邙山又名平逢山,太平山,郟山。它像一條長龍蜿蜒橫臥洛陽之北,東西橫旦數百里,海拔約250米,如同洛陽的天然屏障。俗話說"生在蘇杭,葬在北邙",古人把氣勢雄偉,土質深厚的北邙當作死後長眠的好地方。

孟津新莊村附近古冢林立,這就是東漢諸陵和王公大臣們的墓葬區。每當春天清明時節和秋高氣爽的重九(農曆九月九),成羣結隊的男女都要踏青登高遠望。特別是城北的翠雲峯,唐宋時代古木森列,蒼翠如雲,是人們登高遊玩的聖地。每當夕陽西下,暮色茫茫,萬盞華燈初上,萬戶炊煙裊裊,站在峯頂觀看山下高大的城郭,雄偉的宮闕,寬廣的園囿,富麗堂皇的樓閣,十分壯觀。這就是洛陽八大景之一的"邙山晚眺"的寫照。

據《河南府志》記載,自邙山之首白馬山,往西到神尾山,凡三十三峯。經澠池、新安、洛陽、孟津、偃師、鞏縣六縣,東西長三百八十餘里。山名以縣各異,拿洛陽爲例,邙山之西北五十里連盂津界之山爲谷城山.亦名譖亭山;谷城山南爲縞羝山;東爲平逢山,亦稱郟山;郟山西稱郟鄢陌;郟山東轉入孟津境,爲宜蘇山;轉南爲無澗山;邙山北垂爲白馬山,亦名白馬阪;阪下,爲孟津縣白鶴鄉。

"邙山晚眺"是指站在邙山之平逢山上眺望洛陽而言。平逢山南下爲古王城,東阜爲翠雲峯。其上樹木森森,蒼翠如雲.故名翠雲峯。武則天曾在上邊修建了一座金碧輝煌的避暑宮。每到夏季酷熱之日,便帶領羣臣入宮避暑。

俗諺說:"生在蘇杭,死葬北邙"。邙山又是古代帝王將相陵墓集中之地。佔時百姓也相沿成習。多把墳墓建在邙山,以致使邙山無臥牛:之地。自居易有濤道:"北邙冢墓高嵯峨"。

每當春暖花開之日,或秋高氣爽之時,特別是清明節及重陽節,人們結伴到山上掃墓、踏青、登高,相沿成習。站在山上向南觀望,則伊洛山川之勝,盡收眼底.綠蔭叢中:十萬人家,非常壯觀。特別是晚上,遍處燈火,密如繁星,使人們疑爲人間天上。大有脫塵超俗之感。

文章綜合來源於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點個告訴其他人吧!

end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