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武漢地鐵運營公司運輸業務部副經理肖宇亮說,末班車時間延後,維保時間也隨之縮短。這也是武漢地鐵從開通以來,第一次大規模集體延長運營時間。

楚天都市報記者潘錫珩 通訊員曾斯 黃彥 產啓鬥 實習生劉琴 攝影記者王永勝

28日,一個讓地鐵族興奮的好消息正式官宣:武漢地鐵全線網常態化推遲半小時收班。這也是武漢地鐵從開通以來,第一次大規模集體延長運營時間。除陽邏線外,其他線路末班車都推遲到了深夜23點。

有人在通宵忙碌徹夜不眠,有人優化工序和時間賽跑,爲了地鐵23時收班的承諾

凌晨3:42,工作人員對鋼軌進行維修保養

看似只是半小時的延時,實際上卻是龐大運營系統的整體調整。地鐵站務人員、維保檢修人員,也包括編制運行圖的工程師等,都在爲夜歸人能從容坐地鐵回家而努力,踐行這份23時收班的承諾。28日夜,楚天都市報記者探訪了地鐵不同崗位,還原出諸多鮮爲人知的細節。

地鐵車站內 有人通宵忙碌徹夜不眠

地鐵收班之後,地鐵站的工作人員是不是直接關門睡覺了?裏面究竟在幹什麼?相信很多乘客都有這樣的疑問。28日深夜,記者來到天河機場地鐵站探訪。

有人在通宵忙碌徹夜不眠,有人優化工序和時間賽跑,爲了地鐵23時收班的承諾

凌晨2:26,列車正在接受檢修凌晨

2號線是一條全長60.5公里的“巨無霸”線路,全程時間1小時44分鐘。28日晚,延遲收班還未正式實行,佛祖嶺開來的末班車到達時間已經是29日凌晨0:14。

幾分鐘後,當最後一名乘客出了站,值班站長陳林剛開始當天的最後一次巡站,並逐一將出入口的卷閘門關閉。

“關站並不是下班的意思,而是另一個階段工作的開始。”天河站區負責人祝泉說。

跟着陳林剛一圈轉下來,記者看了看時間,已經接近凌晨1時。此時最重要的工作:清點錢票開始了。清點完畢後,還要將零錢和單程票,逐一補充進售票機。做完這一項,時間已經過了凌晨3時。

匆忙地洗了個手,來不及休息的陳林剛又往車控室走去。“行車值班員要去巡查軌道了,我要在車控室值守。”原來,車控室是車站的“心臟”,24小時不熄燈、不斷人。

行車值班員謝菁來到站臺上,逐一打開屏蔽門,再下到軌道里查看。巡查一圈下來,大約用了30分鐘。所有的工作結束,常常已是凌晨4時許。

清晨5:10一過,工作人員又要逐一試乘電梯,然後打開站門迎客,開啓新一天的工作。這中間能夠坐下來喘口氣的時間,通常只有半個小時左右。而從5月1日起延長運營時間後,像天河機場這樣的首末站,大家幾乎都徹夜難眠。

隧道區間裏 他們優化工序跟時間賽跑

延長運營時間後,感到最“壓力山大”的,恐怕還不是我們每天接觸的車站人員。

離開燈火通明的地鐵站,楚天都市報記者和一羣晝伏夜出的“夜行俠”,一頭扎進幽暗的隧道,對軌道、線路等進行維保檢修。

武漢地鐵運營公司運輸業務部副經理肖宇亮說,末班車時間延後,維保時間也隨之縮短。因爲只有等待所有列車回庫,行車區間裏全部斷電,人員才能下到軌道里進行維保作業。

“以2號線爲例,機場線、南延線陸續開通後,有效檢修時間從220分鐘已經縮短至190分鐘。”肖宇亮說。那麼,5月1日推遲半小時收班後,檢修時間能再減掉30分鐘嗎?答案是否定的。

“爲了保證次日運營安全,每天的檢修維保任務不能減少,因此我們只有提高效率、優化工序,把時間‘搶’回來。”肖宇亮告訴記者,由於2號線面臨的壓力最大,他們決定從2號線找突破口想辦法。

