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新闻的时候,发现茅台经营范围又变更,虎躯一震。

本以为这个白酒行业的大佬能整点其他可观性的东西,没想到,它要涉足房地产、互联网产业、教育,并且欲打造茅台的金融帝国:基金、租赁、银行、保险、证券。

并且,茅台已经成为云上贵州大数据的第二大股东。

在互联网方面,也是早就布局了网上商城,早就开始了B2B 、B2C、O2O等营销模式。

布局互联网,大家还想得通;涉足大数据,也在情理范畴之间;玩金融,也行,就算是融资方面的自给自足了;至于地产、教育,呃……

一、 为何要玩跨界?

为什么中国的企业都忙着跨界,而当年的乔布斯忙着砍掉苹果上千种类产品,最终只剩下iphone 、ipad、ipod以及MAC?

反观日本的匠人精神,以及韩国、连一个不是他们的东西都被他们奉为本民族的特产,

为何我们不能像他们那样,一个简单的寿司、几片生鱼片、一盒小糕点,都悉心投入,奉为精粹,让它们面向全球,走向世界?向世界输出承载中国文化的东西?

看美剧的时候,在美国人眼里,日本寿司是很贵、一般人根本吃不起的奢侈消费;

而宫保鸡丁、红烧排骨等中国菜,则都是用麦当劳一样的快餐盒装着,被老美们用一次性筷子当不健康的垃圾食品一样地吃,可事实上,中国美食文化博大精深,哪里是一个寿司能匹敌的?

二、 不玩跨界的工匠精神

日本的很多东西都是从古代中国传过去的,包括“匠人精神”,然而“匠人精神”却渐渐淡出了国人的视野,为何?

工匠精神在中国制造业间的缺失,这是不是太多国人过于追求眼前利益的痼疾?

日式的工匠精神,将古中国的匠人精神传承并发扬光大,“追求每一个美的瞬间,追求每一份极致。以精纯的匠艺之心去守护技艺和生活。”

一个日本的木匠,需要8年学艺,4年学徒助手,哪怕是一些手艺品制造流水线,也是全程需要有技艺娴熟的老艺人作为质量和工艺的监督。

他们自持骄傲的观点是:“将灵魂注入作品之中。”

他们秉承着把一件事做一百年,做到极致的信念;而我们在一轮又一轮经济周期的洗礼下、留存不多的国字号老品牌,则在忙着跨界。

三、 历数国民老品牌的跨界

美加净推出大白兔奶糖口味唇膏,

泸州老窖出了同名香水,

周黑鸭和御泥坊合作的“小辣吻咬唇膏”,

老干妈陶华碧进军时装界,

RIO锐澳六神花露水风味的鸡尾酒

……

最后这款产品令我不禁想起《乱世佳人》中斯嘉丽第二次成为寡妇、丈夫尸骨未寒时喝酒解闷、白瑞德突然来访,然后她急忙用香水漱口……那香水瓶子,跟如今的六神花露水很是雷同。

说实话,除了那个大白兔奶糖唇膏,对后面的几项、是没有多大尝试的欲望。

或许,这些东西能暂时唤起你的“情怀杀”、“回忆杀”,这些五十几岁、六十几岁的国民老品牌,利用怀旧情绪、创造一时的热点话题,

但如何延续经久不衰的生命力?肯定不是靠热点话题,根本还是在于品牌塑造和优质。

四、 一只跨界的猴子

1、一个科幻小说家提出的定律

与阿莫西夫齐名的号称20世纪三大科幻作家,亚瑟·查理斯·克拉克(《2001太空漫游》作者),预言了太空旅行、人造通信卫星,影响了马斯克的科幻作家,提出过三个定律,其中一个是:

克拉克定律二:只有一个方法能够弄清什么是可能的,什么是不可能的,那就是:稍稍突破两者的分界线,进入不可能的领域。

(Ⅱ.The only way of discovering the limits of the possible is to venture a little way past them into the impossible. )

这一定律,适时提出了人类认知的局限性,告诉我们,如果想要创新,须大胆假设

从这个角度来看,跨界是有必要的。

2、跨界的本质

跨界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先看两个例子。

大名鼎鼎的米其林餐厅星级评比,究竟跟米其林轮胎有什么联系?应该不仅仅是撞名这么简单。

米其林轮胎那会儿,想要提高销量,如何提高销量呢?

须提高汽车的需求量、引导人们远行 →

所以就有了一本《米其林指南》,作餐厅酒店旅游地推荐,类似现在的大众点评、结果发现蛮有效果→

然后开拓了一批匿名调查→

最后演变成现在的米其林餐厅星级评比。

不得不说,米其林轮胎的这波操作,确实是脑洞大开,666。

还有一个更耸人听闻的跨界案例:

《行尸走肉》和葡萄牙国家血库的跨界案例,二者之间的联系是:喜欢看《行尸走肉》的人大抵都不排斥献血。

具体经过就不深挖了,大家自行度娘。

另外还有饮料和游戏的跨界,这更加耳熟能详了,比如百事、可口它们瓶身上游戏人物的形象等,相比前两个跨界,算是稀松平常了。

所以,跨界的本质是什么?

