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據《向國會提交的2020年度海軍艦艇長期建造計劃的報告》(簡稱《30年造艦計劃》),海軍將更快地退役其巡洋艦和反水雷艦,艦隊規模短期內將平穩地增加。雖然與去年相比,2020財年的30年造艦計劃中艦隊規模增長更加明顯,但文件也指出,今年年底前將出臺的新“艦隊結構評估”(FSA)報告可能再次改變海軍艦隊的建設路徑。

美海軍發佈2020財年《30年造艦計劃》

美海軍最新的30年造艦計劃勾畫了新的艦隊建設計劃,與去年的造艦計劃相比,短期內艦艇增速放緩,但能更快到達並維持355艘的艦隊規模。

根據《向國會提交的2020年度海軍艦艇長期建造計劃的報告》(簡稱《30年造艦計劃》),海軍將更快地退役其巡洋艦和反水雷艦,艦隊規模短期內將平穩地增加。由於其他艦艇的延壽 ——主要是“阿利·伯克”級驅逐艦,還有部分“洛杉磯”級攻擊型核潛艇,海軍將在2034年即達到355艘的艦隊規模,並在30年代的剩餘時間內保持在該規模。這兩大因素合力,將使未來艦隊規模更平穩增長——從當前的289艘增至2024年的314艘再到2034年的355艘,而按照2018年發佈的造艦計劃,艦隊規模在2023年可快速增至326艘,但在20世紀20年代後期下降並在20世紀30年代再迎來增長,但仍無法達到355艘的艦隊規模。

2020財年《30年造艦計劃》沒有中期的規模下降,這種平穩的增長使得艦隊規模可預測性增強,爲艦隊規劃人員、建造商和衆多支撐性採購計劃以及維護人員、培訓人員等帶來了更多便利。

圖1 2020財年與2019財年長期造艦計劃對比

雖然與去年相比,2020財年的30年造艦計劃中艦隊規模增長更加明顯,但文件也指出,今年年底前將出臺的新“艦隊結構評估”(FSA)報告可能再次改變海軍艦隊的建設路徑。根據2016年“艦隊結構評估”的結果,海軍認爲“355艘艦艇是海軍經驗證的最低規模需求”,但30年造艦計劃中艦隊規模根本未超過355艘。 由於維持如此龐大艦隊的高昂成本,355艘成了艦隊規模的上限,而不是最低需求。

圖2 2016年“艦隊結構評估”中海軍需要的艦艇數量

報告中寫道,美海軍在過去四十年中規模越來越小,最近甚至降至280艘以下,當前海軍正採取多種積極措施扭轉這一趨勢,以應對“大國競爭”時代出現的新型威脅,並在基於威脅的“艦隊結構評估”中提出了355艘艦艇的規模需求。 與購買更多艦艇以提升艦隊規模而不是簡單地更換艦隻或縮小艦隊規模一致的是,當艦隊規模達到355艘時,意味着付出更多的運行、維護、保養費用。

持續的年度造艦資金是支持艦隊規模穩定增長和長期維護計劃的有效工業基礎的重要保障,但同樣重要的是,當每艘新艦交付後,需要爲艦艇提供運營和維護資金——這在艦艇壽命中佔據更大的財政支出,同時,在戰備、能力和規模三個要素之間保持平衡對海軍來說也是一大挑戰。由於海軍規模一直在萎縮而沒有增長,並且由於艦艇從採購到交付的時間跨度的不連續,通常是五年或更長時間,超過多財年採辦計劃週期,因此存在低估未來艦隊運行維護成本的風險,需要在當前財政預測中慎重考慮。

報告指出,隨着艦隊規模在2020財年末達到301艘,在2024財年增至314艘,並最終在2034財年增至355艘,艦隊的年度運行維護費用將從當前的240億美元增加到300億美元甚至400億美元。

圖3 造艦年度資金趨勢(2020-2049年)

爲了保持355艘的艦隊規模上限,海軍的長期造艦計劃顯示,在艦隊規模達到355艘的目標後,新艦建造量立即開始下降——2037財年和2038財年下降至每年僅採購7艘,2036財年和2039財年至2044財年間每年僅採購8艘,而相應的是2020財年採購量高達12艘。同時,艦艇退役率達到峯值,2035年有14艘退役,而2020財年爲5艘。該計劃指出,在所有類型的艦艇中,攻擊型核潛艇的規模距離2016年“艦隊結構評估”中的目標最遠,當前海軍擁有51艘攻擊型核潛艇,遠低於66艘的目標值。報告中寫道:“正在探索擴大生產的方案。”

然而,擴大生產可能具有挑戰性。通用動力公司電船造船廠和亨廷頓·英格爾斯公司紐波特紐斯造船廠正以每年2艘的速度共同建造“弗吉尼亞” 級攻擊型核潛艇,該級艇共計劃分7批次建造58艘,後續艇將加裝“弗吉尼亞負載模塊”,提升導彈及負載攜帶能力。同時,美海軍即將面臨開工建造“哥倫比亞”級彈道導彈核潛艇的任務,1艘彈道導彈核潛艇的建造工作量相當於2艘攻擊型核潛艇。行業和國會官員對供應商基礎的脆弱性表示擔憂,工作量的增加可能會給供應商帶來更大的壓力,而不是通常飽和工作量和穩定性所帶來的好處。

