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變,徹底斷了北宋的根基。儘管趙構倉皇南逃,在臨安重續了趙宋國祚,但不過偏安一隅縮頭躲藏罷了。雖然宋高宗時,有岳飛的義勇軍矢志收復靖康之變中丟失的河山,意欲血洗靖康之恥。但怎奈折戟沉沙於莫須有的罪名,被奸臣秦檜所害。

秦檜,字會之,生於黃州,籍貫在今天的南京。是中國歷史著名的奸臣,大賣國賊。靖康之變中被俘,1130年逃回臨安,在南宋先後兩次爲相。他一生無益於人民無益於朝廷,是個和慈禧太后差不多的當權者,內欺壓國民外乞和金人。尤其是他殘害岳飛,被後世唾罵了千年,至今塑像仍跪在岳飛墓前。

儘管近年來,有爲秦檜洗白的。但無論如何改不了秦檜奸佞的本質。他被唾罵千年是咎由自取,被貼上了奸臣的標籤,就很難再撕下來了。然而就是這樣的一位大奸臣,卻有一位和他截然不同的曾孫。在他死後幾十年,在抵抗金人的南侵中英勇就義,成了國民英雄,一家七口爲國捐軀。秦檜的這位曾孫名叫秦鉅,是秦檜養子秦熺的孫子。

公元1217年金人再度南侵,此時南宋的皇帝是宋寧宗,這是一位稍有血性的帝王。那邊金人又打了過來,於是宋寧宗趕緊召集羣臣商議對策。這時一位叫趙放的老臣就提議,讓秦鉅帶兵前去抗敵。這秦鉅就是秦檜的曾孫。可秦檜是個大奸臣啊,害怕了金人一輩子,一生都在力求和金人議和。是個寧可賣國也要苟安的人,他的曾孫能比他強嗎?

於是這時就有別的大臣提出異議了,說秦鉅是奸臣秦檜之後,讓他前去抗敵不是明擺着貽害國家嘛!趙放聽了就說了,秦鉅是秦檜的後人不假,可是人各有志不是。秦鉅是秦鉅秦檜是秦檜是兩碼事,況且怎麼可以因秦檜是奸臣就否決了秦鉅,這樣不公平。但宋寧宗聽了兩方的意見後都未採納,而是取了個折中的法子,任命秦鉅爲蘄州通判讓他兼領蘄州的守備事務。

秦鉅因其爺爺的罵名,可以說一直遭受着世俗的冷眼。他文武兼備,矢志報效國家,可惜一直報國無門。如今國難之際終於有了英雄的用武之地,於是走馬上任到了蘄州後,秦鉅積極的修繕防禦工事,訓練軍隊。他對百姓也很和藹。時刻牢記宋寧宗派他到蘄州的使命,積極做好各方面防禦備戰的工作,以逸待勞。

1221年,十萬金兵浩浩蕩蕩的南下,勢如破竹的就打到了蘄州。金兵兵臨城下,秦鉅與郡守李城之通力協作抗敵。他一面率領軍民屯糧抗金,一面急告朝廷派援兵前來。可是秦鉅英勇殺敵拼死堅守了一個月,那邊朝廷的援兵依舊未至。這時蘄州城已經是兵寡糧少了, 城中軍民可以說到了絕望的邊緣,不安定因素也越來越多。

於是不久徐揮、常用兩位將領,覺得援兵無望突圍更不現實。兩人心中慢慢的生出了膽怯,於是將要死亡的威脅最終讓這二位打開城門投降去了。這二人投降的事兒一點沒跟秦鉅商量,可是坑壞了秦鉅。於是金兵趁虛而入,秦鉅等拼死堅守了一個月的蘄州城就這樣被輕而易舉的攻破了。但秦鉅是生死都要忠於自己的國家的,金兵破城而入,秦鉅和其親隨和金兵打起了巷戰。

秦鉅知道大勢已去很難再挽回,但即便如此他仍不放棄最後一絲希望。能多殺一個金人就賺一個,誓死不當亡國奴。最終寡不敵衆,秦鉅回到府衙命人放火燒了倉庫,不給金兵留下一粒糧食。然後他也縱身火海,英勇就義了。秦鉅的兒女還有其他四個家人,也都隨他一同就義了。郡守李城之城破後也選擇了自刎,他的兒子李士允戰死,家人也都投河自盡沒有苟且偷安之輩。

秦鉅殉國時才39歲,當地百姓爲紀念這位英雄,爲他見了廟,宋寧宗親賜匾額“褒忠”,並封他爲義烈侯。一代奸臣的曾孫,成了愛國的英雄。這正應了那句世事難料,誰又能想得到,一個大奸臣還會有如此愛國的後代呢?不得不說,秦鉅捐軀赴國難的精神着實令人佩服。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