3、一只跳来跳去的猴子

下图来源于知乎,从science杂志上摘取出来的图,该论文题目是:《产业结构空间对国家发展的制约》(The Product Space ConditionsDevelopment of Nations, Science, 2007),请看这张由核心向四周扩散的树状图:

这张图呈现的中心思想在于:

1、每个产业间都存在连接线,连接线表示两种产品间的关系;

2、颜色相同、相近的产业具有更多的同质性。

比如梨和苹果的相似度,即一个地方适合生产梨,往往适合生产苹果。因为生产它们时需要相似的劳动、技术、土壤等。

越聚集于中间的产业,往外跨界的可能性和成功率越大。例如:纺织,跨界到林业造纸、制衣等比较容易,农牧跨界到水果也容易,但蔬菜行业想要跨界到汽车制造,99.9%不可能。

所以,一只猴子,从一棵树跳到另一棵树,是产业升级,那么结果至少取决于三点:

猴子自身的跳跃能力;

猴子所在的位置是中心还是边缘;

猴子的初始位置和它选择的跳跃方向。

所以,跨界的本质是,找交叉,求相同。

4、跨界失败的例子

所以,如果“这只跨界的猴子”是一个国家、一个企业的话,那么最好的跨界方式,找与自己交叉更多的,和跟自己有很多相同重合之处的。

比如,一家连锁书店,在网络时代初期,就不能试图以提高书店内部设施来抵御网购,而要借助自己以往的品牌价值,在互联网上开辟新的触角,以获取更多的流量,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比如柯达,如果在数码电子冲击来临初期,就意识到自己的最大价值在于对色彩,成像的深刻认识和技术功底,快速迁移到数码领域,也就不会那么迅速被日本竞争对手所席卷。

这都是跨界失败的例子。

5、跨界的必然性

菲利普·科特勒在《水平营销》一书中指出:未来的营销模式是以非竞争关系企业间的合作模式为基础的品牌模式。

所以,一个企业真正意义的发展,取决于核心能力要素的拓展,即边界的拓展。

在日新月异的经济周期大轮交互时,跨界是必须。需要大胆创新,需要找交叉、求相同;但前提是,在可跨区间内。

五、 茅台跨界的经济价值

不得不说,茅台的跨界有其可圈可点之处:

整体来看,茅台跨界是对品牌价值的再利用,也是对企业资源、团队优势的再发挥。

涉足云上贵州大数据,能很好地利用茅台以往的销售数据,并为未来的销售扩宽局面,提高精准销售能力;

开始玩金融,是为打造千亿茅台做准备,需要金融板块的大支撑。茅台将这一融资手段紧紧抓在手中,的确为一高招。

2020年,茅台的目标是实现千亿销售,其中酒的销售计划在700多亿,那么剩下200多亿,都要靠这金融板块。

只是,相比陶华碧的不上市,面对金融这把双刃剑,茅台这一手,希望不要忘了初心,不要玩金融玩过了头。

至于互联网,这是OK的。名牌,口碑,线下都如此火热,线上的广泛铺垫,一来有利于消费者更容易买到合理价位的茅台酒,二来有利于茅台后续业务的拓展、大数据的收集等。

而房地产……每次写到这里,就不得不打上省略号,着实不太敢作过多论述。

在如今,地产巨头们都纷纷在高喊活下去,不管一手市场还是二手市场,地产行业似乎迎来的销售下滑。

10月深圳新房成交量环比下降18.37%,二手住宅过户环比下跌23.53%,创下除2月份以来近20个月新低的情况下,在没有任何先发优势的情况下,涉足房地产益处何在?

不过茅台已经在三亚海棠湾建设了项目,所以我们耐心等待吧。

六、脑洞大开,茅台跨界的前景迷思

最后,不要忽略一点,茅台有钱。

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不知茅台的底气是不是就来源于此。

对于茅台跨界的前景,我们不妨猜想一下:

比如,可以对喝茅台、买茅台的客群进行纵深开发;

对白酒市场进行拓宽,不仅仅停留在父辈交际的高档酒,也可以打破白酒品牌历来稳重、传统的固有藩篱,走时尚路线,开发更接地气一点的时尚品牌;

也可以从白酒辐射到快消行业进行跨界,毕竟拥有的品牌价值、以及诸多忠粉,这些方面值得一拓。

最后,在酒文化、品牌传播以及包装上做文章,实现中国白酒的国际化,因为从数据上看以茅台为代表的白酒所面对的消费者结构过于单一,市场占比较低。

或许可以国学+白酒+醉拳的文化输出形式,塑造个性化、人格化的品牌,走情感营销、故事营销的路线,更多地满足人们对商品的精神价值和情感诉求,不知是否会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领导说了:

你点一个赞

我的工资立涨五毛!

更 / 多 / 精 / 彩

IG夺冠!恭喜网友喜提表情包

股王跌停,还可以有那些机会?

十月围城|万科的多事之秋

崔永元,你“有得一拼”了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