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杜鵑花常見的死因有以下這幾點:

  1、水肥不當

  澆水過多會導致杜鵑長期處於積水狀態,從而積水爛根,最終死亡;而盆土過於乾燥,長時間不澆水的話,就會導致杜鵑的根系萎縮變焉,毛根捲曲,最終根系枯萎死亡。

  還有就是,杜鵑花並不是喜肥的植物,不要對其施加濃度過高的肥料,也不要施加還沒有完全腐熟的有機肥,例如生蛋殼、魚骨等,這些不僅不會增加土壤中的營養成分,而且還會燒壞植物的根部,導致其爛根死亡。

  2、土壤過鹼

  杜鵑花比較喜愛酸性或者微酸性的土壤,如果土壤的PH值超過7.5,或是長期給其澆鹼性過大的水,會影響到植物根系對於氮和鐵元素的吸收,導致杜鵑花莖葉變黃乾枯,嚴重的甚至死亡。

  3、通風不良

  這一點是很多喜歡在室內進行養護的人羣最容易忽略的問題,長期在通風不暢,高溫悶熱的環境中生存,杜鵑很容易就患上鏽病、蚜蟲、紅蜘蛛等病蟲害,嚴重的甚至會導致其死亡。

  4、光照不足

  在杜鵑的生長期內,爲其提供充足的陽光照射,能夠促進其花芽分化,加快其生長速度。然而,如果不能滿足杜鵑對於光照的需求,就會導致植物體內的養分缺失,杜鵑葉片變黃髮白,最後甚至枯萎死亡。

  針對上述這幾點,小編爲大家總結了在養護杜鵑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幾大問題。

  1、一般四五天左右給杜鵑澆一次水,表面乾燥之後就澆。因爲北方水質偏鹼性,可以使用雨水澆花,或是每兩個月在土壤中澆灌一些硫酸亞鐵溶液,以提升土壤的酸性。

  2、根據杜鵑的習性,最適合其生存的土壤爲經過充分腐熟的松針土,這種土壤既富含養分,又疏鬆透氣,很適合杜鵑生長。在栽培杜鵑的時候,一定不能使用鹼性土壤或是黏性過大的土壤。

  3、要注意杜鵑生存環境的通風順暢,尤其是在夏季的時候,要將其放置在室內通風環境較好的地方,可以每天早晚用清水噴灑葉片,以達到增加環境溼度的目的。

  4、除夏季溫度過高,需要適當進行遮陰之外,其餘季節可以將杜鵑放在陽光處進行養護,不要長期將其放置在陰涼處,以免影響植物的正常光合作用。

  5、平日養護的過程中,要注意預防病蟲害。每兩年左右換一次盆,加快杜鵑的生長速度。生長期內以及花期後都要及時對花卉進行修剪,如此一來,養好杜鵑花就不是一件難事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