也不值錢了,買的那50萬到底有什麼意義?

我相信這樣的客戶不在少數,他們認爲買保險就是安慰,潛意識認爲自己不會發生風險。所以,他們的想法都是基於這輩子平平安安,任何風險都不發生的情況下,來考慮買不買這份保險。

提出這樣問題的客戶有一個非常典型的特點——漠視風險隨時可能發生。也就是在他的潛意識裏,感覺不會發生風險。如果真的是這樣,又何必買保險?

所以,這個問題希望大家能回到購買保險的初衷來考慮。購買保險就是爲了防範一旦發生風險該怎麼辦?如果發生風險會對整個家庭經濟造成怎樣的影響?如果發生風險,到底可以從保險公司拿到多少賠償?

因此,必須要理性的看待這件事情,因爲風險是不確定的,風險隨時都可能發生。也許今天購買了保險,明天就發生了,未必要等到十幾二十年以後,沒有人知道明天和風險到底哪個先到。

2、應側重考慮什麼情況下能理賠

真正有風險意識,有保障意識的客戶能意識到今天所購買的保險,不是爲了十幾二十年之後的保障,而就是眼前這幾年。因爲誰都不知道風險什麼時候到,所以不需要考慮很久很久以後的事情。

要考慮的是購買了這份保險,萬一三五年之內很快發生了風險,能不能有足夠多的金錢來解決現實生活當中,因爲風險帶來的財務損失的問題,這是一個購買保險的出發原點。

有了這個原點就不會總是在想這也不賠那也不賠的問題,這就好像一張白紙畫了一個圈,而很多人只是關心這個圈是什麼樣子、這個點是什麼樣子,他往往忽視這個圈外廣闊的世界到底是什麼?

所以,當我們想購買一份保險,其實更應該瞭解到底什麼情況下保險可以賠。也就是購買一份保險,一定要問清楚在什麼情況下,萬一發生風險和我們應該得到的經濟補償,這種風險到底是什麼?在什麼樣的情況下發生風險才能獲得理賠。

只有知道了什麼情況下才能獲得賠付,纔會知道這份保險真正的價值。才能把所有的注意力、把所有的財力都集中在應該去解決的重大問題之上。

比如:購買的重大疾病保險,首先應該考慮和關心的是重大疾病保險的種類包含的是否全面?萬一發生風險,賠付的金額可不可以解決家庭的財務問題?而不是去關心萬一不賠,或者是萬一沒有發生重大疾病這份保險該怎麼處理?

可以有這樣的想法,但是考慮的時候一定要有優先的先後順序,知道哪個輕哪個重。因爲購買保險就是爲了防範萬一發生風險時候的賠付問題。

保險真的是這也不賠那也不賠嗎?

二、賠不賠到底誰說了算?

在一個保險理賠事件當中會涉及到三個當事人:第一個當事人是被保險人;第二個是保險人;第三個是診斷我們疾病,或者是事故真實狀態的一個客觀公正的第三方。比如:如果是醫療那就是醫院,如果是交通事故,可能就是交通隊或者警察局。

所以,保險公司只是當事人之一。到底是什麼決定賠還是不賠?很多客戶會把這個責任推給保險公司,認爲保險公司是一家獨大,賠還是不賠是保險公司一手說了算。其實,事實並非如此。

因爲保險公司沒有權利去診斷客戶的疾病情況到底符不符合條款的要求,也不可能開具一個交通事故的認定書或者是死亡證明。這些都不是保險公司能做的,保險公司只能依據客觀、中立的第三方的證據來檢驗這個事實。

比如:購買了重大疾病保險,保險公司要依據醫院的診斷證明、出院記錄和客戶的主訴情況,去調查這個事故到底符不符合保險條款要求。如果是意外事故,就要根據醫院事故認定書來判定責任。所以,大家不要認爲判定事故判定書是保險公司單方說的算。

因此,如果三個當事人都很誠實,只有事實本身才能決定賠還是不賠。保險公司依據的是保險條款,拿着醫院的診斷證明和條款來進行對照。如果發生的疾病事故在條款的範圍之內,那麼肯定會賠,如果不在約定的範圍內就不會賠。

當然,在現實的理賠當中,會有一些酌情處理的情況,也通常是寬容理賠。本來不應該賠的,還是賠了。如果真的不賠,也是有理有據。因此,關於保險賠還是不賠不要太糾結,不用特別擔心保險公司會不會理賠!其實,保險公司恨不得有更多的理賠案例,去教育身邊的客戶,獲得更多人的認可,來宣傳他的品牌。

補充:關於病歷的注意事項

醫生的診斷證明和落筆的主訴非常重要,這是證據。經驗豐富的代理人都會提醒客戶:在理賠主訴的時候一定要小心,因爲有些醫生不太懂保險,他也不知道這個和保險理賠到底有什麼樣的關係,往往是大筆一揮,寫什麼的都有。

所以,在醫生落筆之前一定要確認醫生所寫的是不是和你所述的一致,確認準確後再寫進病歷裏,因爲保險公司就是依靠病案進行理賠。

保險真的是這也不賠那也不賠嗎?

三、如何解決不賠的問題?

回到問題的核心,大家還是會擔心一款產品這也不賠那也不賠。其實,在解答上面兩個問題就給出了答案,保險產品是紛繁複雜的一個綜合系統,不可能通過一款產品解決所有的問題。

如果擔心這也不賠那也不賠的問題,就一定要購買一個組合。也就是一定要買多個產品組合而成的套餐,這個套餐就可以解決全面覆蓋的問題。因爲任何一款單一的產品都會有死角,有它能力達不到的地方,因此解決全面理賠的問題,必須要通過不同的產品組合來完成。

比如:重大疾病保險的保障也是有侷限性的,有些疾病沒有包括在裏面,那麼,可以選擇一款範圍更大的、沒有條條框框、沒有定義的、沒有種類限制的醫療保險來補足。萬一客觀事實不符合重大疾病保險的約定範圍,在醫療方面也可以獲得理賠。那麼,也就不用擔心這也不賠那也不賠的問題。

此外,對於免責的問題應該放平心態,在接受中等待機會。如果是患有甲狀腺結節,投保了重疾保險,被單項免責,我們可能比較擔心、比較糾結,感覺購買的保險不夠全面有瑕疵,就是擔心甲狀腺問題。

那麼,關於免責的問題,既然現狀是這樣我們就要去接納它,在接受當中去等待機會,或許有一天會有新的產品出來,去涵蓋這方面的保障,這也不是不可能的。

比如:在保險發展的初期,十幾年前糖尿病、高血壓是肯定不能獲得保障的,但是,現在卻有糖尿病人、三高人羣可以購買的防癌保險。之前對於被保險人的職業等級有限制,高風險的人羣買不了重疾保險,但是現在很多重疾產品是沒有職業等級限制的。

所以,時代發生變化,產品也在不斷的更新迭代,只要放平心態,不要太焦慮,等待時機,或許就會有新的產品出臺。

希望今能給大家一個新的思路、新的角度,正確理解保險理賠的事情!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