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由【炒客ChokStick】原創|一樣的世界不一樣的視角

  

  我總是覺得科技發展的最後,人只能跟自己做朋友。

  

  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電影《Lars and the Real Girl》,如果我沒有記錯,中文的電影名字應該是《充氣娃娃之戀》。

  看到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這些照片,我立刻就想起這部讓我有點小感觸的電影。就當做課外作業,如果大家對今天這個話題也感興趣,可以瞭解一下這部電影。

  充氣娃娃英文是 sex doll,好像翻譯成 “性玩偶” 會恰當一些。

  但是爲了能夠讓我們能更好地聯想其實物,我們還是隨大流叫充氣娃娃吧!

  丹麥攝影師 Benita Marcussen,在網上找了幾個充氣娃娃的愛好者,並說服他們讓 Benita 對他們日常與充氣娃娃的相處模式進行拍攝。

  Benita 發現,這些娃娃控們花費在定製 “愛人” 的金錢簡直讓人瞋目結舌。

  你能想像他們樂意花上 6000 ~ 50000 美金用於定製自己專屬的充氣娃娃嗎。

  人民幣大約就是 3 萬 5 千 ~ 30 萬元。他們會挑選自己喜歡的皮膚顏色,喜歡的身材比例,眼睛大小與顏色,甚至變幻不同的髮型。

  

  這些娃娃控其實都有自己的這樣那樣的原因成爲娃娃控。有的已經結婚生小孩了,有的甚至結束 10 多年的婚姻陷入充氣娃娃的世界不能自拔。我拍攝的娃娃控裏面有一個本來打算要跟未婚妻結婚的最終還是沒能抽身充氣娃娃。對於這些男人來說,充氣娃娃讓他們更自在地生活,並且總是他們回家的理由。這種生活狀態已經定勢,並將持續,難以自拔。-Benita Marcussen

  

  爲什麼會這樣?

  不揭開這個話題我都沒有這麼強烈的記憶跟感覺,最近好像看了很多這樣題材的電影:由於科技的發展,人類再不需要依靠溝通與協作去完成任何事情,而只是需要自己操控機器即可。我記得有一部電影《未來戰警》(英文:Surrogates 主演:布魯斯·威利斯)就是說人類可以靠儀器去控制一個機器人替身,幫自己去工作去社交,而當一個人自身要去面對這個社會的時候,他已經無法自然地與人交流和接觸。

  雖然電影是誇張的劇本,但這樣的事實確實是存在的。生活壓力的巨大以及人與人之間相互信任度的減少,已經或多或少影響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模式,你不能否認社會恐懼症、人羣恐懼症、交流恐懼症確實已經發生在許多人身上。最近大家不是都在說嘛,讓我安靜地做個美男子。

  所以,你其實也已經病了……

  

  關注公衆號「ChokStick」,回覆關鍵詞「騷過的日子」,帶你深入世界G點。

  

  「你的每一次點贊都是我們心靈上的神交,你的每一次轉發都是我們幹下去的動力」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