按照原先的工作方式,以常青車輛段爲例,每天凌晨4點半第一輛車就要出庫,接受調度員的指令,然後開到相應車站等待6時的開班時刻。

有人在通宵忙碌徹夜不眠,有人優化工序和時間賽跑,爲了地鐵23時收班的承諾

凌晨1:15,地鐵站務人員逐一清點自動售票機

而根據新的模式,人工調度改爲了自動派班,這樣第一輛車可以推遲20分鐘出庫,爲檢修維保工作爭取了寶貴的20分鐘。

與此同時,信號、供電、工務、橋隧維護等人員,都在儘可能提高作業效率,因爲所有工作都必須在180分鐘內完成。每天晚上,在城市進入夢鄉的時候,幽暗的地鐵隧道內,有2000多人在跟時間賽跑。

給列車排班 25套運行圖一個月內編完

時間回到28日晚,早已過了下班的時間,武漢地鐵運營公司的大樓內,多個辦公室依然亮着燈。負責編制運行圖的甘志良正在和部門負責人對部分運行圖進行優化。

列車在線路上跑,都是以運行圖爲依據的。它規定了各列車在一個車站到達和出發的時間,列車區間運行時分、停站時間等。

“我們需要以‘秒’爲單位,在電腦上‘擺車’。”運輸業務部運輸計劃室助理工程師甘志良介紹。自2012年12月28日2號線一期開通以來,隨着線網的不斷延伸以及運行計劃的密集調整,武漢地鐵運營公司已累計編制出300套運行圖。“爲了本次延時運營和五一小長假擴大運能,我們在一個月內編完了25套圖。”

甘志良指着電腦上密密麻麻的線條和數字說,僅僅2號線,我們就編制了8套圖:週一至週四的1套常態化運行圖,週五2套,週六、週日各一套,此外還有3套節假日運行圖。

運行圖對於地鐵安全高效運營的重要性自然不必說,而編制運行圖的工作,既複雜又枯燥,常常還需要用“最強大腦”與電腦互爲補充。

甘志良給記者講述了這樣一個插曲:爲了最大限度優化列車出庫時間,他曾根據程序建議,均衡安排了2號線不同停車場、車輛段的出車數量,系統也沒有報錯。但在後期校驗時他發現,系統給某個場段安排了20輛的出車任務,但實際上那裏通常只會有18至19輛車,也就是會面臨無車可出的情況。於是他又對這個版本進行了再次的調整。

“每張運行圖編制完成後,我們都還要根據武漢地鐵的實際情況反覆覈實:理論上無誤之外,現實中是否能夠實現,同時還要經過現場的跑車時間檢驗。”甘志良說。

都市夜歸人 下班後坐着末班車從容回家

28日晚10時,武漢CBD一座寫字樓內,白領周嫺正在加班。從網絡上看到地鐵將推遲半小時收班的消息後,周嫺爲武漢地鐵點了個贊。“以後遇到加班,再也不用急着去趕地鐵了。”

周嫺家住漢陽人信匯附近。她告訴記者,以往加班時,一到晚上10時許,就提心吊膽生怕錯過末班地鐵。好幾次沒趕上車,只能打車回去。“現在,哪怕加班到11點,也能從容地收拾東西去地鐵站了。”

地鐵延長運營時間,還讓大都市裏享受夜生活的人們,可以坐地鐵回家。“夏天就要來了,武漢人都喜歡出去喝啤酒喫蝦子,宵夜完還可以坐夜班地鐵回家,不用開車請代駕了。”80後武漢人徐立博說。

“地鐵延長運營時間,對於發展以軌道交通爲骨架的城市公共交通,意義重大。”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武漢分院副院長鬍潤州教授表示,這也標誌着武漢地鐵向國內一流地鐵城市又邁進了一大步,不單極大地方便了市民和乘客,對城市經濟發展也有一定的拉動作用。

人們在爲武漢地鐵服務升級點贊之餘,也有不少網友提出:延長運營時間,讓地鐵員工上班時間更長、更辛苦了。其實,武漢地鐵方面已經注意到了這樣的影響,並正將這種影響減少到最低。“延長運營時間後,我們通過統計和研究工作人員工作時間和工作量,在爲乘客帶來便利的同時,進一步優化夜間工作項目和工作流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