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末年朱重八率领农民起义军打败江南各个势力集团,推翻北部的蒙元腐朽统治,1368年他在南京称帝,建立大明朝,年号洪武。在明朝初期,先有朱元璋的“洪武之治”,中间停了一段时间又出现了朱高炽朱瞻基父子的“仁宣之治”,夹在中间的朱建文和朱棣叔侄二人都在忙些什么,他们为什么不弄个什么之治啥的呢?

朱元璋称帝后,全国大部分都逐渐平定了下来,他吸取了前朝只会骑马挥刀、弯弓射雕的经验教训,再加上朱元璋的出身贫寒,非常注重民生和发展。朱元璋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实施大移民政策合理布局全国人口规划,兴修水利等基础设施,严查贪官污吏,究竟战争的全国人民迎来了太平生活,干劲十足,很快社会生产就得以恢复,并有了更大发展,这段时期被称为“洪武之治”。

朱元璋的孙子朱高炽登基之后,儒雅爱静的朱高炽改组内阁,实事求是,启用贤臣,大力发展经济和农耕,在他时期推行的重农政策延续到子孙时代,虽然他在位只有短短十个月,但是到了他儿子朱瞻基时期他的大的治国方针被得以延续,社会上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农民安居乐业,这段时期被后人成为“仁宣之治”,甚至可以比肩西汉的“文景之治”。

朱元璋的“洪武之治”到孙子们的“仁宣之治”,中间隔着两位皇帝,他们就是朱棣与朱建文叔侄二人,朱建文在位时间短,大部分时间是在跟朱棣打架了,朱棣把建文帝打丢了之后朱棣还干了20多年的皇帝,虽然时间上比不上之前的他爸,但是比后来的他的子孙在位时长之和都要长,他没有弄出个什么“之治”来。其实朱棣登基后也并没闲着,他通过武力得到的江山,几年动武再次给国家带来和很大破坏,他回头沿用朱元璋的治国政策,移民发展农业。从北方起家的朱棣不喜欢南京那个地方,他非要迁都北京,这些帝王们又不愿意凑合,都城建设上非常讲究,迁都是个非常浩大的工程,一迁就迁就是十二年之久,劳民伤财。朱棣野心勃勃,对世界充满好奇,在永乐年间,朱棣命令郑和先后六次出使西洋,每次出行时光人数就在27000以上,船队庞大,花费也是巨大的。在这期间,善武朱棣先后组织了五次北伐,彻底打垮了北元的残余势力,并让他们臣服了明朝,在最后出征时的回朝途中朱棣病死。可见这家伙不是个消停的人,搞什么迁都,下西洋,大阅兵,迎麒麟,北伐等,都需要消耗国力,所以他在位这二十多年没有被评上“之治”,但是永乐盛世还是可以叫一叫的。

虽然朱棣时期没有出现他父亲和儿子时期的“之治”,但是朱棣也为时期的社会发展还是不错的,他为之后的“仁宣之治”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