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格瓦拉同志

歷朝歷代出於江山穩固的考慮,對於民變和叛亂都是萬分的警惕,一旦發現“苗頭”,往往會在第一時間予以撲滅。然而對於秦二世來講,卻是個例外,此君面對着叛亂四起的局面,竟然做起了“鴕鳥”,非但不肯聽信真實的消息,反而對敢於說明真相的人予以嚴懲,實在是奇葩至極。那麼,這樣做的秦二世,最終會落得怎樣的結局呢?

秦二世在其期間,苛酷暴虐甚於秦始皇

秦二世嬴胡亥在位期間,苛酷暴虐的程度甚於其父秦始皇,導致天下怨聲載道、人人自危。在自認爲高枕無憂後,秦二世躲進深宮享樂,而把朝政大權交給大宦官、奸相趙高處理,導致局勢愈發糜爛的不可收拾。二世皇帝元年(前209年)秋,被徵發赴漁陽戍守的戍卒們在陳勝、吳廣的帶領下,在大澤鄉發動起義,正式拉開秦末大混戰的序幕。

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後,天下豪傑紛紛響應,僅過了數月時間,秦朝在山東(崤山、函谷關以東)的統治便成土崩瓦解之勢。此時,向朝廷告急的使者雲集在咸陽,迫切渴望皇帝派兵平叛。然而深醉生夢死的秦二世根本不相信有叛亂髮生,更不願意爲了一幫“蟊賊”而打攪自己享受的心情,所以在正式會見使者前,將博士們召進宮中,向他們詢問相關情況。

對於博士們的諫言,秦二世非常不高興

對於皇帝的詢問,有三十多名博士都直言山東局勢危峻,並建議迅速發兵撲滅叛亂。沒想到,秦二世非但沒有感到恐懼,反而顯得無比震怒(“二世召博士諸儒生問曰:‘楚戍卒攻蘄入陳,於公如何?’博士諸生三十餘人前曰:‘人臣無將,將即反,罪死無赦。原陛下急發兵擊之。’二世怒,作色。”見《史記·列傳第三十九·劉敬叔孫通》)。

叔孫通善於察言觀色,見皇帝臉色難看,便向秦二世進言到:“如今明主治理天下,國家安定、人民富足,無人願意造反。陳勝、吳廣等人不過是一幫小蟊賊,只需地方官派兵捉拿即可,哪裏用得着興師動衆呢?”秦二世聽到叔孫通的話後,心中倍感舒服,於是對其進行重賞,至於建議發兵撲滅叛亂的博士,則全部被抓進監獄。事後,叔孫通潛逃出咸陽,投奔了陳勝的軍隊。

叔孫通誆騙秦二世,後者卻欣喜異常

叔孫通前曰:“諸生言皆非也...且明主在其上,法令具於下,使人人奉職,四方輻輳,安敢有反者!此特羣盜鼠竊狗盜耳,何足置之齒牙間。郡守尉今捕論,何足憂。”二世喜曰:“善”...於是二世令御史案諸生言反者下吏,非所宜言。諸言盜者皆罷之...孫通已出宮,反舍...乃亡去,之薛,薛已降楚矣。引文同上。

隨後在召見前來告急的使者時,秦二世用對待博士們的態度,來對待他們,凡是聲稱山東各地叛亂,需要朝廷發兵撲滅的,都被抓起來,關進監獄。這些使者們中也有不少的“聰明人”,見之前面聖的人都被抓了起來,難免也猜測到其中的原由。

秦二世瞭解到真相後,纔開始感到恐懼

所以等到他們面聖時,便會輕描淡寫地回覆到:“地方上沒有發生叛亂,不過是一幫小蟊賊罷了,地方官發兵追捕,而且已經全部抓獲,陛下不必爲此擔憂。”秦二世聽後滿心喜悅,真的以爲自己的江山還固若金湯(“謁者使東方來,以反者聞二世。二世怒,下吏。後使者至,上問,對曰:‘羣盜,郡守尉方逐捕,今盡得,不足憂。’上悅。”見《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

然而時間一長,秦二世開始覺得問題不對,再加上有宮女暗中向他彙報實情,終於讓他相信:山東的確出了大亂子,而且叛軍已經逼近咸陽!秦二世恐懼之餘,便一方面派大將章邯平叛,一方面則對趙高產生猜疑之心。章邯雖然接連擊潰陳勝和項梁,但在趙高的阻撓下,卻被項羽擊敗並投降,這則消息讓秦二世獲悉後,對趙高更是不滿。

秦二世被趙高派人弒殺,不久帝國滅亡

秦二世既然對趙高不滿,便將其召入宮中進行嚴厲斥責,使對方在恐懼之餘,竟然暗下弒君之心。二世皇帝三年(前207年)八月,趙高先下手爲強,命令女婿閻樂率軍闖入皇帝居住的望夷宮,逼使秦二世自縊身亡。秦二世在位4個年頭,最終因爲自己的殘暴昏庸丟掉性命,並且給百萬生靈帶來塗炭之禍,實在是死有餘辜。秦二世遇弒後的次年,秦朝正式滅亡。

史料來源:《史記》、《資治通鑑》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