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負面情緒的危害

情緒是什麼?

情緒是人類在每一個清醒時刻,大腦根據過往的體驗形成的概念,從而指導你的行動,賦予你的感覺意義。

生活中,有不少人把不經意的小事或者小挫折裝在心裏,寢食難安,成爲影響自己的負面情緒。負面情緒對人的影響其實是非常巨大的。

首先,負面情緒會產生精神壓力,長時間的精神壓力下,有的人會情緒暴躁、易怒,還有的人會變得自卑。

其次,負面情緒會對身體健康造成不良影響,會影響人的食慾,產生的精神壓力會對加速身體的既有病情,還會引發其他病變。

再次,被負面情緒困擾終身的人,有的會變得戰戰兢兢,有的會自暴自棄,還有的甚至會仇恨社會和他人。

因此,如何掃除或者安放我們的負面情緒,其實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習的本領。

02傳統擺脫負面情緒的方法

首先,要有個開放陽光的心態。前段時間跟一位朋友聊天,他說起他身患癌症的父親,總是整天開開心心,以樂天派的態度對待疾病,從來不爲自己的身體擔憂,如今患癌症已經十年了,雖然幾年前已經被醫生宣佈會隨時離開人世,但現在仍然神采奕奕面如童顏。他們做兒女的也不用擔心,聽到這裏,我也對有如此好的心態的這位老人感到由衷的佩服。就如同《遺願清單》中的老人一樣,用積極的心態來面對病患,即使真的因爲身體原因離開人世,至少不留遺憾。

其次,要學會自得其樂,順其自然。俗話說,命裏有時終須有,命裏無時莫強求。即使是面臨真正的困境,也要相信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03具有實踐操作功能的三種方法

1.增加情緒粒度

情商之父丹尼爾.戈爾曼把情商稱之爲:情緒智力,且提出了情緒智力高的五個基本能力:認知自身情緒,管理自身情緒,自我激勵,認知他人情緒,管理他人情緒。

當我們儲備了足夠的情緒詞彙,就能增加自己的“情緒粒度”——一種能讓你大腦更好的對感受進行預測、分類、感知的能力。這種能力越強,大腦適應當前情境的能力就越強,指導自己做出正確的情緒應對的能力也就越強。

例如,當我們儲備了焦慮、焦躁、疑慮、疑懼等詞彙,而且能非常清晰地界定這幾個詞彙之間細微的區別時,我們在不同情境下的體驗就會不一樣,相應的行爲方式也會不一樣。有些情緒程度輕一些,有些情緒程度重一些,有些還有其他情緒夾雜在裏面,不同的體驗,不同的詞彙,建構出我們不同的情緒反應。

我們可以按照以下的方法:

1.學習情緒詞彙,瞭解情緒詞彙對應的情緒程度,並準確地使用它們。 閱讀小說,尤其是那些經典的,描述人性的小說看電影,特別是文藝片多去不同的地方遊玩,體驗不同的風景多去沒喫過的餐館,嘗試不同口味。

2.多表達自己和親近之人的情緒,用自己積累的情緒詞彙,儘量準確地表達當下情境的情緒,積累情緒體驗。

3.記錄自己的體驗,把它表達出來,把體驗顯像化,收藏在自己的筆記本里,並時常在生活中使用它們,讓情緒詞彙和生活體驗具象地聯繫在一起。

每個人都有情緒,和自己的情緒和諧相處,讓我們的大腦有更多的選擇,更好的調節我們的行爲和反應,我們便可以更好地適應身邊的世界。

2.意義換框法

“身心語法程序”(NLP)中有一種能方便快速地幫助人們改變信念的技巧——意義換框法,只需憑藉語言和自己的思維模式就能幫助自己從負面經歷中找到正面意義,主動調整和控制負面情緒。

對同樣的事情,人們可以有完全相反的解讀,也可以有多重解讀,不同的解讀指導人們做出不同的反應。

比如有段時間網上熱傳的一個故事: 兩兄弟是由家暴又酗酒的父親撫養長大。多年之後,一個有了美滿的家庭,很有錢,享受人生;另一個跟父親一樣酗酒,還坐了牢。某位大學研究員發現這種情況,決定訪問兩兄弟。兩兄弟所處的房間不同,可是研究員對他們提出同樣的問題:“你爸虐待你又酗酒,爲什麼你現在的人生是這樣?”兩兄弟倒是出乎意料給了同樣答案:“有那樣的爸爸,你還能期望我會有怎樣的人生?”

