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当打手,酷吏治狱

  汉武帝的统治,标榜儒学,用来掩盖实施严刑峻法的真相,“以儒术缘饰吏治”。张汤也就顺从上意,在判决大案时,为了附会儒家观点,特请研究《尚书》、《春秋》的博士弟子们补为廷尉属吏,遇到有疑问的法律条文,则请他们根据儒家的思想原则来加以修饰解释。

  张汤每次上报判决的疑难案件,都预先给皇上分析事情的原委,皇上认为对的,就接受并记录下来,作为判案的法规,以廷尉的名义加以公布,颂扬皇上的圣明。如果奏事遭到谴责,他就认错谢罪,顺着皇上的心意,立即改正。

  张汤所处理的案件,如果是皇上想要加罪的,他就交给执法严酷的监史去办理;要是皇上想宽恕的,他就交给执法宽松而公平的监史去办理。

  汉武帝出击匈奴,还求神仙,造宫殿,财政缺口很大。汉武帝想尽招数搜刮财物,张汤就出主意发行“白鹿皮币”。所谓白鹿皮币就是收集汉宫苑囿特有的白鹿皮做底料,在上面绣上彩色的花纹,制成皮币,一尺见方的皮币值四十万钱,规定王侯宗室来朝觐聘享,玉璧都必须以皮币作衬垫进献,然后礼仪得成。

  当时负责全国财政经济的大司农颜异持反对意见。武帝当然不高兴,这是挡了他的财路啊。只要皇帝想做的,张汤就会想办法给铺平道路。张汤与颜异平素又有些过节,适巧有人告发,说颜异曾经与客人闲谈,客人说到某法令初颁下时有些弊病,颜异虽没有说话,但嘴唇却微微动了一下。张汤以此为据,上奏天子说,颜异身为九卿,见法令有不妥处,不向朝廷进言,而在心中诽谤非难,其罪当死。以“腹诽”的罪名处决了颜异。从此之后,公卿大夫多以谄媚逢迎、阿谀奉承取悦于上了。

  张汤替汉武帝剪除异己,不止这一次。当初“治陈皇后巫蛊狱,深竟党与”,能牵扯进来的人就牵扯进来,死了三百多人。后来张汤负责处理淮南王刘安谋反的案件,穷追到底,与刘安有关系的人全清理了,前后死了数千人,规模更大。颜异、陈皇后、刘安这些都是与汉武帝有尖锐冲突的人,张汤能想办法来消除皇帝的心病。那些执法酷烈刻毒的官吏都被他用为爪牙,酷吏当道。所以,张汤虽然执法严酷,内心嫉妒,处事不纯正公平,却得到汉武帝的宠信,升为御史大夫,位列三公。

   构陷丞相,反遭人陷

  张汤送许多人上了断头台,不幸的是自己的下场也不好,他倾心来维护皇权,自己却也死在了皇权的淫威之下。

  那是在张汤担任御史大夫第七年的时候。有人盗走了汉文帝陵园的下葬钱,丞相庄青翟与张汤相约一起上朝谢罪。到了武帝面前,张汤暗想,此事只应由丞相谢罪,自己作为御史大夫并没有在四季到各陵园巡视的职责,没有必要承担责任。

  丞相谢罪后,武帝派御史审查这件事。张汤欲图奏报“丞相见知”,说丞相知道偷盗者而故意放纵,犯了见知故纵法,应当查办,构陷丞相。庄青翟深感恐惧,丞相府的三位长史因此准备打击张汤来为丞相解围。这三位长史是朱买臣、王朝、边通,他们的地位都曾比张汤高,后来失去官位,任丞相长史(协助丞相办事之职),只好在张汤面前委曲求全,张汤多次代行丞相职权,知道这三位长史一向尊贵,常故意凌辱他们,三长史非常痛恨张汤。他们合谋道:“张汤欲以陵园被盗之事弹劾丞相,这是想取代丞相的职位,我们要让皇上知道张汤也有不可告人之事。”

  于是,三长史派属吏逮捕了商人田信等,审讯张汤与商人私通的事。说田信常知道朝廷动向,知道哪些商品走俏,因此屯积取利,肯定有人透露朝廷的消息给田信。他们认为是张汤,是田信赚了钱分给张汤。

  这事传到汉武帝耳中,武帝不高兴了,叫来张汤责问:“我有什么打算,商人都事先知道,加倍屯积货物,这都是因为有人把我的计划告诉了他们。”张汤听后,没有谢罪,还惊讶地说:“肯定是有人这样做。”张汤本想除掉庄青翟,现在却成了引火烧身。这时,还有另外一件说张汤和鲁谒居搞阴谋,诬陷御史中丞李文,害死仇家的事也告到了皇帝面前,汉武帝大怒,认为张汤太可恶了,当面欺君,派了八批使者去审问张汤。张汤说自己没有这些罪过,不服。

  皇上再派赵禹审问张汤。赵禹来了以后,责备张汤说:“阁下怎么不懂分寸呢?你审讯处死了多少人,如今人家指控你的罪状都有根据,圣上难以处理你的案子,想让你自裁,何必要多次对证答辩呢?”张汤被迫自杀身亡。

  张汤死后,家产不足五百金,皆得自俸禄及皇帝赏赐,没有其他产业。说商人田信赚了钱分给张汤,纯属陷害。武帝知道后,处死了三位长史,丞相庄青翟也自杀了。

  精彩回顾

  二战后美军曾发动一次鲜为人知的行动,目标是南极!

  狄仁杰和武则天的真实关系,直到狄仁杰去世才曝光!

  67年前的那场惨烈的战役,是我们不能忘却的纪念

  金庸逝世!侠之大者,江湖永别!

  二战中最惨烈的战役,柏林之战!

  柯镇恶武功那么差,为何敢跟东邪、西毒、北侠、西狂翻脸?

  金庸小说中5个浪得虚名的外号!十方秀才德才不配,第一位太喜剧

  无崖子都嫌虚竹丑,为何梦姑会爱上他?一段原文给出了隐晦的解释

  人生的最高境界,无非两个字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责编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鱼离(微信:18823426442)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资治通鉴

  荐语:《资治通鉴》历时19年完成,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挑选好书,优选红枣文化书店,立即购买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