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问到,“家”是什么?

  大部分人会回答说:“家”是一处提供吃饭、睡觉和温暖的住所。

  “家”也意味着“家人”,意味着在同一个屋檐下交流情感和想法的亲人。

  电影《小偷家族》剧照,图片来自网络

  如今,高度的城市化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城市,居住空间拥挤不堪;

  而随着高科技和互联网逐渐深入日常生活,更多的人享受独居的生活,人和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也变少了……

  面对这些问题时,你是否想过,在未来,“家”究竟会变什么样子?

  “家的重点,不在于满足需求,而是在于如何启发“生活智慧”。

  日本设计师原研哉先生这样说到。

  原研哉

  原研哉是日本设计中心负责人、武藏野美术大学教授、无印良品的艺术总监。

  他曾举办过多种展览,以唤醒日常生活和人们的感觉中潜藏的设计的可能性。他写的《设计中的设计》,更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广泛传播。

  从2013年开始,他策划了3次HOUSE VISION展览,邀请知名设计师和企业合作,以“家”为主题,展现面向未来社会的思考,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

  《探索家:家的未来》系列书(全3册),就是这三次展览精华的集结。

  书中集合了3次展览中的全部作品,从设计图到实拍图,非常丰富!

  还有各位设计师们的多年来对“家”的思考,令人深思。

  “家”的进化虽然也包括舒适度、安全性的提高,但归根结底体现了人类“对新生活方式的欲望”,使人意识到“原来还可以这样生活”。(原研哉)

  《探索家:家的未来》,现在一条生活馆有售▼

  限时特惠168元(原价324元)

  优惠结束时间:11月10日23:59

  2013年和2016年的HOUSE VISION展,都在东京举办。

  没有豪华的建筑场馆,只是在室外的大片空地上搭建起临时的几个展馆,分别向人们展示了未来“家”会有的样子。

  原研哉说,HOUSE VISION展示的是“家”,但并非竞技外观的建筑展,而是以展示内部空间为重心。展览会的成果也不在于观展人数,而是对社会走向的影响。

  隈研吾、五十岚淳等著名建筑设计师联手MUJI、三越伊势丹、Airbnb、松下、茑屋书店等公司一起,共同完成了展览。

  2018年9月,HOUSE VISION展在北京鸟巢开幕。

  这次在中国举办的设计大展,联合了中日设计师张永和、杨明洁、青山周平等,继续为我们揭晓关于未来生活的种种可能性。

  “把杉木方材作为接力棒传递下去”

  

  两次日本的HOUSE VISION展均使用了截面统一大小的杉木搭建大门和围栏。

  设计师隈研吾说,这种尺寸标准的方材,像“米”支撑着人体一般,支撑着日本的木制建筑。展览结束后,它们很容易再次利用于其他桥梁或建筑当中。

  以此来表达对20世纪工业化社会的主角——混凝土的一种批判。

  “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看得更加重要”

  

  

  伊东丰雄的未来之家设计灵感来自于东日本大地震后的家园重建。

  将整个空间的一半设计成半露天的土间和檐廊,令人想起以前的住房。

  “土间”即将土夯实后形成的粗糙地面,适合干农活或者煮饭。“檐廊”则常见于过去的日本住宅,通风采光良好,适合和街坊近距离交流。

  采用这种方法,房子自然而然展示出了和大自然的亲近感。

  “用家具代替柱子,用墙壁支撑住宅”

  

  建筑家坂茂先生曾做出以再生纸管为结构的建筑。

  这一次他提出的“家具之家”方案,是用收纳家具来支撑建筑,以此节约空间和资源。

  经过测试,人们得知家具确有相当于住宅主题结构的耐久性,于是,尝试用家具来代替住宅的结构。

  连生活用具的尺寸,也是基于收纳家具的模块化而制作的。

  “从室外就能把冰箱打开的家”

  

  现代人越来越依赖于快递和物流。如果能有一扇门,可以直接递送物品,那么居民和送货人就可以像邻居一样联系在一起。

  在柴田文江设计的“从室外就能把冰箱打开的家”中,药品、蔬菜、大宗货物和洗衣服务,都可以通过房屋的另一扇门,完成接收和递送。这是一种对未来的开放式思考。

  “の”家

  

  “の”是日本里的最简单的一个平假名,看起来柔和自然。

  “の”家将薄薄的墙壁弯曲成“の”的形状,顶着两层膜状屋顶,大屋顶下是一个大房间结构非常简单。

  这面墙时而是大屏幕,时而是与外界相连的门,时而变成记事板。膜状的屋顶则让外部的光线和声音柔和地进去室内。

  通过“の”家,人们不仅与外界产生了联系,家人之间也能形成新的沟通方式。

  “一个智能的有机体”

  设计师李虎将住宅实验开展到了火星上。

  在他看来,关于未来住家我们需要思考的是,能否将物质生活归于极简,以及资源的回收循环。

  这个“火星生活舱”,是一个能实现自循环,达到2.4×2.4×2极限运输尺寸,能以最轻薄的充气材料灵活扩充的移动住宅。

  “最小也是最大的家”

  

  在总策划师原研哉看来,日本设计中心和有住合作设计的“Edge-Zero”的完成度很高。

  “这个家对于空间的利用几近极致,像三文鱼可以连皮享用一样,不浪费一丝浪费之处。”

  在做家居设计的时候,我们通常要考虑物品与物品之间的间隔。

  但在这个作品里,打破物品与物品之间的边缘,让家变得“小规模,多功能”,是 Edge Zero 所想要传达的理念。

  《探索家:家的未来》系列书一共3册,采用双封面、精装设计。

  从内容到封面设计,全部由原研哉先生亲自把关。

  内页图文错落有致,全彩印刷。

  由专业的“北京雅昌艺术印刷有限公司”印制出品,值得珍藏。

  看完《探索家:家的未来》系列书你会发现:

  不论未来我们的家变成什么样子,在家的设计上,一味的追求功能或美观不是必须,更多的是感受上的幸福与舒适。

  点这里,购《探索家:家的未来》系列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