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綜上所述,在孩子想要別的小朋友東西時,通過買一次玩具,讓孩子懂得所有權,並學會分享,或許下次他就不會再要別人的東西了。現代生活中的物質條件,生活條件都大大地提高了,而小孩子玩的大多數東西,都是塑料製品,而且也沒有多貴,所以說如果孩子特別想要,那麼可以考慮給孩子購買,然後他的要求得到滿足後,他在去找別的小朋友玩時,說這是我媽媽給我買的,我也有了,這樣孩子就不會總是想要別人的東西。

大概在孩子2歲左右開始,他們就會慢慢的知道了哪些東西是自己的,哪些東西不是自己的,這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物權概念”。而所謂的物權概念的建立需要父母給予幫助的。孩子一般都會經歷這樣一個階段,其實這是一個正常的發展階段,他們會認爲所有東西都是自己的,就是“別人的是自己的,自己的也是自己的”


其實當孩子到達這一個階段的時候,父母不但一方面要鼓勵孩子做自己,但另一方面也要給孩子設置邊界,並且告訴孩子,他的哪些行爲是不被允許的,不可以的。父母也可以經常用“你的”、“我的”、“他的”、“弟弟的”這些詞語來提示孩子,並且要讓孩子知道,如果不是自己的東西,要先需要詢問別人,經過對方的同意後才能拿來玩。


那麼孩子爲什麼會出現這種他認爲所有東西都是他的階段呢?大概原因和解決辦法如下:

1、父母是寶寶強大的靠山,父母支持寶寶的力量

當孩子在1-3歲時,他們的自我意識開始出現萌芽,所以說他們這個階段,就會表現出以自我爲中心,心裏只有我的概念。所以說他們出現這種想要別的小朋友的東西,是非常正常的一種現象。

如果說因爲寶寶想要,而批評孩子,那麼寶寶可就太委屈了。那麼相反,有時候的父母多問一句,多關心一句,能給寶寶帶來自信,又可以讓寶寶感受到爸爸媽媽的力量。


現代生活中的物質條件,生活條件都大大地提高了,而小孩子玩的大多數東西,都是塑料製品,而且也沒有多貴,所以說如果孩子特別想要,那麼可以考慮給孩子購買,然後他的要求得到滿足後,他在去找別的小朋友玩時,說這是我媽媽給我買的,我也有了,這樣孩子就不會總是想要別人的東西。

當然,如果自己家孩子的玩具被別的小朋友搶去了,那麼父母千萬不要假裝大方,把屬於自己孩子的玩具讓給別的小朋友玩。因爲這樣時間久了,在孩子的潛意識裏,就會形成不會拒絕別人的性格。

其實成人年都知道,不會拒絕別人,往往是自己受罪。所以說千萬別讓自己的孩子,就養成這種不會拒絕別人的習慣。

2、給孩子買了之後,要積極對孩子進行心理疏導

當然把錢花了,可千萬不能白花,這要幫助到孩子的成長,這樣錢花的纔有價值。

首先,幫寶寶建立“我的”概念

告訴孩子:爸爸媽媽給孩子買的玩具,就是屬於你的,但是別的小朋友的玩具,也是他的爸爸媽媽給他買的,那就是別的小朋友的,而不是你的。如果你想要,可以給爸爸媽媽要。這從兒童心理學上來講,就是幫助寶寶建立物品的“所有權”。

其次,利用這個機會,引導寶寶學會給別人分享

告訴孩子:玩具給你買了,自己玩多沒意思兒,小朋友還是比較願意和小朋友一塊玩的,但有的時候,寶寶還是不願意與別的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玩具,家長千萬彆着急,因爲這是正常心理反應。

有些兒童專家給出建議說,父母可以自己開動腦筋,想出讓孩子分享玩具的玩法,比如玩具車輪流開,公共滑梯,輪流滑,滑板車,輪流滑等等,或者是以自己爲榜樣,平時分享給長輩喫的或者喝的,當然孩子也會模仿父母的行爲,慢慢學會分享。

綜上所述,在孩子想要別的小朋友東西時,通過買一次玩具,讓孩子懂得所有權,並學會分享,或許下次他就不會再要別人的東西了。有時候不得不說,”媽媽給你買“的辦法,雖說簡單粗暴,但又不失銳志。

其實,父母有時候特別希望給孩子撐起一片天,讓孩子不會受到任何的傷害,當然這只是一個想法,實際上是不可能做到的,孩子總會長大,總會有不在父母身旁的時候,比如最開始的去幼兒園,他們是需要學習如何自己來解決問題的。還有好多這樣讓孩子不斷學習的機會,比如帶孩子出去玩有時候出現這種問題,家長可以站在旁邊觀察,看看孩子自己會怎麼解決。

當然父母始終對孩子充滿信心,因爲這個小人兒他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有願意自己解決問題的意願,當然他也會在父母慢慢放手的過程中,慢慢建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其實只要讓孩子們知道,爸爸媽媽會一直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