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越來越深,許多城市逐漸步入了初冬的季節,各處的風景也逐漸蕭索起來,動物有冬眠期,花有花期,這是逃不過的自然規律。於是冬季會被大家誤以爲是個“不夠生動”的季節,別擔心,有了好的雕刻擺件作品,還需要擔心沒有東西養眼嗎?

今天小編就爲大家介紹一件值得品味的作品——綠松石花鳥擺件。

作品局部細節圖

僅這一部分,就足夠你浮想聯翩細細品味的了吧……

喜鵲登枝,一上一下遙相呼應,衆所周知喜鵲在民間向來寓意着好兆頭,是好運與福氣的象徵,其小巧精緻的外觀也更容易被人們喜歡和接受。

作品放大細節圖

拉近點細細觀摩——不得不感嘆匠人功底之深厚,這麼栩栩如生的喜鵲也是鮮少看到了,別看樣子嬌小,考究的卻是很多:羽毛的線條稍有偏差便會使人覺得生硬古板,眼神的刻畫稍有不慎便失去了生機,爪子則非常鍛鍊匠人的細心程度……看似簡單的幾件,再和整件作品的構圖佈局聯繫起來,便也不那麼容易信手拈來了。

順着枝頭延伸,壓滿枝頭的花朵競相綻放,綠松石獨有的俏色也爲花朵添上了畫龍點睛的一筆,加上枝幹經絡清晰,當真是與喜鵲相映成趣了……你若是問我喜鵲與花誰主誰次?我說不相上下應該沒人反駁吧~

作品正面圖

如果局部作品讓你覺得有點“無厘頭”,那麼遠觀便會給你“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了~整幅作品構思巧妙,佈局完美,真真是神形兼備了。

想到了歐陽修的詩句:“臘雪初銷梅蕊綻。梅雪相和,喜鵲穿花轉。”用在這裏應該再合適不過了!

作品背部細節圖

很小的一部分仍是被注入了很多巧妙心思在裏面——與正面相同的立體鏤空雕法,很好的將植物與山石的主次凸顯出來。

選擇竹來完整這幅作品,也讓我對匠人的意趣有了很大的讚賞,作爲歌頌君子德行的象徵之一,中國人偏愛竹,俗話說不可居無竹,在山水花草的作品中,少了竹,應當也算不完美的吧。

作品背部圖

作品背部相對正面來說雖然簡約得多,卻是毫不遜色的,每一面都是一幅細緻入微的山水畫。

這件作品是成功的,匠人的思想全都凝聚在一雙巧手中通過這件作品傳達給了欣賞它的人,細細感受,越看越覺得心曠神怡……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