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格瓦拉同志

历朝历代出于江山稳固的考虑,对于民变和叛乱都是万分的警惕,一旦发现“苗头”,往往会在第一时间予以扑灭。然而对于秦二世来讲,却是个例外,此君面对着叛乱四起的局面,竟然做起了“鸵鸟”,非但不肯听信真实的消息,反而对敢于说明真相的人予以严惩,实在是奇葩至极。那么,这样做的秦二世,最终会落得怎样的结局呢?

秦二世在其期间,苛酷暴虐甚于秦始皇

秦二世嬴胡亥在位期间,苛酷暴虐的程度甚于其父秦始皇,导致天下怨声载道、人人自危。在自认为高枕无忧后,秦二世躲进深宫享乐,而把朝政大权交给大宦官、奸相赵高处理,导致局势愈发糜烂的不可收拾。二世皇帝元年(前209年)秋,被征发赴渔阳戍守的戍卒们在陈胜、吴广的带领下,在大泽乡发动起义,正式拉开秦末大混战的序幕。

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后,天下豪杰纷纷响应,仅过了数月时间,秦朝在山东(崤山、函谷关以东)的统治便成土崩瓦解之势。此时,向朝廷告急的使者云集在咸阳,迫切渴望皇帝派兵平叛。然而深醉生梦死的秦二世根本不相信有叛乱发生,更不愿意为了一帮“蟊贼”而打搅自己享受的心情,所以在正式会见使者前,将博士们召进宫中,向他们询问相关情况。

对于博士们的谏言,秦二世非常不高兴

对于皇帝的询问,有三十多名博士都直言山东局势危峻,并建议迅速发兵扑灭叛乱。没想到,秦二世非但没有感到恐惧,反而显得无比震怒(“二世召博士诸儒生问曰:‘楚戍卒攻蕲入陈,于公如何?’博士诸生三十余人前曰:‘人臣无将,将即反,罪死无赦。原陛下急发兵击之。’二世怒,作色。”见《史记·列传第三十九·刘敬叔孙通》)。

叔孙通善于察言观色,见皇帝脸色难看,便向秦二世进言到:“如今明主治理天下,国家安定、人民富足,无人愿意造反。陈胜、吴广等人不过是一帮小蟊贼,只需地方官派兵捉拿即可,哪里用得着兴师动众呢?”秦二世听到叔孙通的话后,心中倍感舒服,于是对其进行重赏,至于建议发兵扑灭叛乱的博士,则全部被抓进监狱。事后,叔孙通潜逃出咸阳,投奔了陈胜的军队。

叔孙通诓骗秦二世,后者却欣喜异常

叔孙通前曰:“诸生言皆非也...且明主在其上,法令具于下,使人人奉职,四方辐辏,安敢有反者!此特群盗鼠窃狗盗耳,何足置之齿牙间。郡守尉今捕论,何足忧。”二世喜曰:“善”...于是二世令御史案诸生言反者下吏,非所宜言。诸言盗者皆罢之...孙通已出宫,反舍...乃亡去,之薛,薛已降楚矣。引文同上。

随后在召见前来告急的使者时,秦二世用对待博士们的态度,来对待他们,凡是声称山东各地叛乱,需要朝廷发兵扑灭的,都被抓起来,关进监狱。这些使者们中也有不少的“聪明人”,见之前面圣的人都被抓了起来,难免也猜测到其中的原由。

秦二世了解到真相后,才开始感到恐惧

所以等到他们面圣时,便会轻描淡写地回复到:“地方上没有发生叛乱,不过是一帮小蟊贼罢了,地方官发兵追捕,而且已经全部抓获,陛下不必为此担忧。”秦二世听后满心喜悦,真的以为自己的江山还固若金汤(“谒者使东方来,以反者闻二世。二世怒,下吏。后使者至,上问,对曰:‘群盗,郡守尉方逐捕,今尽得,不足忧。’上悦。”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然而时间一长,秦二世开始觉得问题不对,再加上有宫女暗中向他汇报实情,终于让他相信:山东的确出了大乱子,而且叛军已经逼近咸阳!秦二世恐惧之余,便一方面派大将章邯平叛,一方面则对赵高产生猜疑之心。章邯虽然接连击溃陈胜和项梁,但在赵高的阻挠下,却被项羽击败并投降,这则消息让秦二世获悉后,对赵高更是不满。

秦二世被赵高派人弑杀,不久帝国灭亡

秦二世既然对赵高不满,便将其召入宫中进行严厉斥责,使对方在恐惧之余,竟然暗下弑君之心。二世皇帝三年(前207年)八月,赵高先下手为强,命令女婿阎乐率军闯入皇帝居住的望夷宫,逼使秦二世自缢身亡。秦二世在位4个年头,最终因为自己的残暴昏庸丢掉性命,并且给百万生灵带来涂炭之祸,实在是死有余辜。秦二世遇弑后的次年,秦朝正式灭亡。

史料来源:《史记》、《资治通鉴》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