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爲什麼這麼牛,看一看他們那個年代讀的書就知道了

愛因斯坦在1921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後首次到美國訪問,有記者問他聲音的速度是多少,愛因斯坦拒絕回答。他說,你可以在任何一本物理書中查到答案。接着,他說了那段特別有名的話:“教育的價值不在於記住很多事實,而是訓練大腦會思考。我沒有特殊的天賦,我只是極度好奇,想象力比知識更重,因爲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動着人類的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大熱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三體》的作者劉慈欣,在2018年國際克拉克獎想象力服務社會獎的領獎臺上,就發表了這樣的感想:

“這個獎項是對想象力的獎勵,而想象力是人類所擁有的一種似乎只應屬於神的能力,它存在的意義也遠超出我們的想象......在未來,當人工智能擁有超過人類的智力時,想象力也許是我們所擁有的唯一優勢。”

楊振寧爲什麼這麼牛,看一看他們那個年代讀的書就知道了

劉慈欣 獲克拉克獎想象力服務獎

那麼,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呢?

關於想象力的培養,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楊振寧先生曾以他自身的成長經歷與大家分享過想象力的養成。主要概況爲三個關鍵詞:好奇心、閱讀、興趣

楊振寧爲什麼這麼牛,看一看他們那個年代讀的書就知道了

楊振寧和父母

據楊振寧回憶,四歲的時候母親羅孟華開始教他識字,五歲時父親楊武之從美國留學歸來後開始親自教育他。

他父親楊武之知識淵博,又接受過西方教育,很是着重他好奇心、閱讀以及相關興趣的培養。

他教楊振寧天文、地理、歷史、文學、圍棋、算術,甚至還有京劇。但令楊振寧感到奇怪的是,作爲數學家的父親,並沒有刻意的教他專門學數學。父親的書房裏有很多各國的數學書籍,都只是讓他自己隨便看。反而當他對書中的知識有疑問時,父親總是耐心的告誡他:“慢慢來,不要急!”

後來楊振寧才明白父親之所以這樣做,其目的是爲了全面激發他對知識的好奇心和興趣,並讓他養成廣泛的閱讀習慣。這樣可以培養其對知識的神祕感和自學能力,並養成自己對事物的想象力。

就這樣,楊振寧在父親的苦心引導下,興趣廣泛,對諸多事物都充滿了探索欲,尤其喜歡讀書。

楊振寧說:“閱讀是給予人好奇心和想象力空間的最佳工具。許多奇妙幾乎不可信的知識,讓他產生了嚮往的感覺,這對他以後做學問,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楊振寧爲什麼這麼牛,看一看他們那個年代讀的書就知道了

另外,楊振寧還特別提到興趣對自己做學問的影響。

他說,無論孩子將來選擇做什麼,興趣都是最好的老師。在保持孩子想象力上,興趣也同樣佔據着重要的地位。如果你探尋過科學家們的過往經歷,不難發現,在他們擅長的領域裏,興趣是支持他們不斷探索鑽研的動力,因爲興趣,纔有更多的探索欲、求知慾。父親楊武之就是在他學知識的黃金期讓他找到了自己的學習興趣。

在介紹到影響自己興趣的書籍時,楊振寧,就專門提到了一個人。

他說:“有一位劉薰宇先生,他是位數學家,與自己的父親是同學。寫過許多通俗易懂和極其有趣的數學方面的文章。我記得,我讀了他寫的關於一個智力測驗的文章,才知道排列和奇偶排列這些極爲重要的數學概念。自此,更激發了他對數學的興趣,也影響着他在物理學方面的發展”

大家都知道數學一門充滿奇妙想象力的學科,也是激發人類創造性思維的基礎學科,是一切理工科的基礎。在物理學領域,想要取得突破,往往需要通過先進的數學手段建模分析,離開了數學這一有力的工具,物理學的發展必然大大受阻。數學的學習對楊振寧在物理學上的成就自然起着重要的作用。

比如說愛因斯坦在解廣義相對論方程的時候,曾經數次遇阻,還是求助了著名的數學家希爾伯特才最終解決問題。

楊振寧爲什麼這麼牛,看一看他們那個年代讀的書就知道了

而我們所熟知的物理學家牛頓,也正是憑着紮實的數學功底才爲其今後不斷湧出的物理學成就做了鋪墊。牛頓的數學水平到底有多高呢?別的不說吧,就拿創立微積分(微積分是牛頓和萊布尼茲共同創立的,至於誰先誰後那就有爭議了)這一項成就來說,牛頓就足以青史留名。牛頓對數學的貢獻還不只是在微積分上面,他的一項被廣泛認可的成就是廣義二項式定理,它適用於任何冪,牛頓利用它還發現了其他無窮級數,並用來計算面積、積分、解方程,等等。1687年,牛頓還發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

所以說,楊振寧專門提到了劉薰宇先生的數學科普書對於自己今後的影響。

劉薰宇是中國著名的數學家跟教育家,非常擅長進行數學教育,除了楊振寧,在中國那個年代的許多人基本上都受過他的影響。

數學家谷超豪就說:“記得看了劉燻宇的《數學的園地》,其中有一段講述了微積分思想,從什麼是速度講起。當時我自以爲很懂得速度、加速度等概念,然而讀了這本書後才發現,原來真正的速度概念要用微積分才能深入瞭解,於是對數學愈發地感興趣了。”

