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很简单:主要是航母高度不够,二战的时候,航母机库使用分为两个流派,一是日本英国的双层机库流,二是美国的单层大机库流。作为成熟的航母构型,尼米兹级航母机库高度8.06米,修理间高度11米,本身高度已经相当于二战双层机库的高度,对于18.6米的干舷高度(水线到甲板上缘高度,尼米兹级标准排水量干舷高度是22米,但其一般是重载保证适航性能)。

很多人看着航母甲板上停放的舰载机数量不够多,脑洞大开的提出为什么不能造两层,这样就能多停一些舰载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很简单:主要是航母高度不够,二战的时候,航母机库使用分为两个流派,一是日本英国的双层机库流,二是美国的单层大机库流。双层机库可以容纳更多的战机,但是舰载机甲板调度都要复杂的多。英国和日本采用双层机库重要原因在于其航母操作中要求舰载机全部入库,英国是因为北大西洋猛烈的高海况需要,日本则是为了舍不得舰载机。


翔鹤号航母截面,上面两层是机库


美国使用的是单层大机库,采用机库顶部吊挂和甲板留置来提升提升载机数量,美国人财大气粗,留在甲板上的舰载机坏了换新的就好了。机库吊挂,再加上甲板留置和机翼折叠率更高,是的美国航母载机水平可以追上日本航母。

早期材料水平限制,留在甲板上的舰载机在风吹日晒和海上高盐度高腐蚀性环境下,很容易损坏。现在普遍采用复合材料补强增强耐腐蚀性解决这一问题。

而在二战后,双层机库设计被淘汰的根本原因就在于高度问题,二战时期舰载机空重最大也就3-4吨,双层机库每层最大4米的高度足够满足需求,等到舰载机空重达到10级则完全不够用了,而现在舰载机空重更是已经达到18吨级,起飞重量达到35吨级。

英国“鹰”级航母皇家方舟号的双层机库,因为双层机库的高度问题,作为英国二战建造的最精锐舰队航母,不得不在70年代初期就进行退役。

而原本作为轻型航母的半人马座级,因为单层大机库,竞技神号航母改装后,一直用到80年代的马岛战争,之后卖给印度,成为“维拉特”号航母一直用到现在。


作为成熟的航母构型,尼米兹级航母机库高度8.06米,修理间高度11米,本身高度已经相当于二战双层机库的高度,对于18.6米的干舷高度(水线到甲板上缘高度,尼米兹级标准排水量干舷高度是22米,但其一般是重载保证适航性能)。


如果再增加一层机库相当于要再增加三层甲板高度,再加上相对应的增加水线和宽度以增加适航稳定性,估计排水量要直奔20万吨去了,这样的话,为何不造两艘?

如果按照某些人所想的那样,增加一层起降甲板,一层起飞,一层降落,更加不现实。先不说机库怎么安排的问题,降落肯定是安排在上层飞行甲板吧,要不然不仅高度不够,着舰失败想要复飞就要撞天花板。同时弹射器也需要占用大量空间。


而下层想要用来起飞,同样要遇到问题,现在喷气式战机弹射起飞的时候要开全加力,巨大的高温尾流是需要通过导流板将其折向天空(导流板有降温设备,但也无法承受太长时间)。如果是想下层机库起飞,这尾流直接冲击机库顶部。即使用隔热降温设备等提高甲板耐热能力,这些高温气体无法及时散发热量,就会在相对封闭的空间形成一个热舱,这是非常作死的行为,因为每架准备起飞战机都是满弹满油的状态。1969年,企业号航母进行舰载机起飞的时候,一架战机的火箭弹被热气流扫到,发生爆炸,并引发一连串连环爆炸,整个航母后半段被炸的面目全非。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专业人士提出这个想法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