兩兄弟有着同樣的經歷,卻根據自己的經驗,創造出不同的信念。一個把它視爲機會,鼓勵自己採取行動;另一個把自己視爲受害者,付出代價。

無論發生什麼事件,始終是我們選擇賦予事件什麼樣的意義。而我們選擇遵循怎樣的信念,反過來又可能創造了或有助於我們擁有不同的經驗。所以,當陷入負面情緒時,採用用意義換框法找到事情對自己的正面意義,不僅能擺脫負面情緒的干擾,還能激勵自己從所經歷的事情中獲得成長,提升經歷的價值。

具體做法:

第一步:描述情緒。選擇準確的情緒詞彙,用因果句式描述自己的情緒。比如“因爲孩子不聽話,所以我很憤怒。”

第二步:改反義詞。把句中的“果”改爲與之相反的行爲動詞。比如“憤怒→溫柔地對待他”

第三步:調整順序。把句首的“因爲”二字放到最後。變成“孩子不聽話,我要溫柔地對待他,因爲……”

第四步:補充句子。找到6條以上的理由將第3步的句子補充完整。比如“孩子不聽話,我要溫柔地對待他,因爲我剛好想實踐一下剛學過的正面管教理念”……

第五步:確定正念。挑選自己最能接受的一條理由,反覆默唸,直到穩定情緒。只要意識到自己開始陷入負面情緒了,就停下來,用意義換框法來掌控自己的情緒吧。

3.自我抽離

哲學家愛比克泰德( Epictetus)在兩千多年前說過:“先對自己說,你將要成爲什麼,然後再告訴自己,必須要做什麼。當你對現在選的方向很不確定時,派你的分身去看看三年後的你,在過的是什麼樣的生活,用那個來校準你現在的方向。

情商的修煉,是一件非常自我的事情。這在心理治療領域有一個更專業的名詞:自我抽離。

簡單來說,自我抽離就是我們像脫離自身軀體的人一樣,從旁觀者的角度觀察自己,在正在面對或者過去發生的事實中,做出了怎樣的反應,或者讓分離出的那個自己去到未來,看看可能會發生什麼,然後自己和那個旁觀者或分身再進行一系列的互動交流,最終自我反省,自我對話,自我調節情緒,以達到提升情緒智力的目的。

其實就是站在旁觀者的角度,讓我們把注意力放在“聽到的事實”和“觀察到的行動”上,減少沒有意義的解讀、反應和結果。旁觀者的提問,讓我們由情緒掌控思考轉變爲思考掌控情緒,這種視角下,情緒和身體反應都不強烈,血壓升高也不多,並且很快就能恢復正常狀態。

運用自我對話的機制,讓自己更能理解當時的感受產生的原因,旁觀者用更遠更廣的視角看待事情本身,對情緒的反省,調節效果會更加明顯和有效。

我們平時可以如何培養一個這樣的分身呢?可以從下面幾點來着手:獨處時,經常問問自己:向着自己期望前進了嗎?你最近怎麼了?爲什麼會這樣呢?對過去和當下產生負面情緒的事件,情境,用書寫的方式,和自己對話,自問自答,儘可能清晰描述事實,描述真實的感受,越細緻越好。用準確的情緒詞彙描述自己的情緒,並記得多問一句:“爲什麼會有這種情緒呢?”

極端情緒下,例如極度失意或者極度得意的情境下,提醒自己,抽離出來,去未來幾周後,幾個月後,幾年後,再回來和自己對話,交流,展望一下未來並沒有因爲失意而變糟,此時的得意在未來也不過如此。這些都不是知道了就能做到的修煉方法,需要我們先把它放入意識中,然後碰到相應的場景,從意識中提取出來,進行應用。當有一天,我們能在各種情緒中,自動反應出這些自我抽離的方法,相信我們的情商也就修煉到了一個全新的境界。

如果我們能夠非常嫺熟的運用增加情緒粒度、意義換框法和自我抽離三種方法的話,我們的負面情緒就會得到安放,或者負面情緒將會消失不見,我們整個人都會活得神采奕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