中科院院士,數學家張景中也曾提到過 在數學科普閱讀類書籍中,劉薰宇的《馬先生談數學》和《數學的園地》,這些書不僅讀起來有趣,讀後還能夠帶來悠長的回味和反覆的思索。

楊振寧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有着極高的天賦這無庸置疑,但也與他童年時所受的教育是分不開的。無論是天文、地理還是數學,那些書籍的閱讀給了他提供更廣闊的想象力空間和更大的求知慾、探索欲。特別是數學更是培養了他的想象力和興趣。

楊振寧爲什麼這麼牛,看一看他們那個年代讀的書就知道了

想象力是智慧的翅膀,它可以帶孩子衝破狹隘的思考空間,見識到更廣闊的天地,不受時間和空間的桎梏,豐富經歷,增長知識。

如果未來,一切知識都唾手可得,所有外語都可以人工智能切換,所有重複性工作都可以由機器人來完成,那麼想象力和智慧將是孩子立足於這個世界的根本。

就像經濟學家錢穎一所說:教育必須超越知識。對於創新人才的教育,有3個十分重要的因素:知識、好奇心和想象力。

今天推薦的這套《給孩子的數學三書——原來數學可以這樣學》(全3冊),包含了劉薰宇先生寫給中小學生的3冊數學科普經典:《馬先生談算學》、《數學趣味》和《數學的園地》。

楊振寧爲什麼這麼牛,看一看他們那個年代讀的書就知道了

新書上架 限時優惠價68元

點擊下方橫條進入購買

1. 《馬先生談算學》

劉薰宇先生作品中最有趣的,當屬這本以第三人稱——“馬先生”的口吻進行書寫的書籍。本書主要圍繞如何用圖解法求解一些算術四則問題,收集了100多道題目加以解釋,充分體現了作者對數學嚴謹的態度。

楊振寧爲什麼這麼牛,看一看他們那個年代讀的書就知道了

《馬先生談算學》

講述瞭如何用圖解法求解一些算術四則問題;收集100多道題目加以解釋;收錄學習算學的態度,思索問題的途徑,探究題目間的關係和變化;便於觀察和思索,使算術更貼近實用。

2. 《數學趣味》

《數學趣味》在嬉皮笑臉中,談點嚴肅的數學法則。說理淺明,深挖數學的內在趣味。

楊振寧爲什麼這麼牛,看一看他們那個年代讀的書就知道了

《數學趣味》

本書中所收錄的都是作者從日常生活中隨處拾來的數學文章。

貼近人們日常生活的枯燥、繁難、令人頭痛的數學題材和算法經過作者巧妙地書寫,都變成趣味豐富、令人愛讀的文字了。

3.《 數學的園地》

《數學的園地》是一部數學基礎概念的傳播史,一部數學江湖的演繹史,也是一部高等數學入門手冊。

楊振寧爲什麼這麼牛,看一看他們那個年代讀的書就知道了

《數學的園地》

本書比較系統地說明了函數、連續、誘導函數、微分、積分和總集等概念及它們的運算法的基本原理。

抽象、枯燥的高等數學內容,經過作者巧妙的手法寫出來,只要學過初等代數和幾何的人,就會很輕鬆、毫不費力讀完並掌握。

該書完全可以作爲中小學生必備的重要自學書籍。

楊振寧爲什麼這麼牛,看一看他們那個年代讀的書就知道了

這套數有兩個明顯的特點,一個是將數學與文學相結合,情景交融、風趣幽默

數學確實有着迷人的魅力,但這數學的殿堂也不是能輕鬆攀登的。對於那些精深的數學理論,用一種文學的方式來呈現,怕是別有一番意味吧。

以下便是書中部分數學與文字結合的例子:

楊振寧爲什麼這麼牛,看一看他們那個年代讀的書就知道了

“韓信點兵”

楊振寧爲什麼這麼牛,看一看他們那個年代讀的書就知道了

“六竅皆通”

第二個特點是圖解法在數學中的妙用,用圖解法直接來解決算術問題,這不但便於觀察和思索,而且還可使算術更貼近實際。劉薰宇強調: “用圖解法直接來解決算術問題,這不但便於觀察和思索,而且還可使算術更切近實用一點。圖解,本來已溝通了代數和幾何, 而成爲解析幾何學的骨幹。所以,若從算術起,就充分地運用它,我想,這不但對於進一步學習算學中的其他部門,有着不少的幫助,而且對於學理、 工科,乃至於統計等,也是有益的。

楊振寧爲什麼這麼牛,看一看他們那個年代讀的書就知道了

楊振寧爲什麼這麼牛,看一看他們那個年代讀的書就知道了

本書採用雙色印刷,讀物更精美,學習不枯燥,增加孩子的學習興趣。字大行疏,保護視力,給孩子舒適的閱讀體驗。圖文並茂,題目直觀清晰,便於思考,運算便捷。

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數學概念,建立數學思維這一套書足矣

▼ 點擊左下方“瞭解更多”進入商城,立即購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