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題”之釋:“本願”——《地藏經科注》學習(4)

青蓮法師《地藏菩薩本願經科注》學習

『經』字,“經”是通題。諸佛如來所說一切法,我們都尊稱爲“經”。這個稱呼是順着中國人的習慣,佛法沒到中國之前,中國人對於古聖先賢的教訓都稱之爲“經”。像儒家有《十三經》,道家老子尊稱爲《道德經》,莊子尊稱爲《南華經》,對古聖先賢的教誨都是這樣稱呼。佛法傳到中國來之後,中國人對它尊敬,同樣也稱之爲經典。根據經典裏面的解釋,梵文原文稱爲“修多羅”。修多羅它的本意是線,因爲過去佛經是用貝葉寫的,寫好之後兩邊打洞用繩子穿起來,所以叫做線。中國人對這個線不尊重,中國人尊稱爲經。

修多羅裏面,通常講有五個意思。

第一個是“湧泉”的意思,像泉水從地上往外面冒出來,這是取佛所講的義趣無窮;我們現在講很有攝受力,愈讀愈有味道。不像世間人的文字,世間文字諸位要是看報紙、雜誌,看一遍不會想再看第二遍,爲什麼?一遍的味道就盡了、就沒有了,這個味道很淡,不濃。世間好的文學作品,大家喜歡看、喜歡讀,可是如果讀到十遍、二十遍、三十遍,就不再想看了,它這個味道就比報紙、雜誌濃得很多,它可以讓你看個十幾遍、幾十遍。可是經典就不一樣,經典的味道永遠不會衰退。佛經的味道就更濃了,如果能夠契入到佛的大乘經典,世間的典籍不再想看。

第二個意思是“出生”,能出生一切微妙的善法。所以佛經讀了之後,你的心善,你的行善,自自然然就善,把你的性德引發出來,這個善不是學的。

第三個意思是“繩墨”,繩墨用現在的話來說它是標準,是真妄、邪正、是非、善惡、利害的一個決定的標準。繩墨是比喻,木匠鋸木頭用個墨斗拉一條黑線,然後跟着鋸;現在西洋人已經不用這個東西,它的意思就是標準。

第四個意思是“顯示”,它能夠顯示真理。

第五個意思是“結鬘”,結鬘就是貫穿諸法,要用我們現在講就是科判,就是章句之學;它的文字組織自始至終一脈相承,有條不紊,取這個意思。文字結構嚴整,它思想體系就很清楚。修多羅有這五個意思。

還有多意,是像清涼大師在《華嚴經》裏面就講十個意思,《華嚴》是以十代表圓滿。可是我們通常解釋經的意思多半是用“貫攝常法”四個字來解釋,普遍也講得很好。“貫”就是貫穿,結鬘的意思,佛的說法很有條理、很有層次,有條不紊,這就是科判之學。中國在後期學術界裏面有所謂章句之學,實在講章句之學就是從佛經科判之學變過來,佛法對中國學術界影響很深。拼音也是從華嚴字母裏面學到的。這是貫的意思。

“攝”是攝受,就是湧泉的意思,這裏頭其味無窮,能攝受人心,讓你接觸到、讀到之後欲罷不能,你會非常歡喜,它有這個力量。而且這種法味永遠不衰,愈深入愈濃厚,這是世間任何書籍都辦不到的,它有這麼濃厚的攝受力。“常”是說它所講的理論方法永遠不變,超越時空。古時候三千年前,遵循這些理論、方法修學得成就,現在三千年後的現代人,用這個方法、用這個理論,同樣能成就,超越時間。古時候印度人用這個方法能成就,現在中國人用這個方法也能成就,超越空間。超時空的作品,這是真理。“法”就是法則、規矩,依照這個方法修行,你決定成功。經典具足“貫攝常法”四個意思。

經題就介紹到此,合起來這個經的題目是“地藏菩薩本願經”。

我們依照這部經典的理論方法修學,成就自己地藏法門。以這個爲基礎,才能建立一切大乘佛法,建立淨土的佛法;離開這個基礎,給諸位說,無論什麼佛法統統不能建立。所有大乘法、淨土法都建立在這個基礎上,離開這個基礎就沒有佛法,這一點比什麼都重要。所以真正學佛希望自己在這一生當中能有成就,這個法門不能不重視,不能不認真去修學。

下面我們看人題,就是翻譯本經的人。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

佛經裏面翻譯的人很重要,也是讓我們生起信心。佛經是從印度梵文翻譯過來的,是當年釋迦牟尼佛在世所說。揀別它不是僞造的,它不是駕乩扶鸞、神仙來降的,那個不能夠令人生信。佛經不是這些鬼神鸞筆所寫,確確實實是從印度梵文翻譯出來的。所以有翻譯的年代、有翻譯經的場所、有翻譯的人,足以證明它的真實性。

“譯人”這個題裏頭,朝代是代表時間,這是唐代,唐朝的時代。翻譯的法師,我們也要知道。古時候的譯經不是一個人,有譯場是國家建設的,就是譯經的場所。參加譯場工作的人很多,它裏面的執事也分配得很細。譯人是譯場的負責人,好像譯經院他是院長,所有這些翻譯的都用他的名字,他負責任;像一個機構裏面的長官一樣,做這個工作可能是他底下人做的。裏面法師、居士都很多參加譯經的工作;經譯成之後,用他的名字,他負責任。正如像政府組織一樣,政府的長官,一個市長髮布所有這些文件、公告,都是他底下祕書、科員、科長替他擬的草,他看過發佈,他蓋印,署他的名,他負責任。這個我們一定要懂得,不一定是他自己翻的。

這位法師是『于闐國』的人,于闐在我們現在的新疆,在唐朝時候是西域的一個小國。這是說明法師的籍貫,他是哪裏人,他出現在什麼時代;唐是代表時代,于闐國是代表他的籍貫。『三藏沙門』是代表他的學歷。通常稱爲三藏法師,他老人家客氣,不敢稱法師,稱沙門。沙門是個很謙虛的稱呼,要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學生,是在學習的,不敢稱師,稱爲學生,地位跟大家是平等的,我們是同學。“三藏”,這是一定要冠上去的,如果不通達三藏就沒有資格翻經,翻經的法師一定是通達三藏,纔有資格翻經;經、律、論三藏他都通達。“沙門”是梵語,古印度凡是出家人都稱沙門,不一定是佛教。其他宗教裏面出家修行的,像婆羅門教、瑜伽、數論,只要出家修行的都稱爲沙門。沙門這個名稱傳到中國來之後,就變成佛家出家人的專稱,它的意思是“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這就稱之爲沙門。這是法師謙虛的稱呼。

『實叉難陀』也是梵文音譯過來的,翻成中國意思稱爲“喜學”,歡喜學習。『譯』是翻譯,這就不多說了,是實叉難陀大師譯出這部經。法師在中國還有一部就是現在大家所讀誦的《八十華嚴》,八十卷的《華嚴》也是他老人家翻譯,所以對於中國佛教很有貢獻。我們讀經,對於傳法的人這種大恩大德,我們也不能夠忘記,沒有他翻譯,我們就讀不到這部經典。沒有祖師大德代代相傳,我們也沒有緣分見到這部經,所以對於歷代祖師我們都以感恩的心來看待。感恩一定要報恩,報恩就要認真的學習,這纔是真正的“上報四重恩”;能報恩,必定能“下濟三途苦”,所以報恩、度苦是一樁事情。你這個報恩之行,讓衆生看到之後,能夠生起感發,能夠覺悟、能夠回頭、能夠改過自新,就收到度化衆生真實的效果。

迴向偈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