30年造艦計劃指出,2020財年預算包括建造3艘攻擊型核潛艇,高於此前計劃的每年2艘的建造速率,但同時表示,由於第3艘艇在2020財年預算中才列入造艦計劃,在此前的先期採辦中並未編列。 這可能導致該艇與2023財年採購的艇同期交付。 根據國會的指示,下一份攻擊型核潛艇多年採購合同將可能包括在2022和2023財年採購第3艘艇的選項,該年份未採購彈道導彈核潛艇。

有消息稱,如果在任何一年內建造第3艘“弗吉尼亞”級攻擊型核潛艇,該艇可能延遲交付並且成本更高——30年造艦計劃已部分證實了該事實。

美海軍2020財年預算申請中尤爲關注無人系統的研發與部署——尤其是無人水面艇,其投資已落後於無人潛航器和無人機。 美海軍希望採購中型和大型無人水面艇,作爲其未來水面艦系列的重要構成,該系列還將包括護衛艦、小型水面戰艦和大型水面戰艦。

海軍在造艦計劃中指出,無人系統在能力上的持續升級,預計將成爲所有戰爭階段和戰爭領域的關鍵使能器。在2020財年預算中投入了大量資源以加快無人和可選載人能力的全譜系部署,包括在完全自動化之前的人機合作。這些系統目前在戰爭遊戲、演習和有限的實戰中有所應用。它們由海軍的研究和發展投資提供資金,並在每個作戰領域的能力發展計劃(CEP)中詳細說明。”

然而,這些無人系統並不計入海軍355艘艦船目標之中,儘管海軍將大型USV納入了造艦計劃的預算需求中,並打算在2021年開始使用這些資金來支持這些無人系統。計劃指出:“在替換可靠的作戰艦艇之前,必須充分了解在競爭和衝突的範圍內擴大海上作戰的挑戰、這些平臺的作戰概念,以及在使用無人系統中部署致命武器相關的政策挑戰。因此,海軍將繼續迅速行動,評估這些系統所帶來的海軍力量,並基於已證明的、基於證據的能力繼續前進。”

圖4 海軍未來五年造艦計劃及預算

2018年12月,美海軍簽署了一份聯合購買2艘“福特”級航空母艦的合同,但根據長期艦船計劃,儘管合同涉及鉅額資金,美海軍每年的實際支出將低於此前的計劃。

根據目前的計劃,美海軍將在2020年支出23.5億美元,2021年26.5億美元,2022年23.2億美元,2023年19.3億美元,2024年17.2億美元,用於支付與2艘航母在紐波特紐斯造船公司建造相關的活動。相比之下,在去年的計劃中,海軍將在採購“企業”號航母(CVN 80)的同時分開支付尚未命名的CVN 81的預先採購費用,計劃支出在2020年略低,爲21.5億美元,但在隨後幾年顯著增加,具體爲2021年32.4億美元,2022年29.1億美元以及2023年33.8億美元。

圖5 海軍艦艇長期採購計劃

長期計劃還提到了水面艦的若干更新事項,包括:8艘巡洋艦將退役——時間分別是2021年4艘,2022和2024年分別退役2艘,而較新的巡洋艦將會進行國會授權的現代化計劃;海軍將採購Flight III型“阿利·伯克”級導彈驅逐艦,直到2025財年結束,然後在2025年轉而購買2艘大型水面戰艦;海軍計劃在2023年採購第6艘也是最後一艘遠征海上基地船。

此外,根據計劃,在此前被推遲的“復仇者”級反水雷(MCM)艦的退役計劃將會加速。報告稱,海軍的重點是未來的反水雷戰能力和在近期改進老化的“復仇者”級反水雷艦的操作可用性(operational availability),並優先發展前沿部署海軍力量(FDNF)。因此,海軍有意在2020財年淘汰美國本土剩餘的3艘反水雷艦,並回收不再生產的部件,以改進FDNF的操作可用性。報告指出,海軍反水雷力量正在從反水雷艦,轉向近海戰鬥艦的MCM任務包和遠征反水雷艦。

造艦計劃還概述了即將進行的通用船體輔助多任務平臺(CHAMPs)計劃的時間表,該計劃將用僅僅2種船體替換5種或更多海軍輔助船:一種用於以人爲基礎的任務,如醫療船、潛艇供應船或指揮控制船;另一種用於批量任務,如海上運輸和航空後勤保障。

海軍已經資助了CHAMPs的開發,並通過了頂層需求(TLRs)作爲工業研究的基礎。這些研究的需求徵詢書已於2019財年第二季度發佈,能力開發文檔(CDD)和作戰概念(CONOP)審查正在進行中。雖然目前還在進程的早期,與工業界關於CHAMPs選項的前期合作已經表明,可能需要2種船體設計來滿足滾裝船(RO/RO)和非RO/RO的要求,而不是在5個任務領域進行重大妥協和增加成本。隨着項目選擇和成本的成熟,將提供更多的細節。報告顯示了海上補給船改型將在2025財年進行初始採購,2028財年交付。

來源:《艦船動態週報》| 國防科技信息網等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1]

[2]

[3]

,研究報告,2018年,400——點擊即可獲取目錄

[4]

——點擊即可獲取目錄

[5]

美國海軍水下探測系統研究》,研究報告,2018年,101頁

[6]

《》,研究報告,2018年,236頁——點擊即可獲取目錄

[7]

[8]

[9]

[10]

[11]

——點擊即可獲取目錄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BMT

CSC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