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整治後的花巷。 記者葉義斌攝

福州新聞網12月11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孫漫)爲完善我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體系,織補重塑福州傳統老街巷的空間網絡格局,記者11日從市規劃局獲悉,我市在五城區範圍篩選出232條傳統老街巷,納入福州市傳統老街巷保護名錄庫,對其分三級進行保護。按計劃,至2020年,目前待保護與整治的73條傳統老街巷將展露新顏。

據市規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傳統老街巷是指福州建城伊始至新中國成立前這一歷史時期內產生並形成的,能夠反映居民生活方式,同時構成城市傳統肌理,體現歷史文化名城風貌特徵的街道與巷弄。

該負責人說,經梳理,五城區有232條傳統老街巷需進行科學保護、有序整治。其中,有154條已完成整治,加上5條保存較好的街巷未列入整治,剩餘73條均被納入2018年至2020年的整治計劃。

該負責人介紹,這73條待保護與整治的老街巷鼓樓區27條,臺江區24條,倉山區20條,馬尾區2條。其中,14條傳統老街巷保護與整治將在年內完成。

記者瞭解到,這232條傳統老街巷將被納入我市傳統老街巷保護名錄,對其分三級進行保護。

其中,一級保護範圍爲歷史文化街區、歷史文化風貌區及歷史建築羣範圍內,總體風貌保持完好的傳統老街巷。二級保護範圍爲歷史城區中,總體歷史風貌保持較好且尺度與空間基本上是歷史存續的傳統老街巷。三級保護爲歷史城區中,具有一定傳統風貌、存有較豐富歷史文化要素或具有一定歷史風貌恢復潛力,在古城街巷格局中具有較爲重要地位的較大尺度街巷與城市支路。

該負責人介紹,結合歷史、現狀、未來的發展要求,每條傳統老街巷存在的問題都會詳細診斷梳理,形成問題清單,並建立傳統老街巷保護與整治項目庫。我市還將選擇熟區情、高水平的設計單位,按“一街一策”精細化、精準化、可實施的要求,對每條傳統老街巷制定保護整治設計方案,建立設計方案庫。

據該負責人介紹,整治將推進街巷空間的科學規範利用。按“步行優先、車行有序、文化傳承、綠色生態、智能管理”的要求,提升空間利用價值。將優先保障街巷步行交通,合理設置街巷交通設施,營造安全舒適的街巷環境;會保護街巷風貌、格局與沿街巷傳統建築;保護和傳承街巷名稱;精心搭配街巷綠植形成綠蔭;推進街巷地面可滲水的海綿化改造;整合街巷設施,同時確保監控覆蓋、智能管理。

“文化植入也是老街巷保護的重點內容。”該負責人告訴記者,整治保護期間,將充分挖掘每條街巷的故事,活化利用老建築、老街巷、老字號、老故事、老味道、名人軼事等文化元素,引入文化展示、體驗、商業、休閒、旅遊、創意等活態產業,提升街巷活力與文化魅力。

據瞭解,保護整治工作重點區域和項目要試點先行,形成街巷精品示範。每個重點片區將建設2條至3條精品傳統老街巷,打造示範樣板,深化大數據、物聯網應用,推進街巷保護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

“按3年行動計劃,保護整治提升工作將分期實施,形成階段性成效。”該負責人說,通過一條條整治一新的街巷網絡,讓老建築、老字號、老故事、老味道相互串聯,形成福州特色的古城文化探訪線路。此外,老街巷的“護航”行動還將結合我市同步開展的名城保護、交通改善、老舊小區整治、建築立面整治等一併考慮,形成整體效果。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