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各大评测机构的视频中,对指纹识别测试的环节,他们更多的是以"解锁速度"来判断这款手机搭载的指纹解锁是否"成熟"、以及技术的高低。直到目前,几乎所有的评测博主,都未对当下手机解锁技术进行实质的安全测试。

随着智能机的问世,功能机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如今,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硬件的技术革新,手机的形态也越来越多样化,高科技技术在手机上呈现的越来越多。不过,如果笔者说,即便是出现多年、被消费者广泛接受的一些功能,至今仍旧是处于技术的初级阶段,你信吗?

众所周知,在2013年9月,苹果首次推出了含有指纹解锁的iPhone5s。从此,各大手机厂商纷纷效仿。随着指纹解锁技术的进步,在全面屏、取消物理按键的趋势下,屏下指纹解锁技术孕育而生。作为人们生活中最精密的电子产品之一,在当下的互联网环境中,手机可以说是人们在移动互联网的ID,一部行走的隐私收集器。那么,指纹解锁真的能够保护人们的隐私安全吗?据外媒TalosSecurityGroup研究报告显示,其花费2000美元(14000元人民币),对全球各大科技巨头的相关产品进行了测试,结果令网友一片哗然。

据测试结果表明,如今市面上的指纹识别设备(手机终端),其中有80%都能被假指纹轻松的解开。这一次,中招的手机品牌有苹果、微软、三星等。与此同时,相关测试人员也给出了对这一技术现状的解释。之所以全球多家科技巨头纷纷中招,那是因为它们的解锁核心逻辑是去有依据的猜测你录入的指纹。笔者认为,如今手机硬件的发展已经出现过剩现象,人们对于手机性能、速度开始过于的追求。在各大评测机构的视频中,对指纹识别测试的环节,他们更多的是以"解锁速度"来判断这款手机搭载的指纹解锁是否"成熟"、以及技术的高低。

直到目前,几乎所有的评测博主,都未对当下手机解锁技术进行实质的安全测试。如果是以慢了0.1秒解锁速度的代价,去换取100%的安全,想必这是大多数用户都愿意做的事情。那么,"有依据的猜测你录入的指纹"到底是什么意义。可惜的是,这份研究并未对此说明。笔者认为,就像当下的面部解锁技术意义,其可以根据你面部的某个特征、未被遮挡范围来进行解锁,而不是全貌。指纹解锁亦是如此,为了追求更快的解锁速度,这些指纹识别设备可以对你指纹的部分进行识别,一旦吻合,就会被系统自动匹配成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