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安徽省兩會上,省政協委員圍繞教育熱點提出建議,11月5日,安徽省教育廳進行集中回覆。其中提出,安徽將制定學校午餐管理辦法,引入准入與退出機制。此外,還將落實中小學校校長陪餐制,及時公開就餐人數和帶量食譜等相關信息,併成立由學校領導、教師、學生及學生家長代表參加的膳食委員會,定期對飯菜價格和質量進行評估。(11月6日《合肥晚報》)

中小學生午餐安全問題,一直是社會各界和家長關注的焦點,孩子們不僅要喫得飽、喫得好,更要喫得安全。安徽將制定學校午餐管理辦法,並落實中小學校校長陪餐制,讓校長們陪着學生一起喫午餐。此舉將促使學校及其負責人能及時瞭解午餐食品安全的狀況,一旦發現或發生食品安全問題能及時採取補救措施,從而有效維護在校學生們的“舌尖安全”。

在現階段,很多中小學校還不具備自己開辦食堂供餐的條件,企業配送學生午餐的模式在一定時期內將大量存在。然而,供餐企業良莠不齊,一些供餐企業爲能從學生伙食費中“賺取”更多經濟利潤,便昧着良心使用價格低廉的過期、變質甚至發黴腐爛等劣質食材。校園特別是封閉式管理學校,具有相對的區域封閉性,而爲了食品安全起見,很多學校一般不允許學生在校外用餐,午餐集中供應便有了一定的市場壟斷性。由於沒有多少選擇的餘地,即便午餐難以下嚥,爲了填飽肚子,學生也只得囫圇喫下,嚴重威脅他們的身心健康。因此,加強供餐企業的監督管理,杜絕一切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隱患,就顯得尤爲重要。

安徽擬製定學校午餐管理辦法,引入准入與退出機制,目的就是要提高供餐企業進駐中小學校的“門檻”,淘汰飯菜質量較差或出現嚴重食品安全問題的供餐企業,以敦促供餐企業重視食品安全,提高飯菜質量,否則,就有可能被淘汰出局,丟掉其在學校午餐市場的這“一碗飯”。而落實中小學校校長陪餐制,作爲學校第一負責人的校長要陪着學生一起喫,不僅能親身感受和體驗飯菜質量的好壞,也能在現場瞭解到廣大學生對飯菜質量的真實評價,一旦出現食品安全問題或食物中毒等突發事件,也能在第一時間組織處理和處置,讓學生們喫得更放心。由於有校長來用餐監督,供餐企業往往也不敢有絲毫怠慢,就會注重在飯菜質量和保證食品安全方面多下功夫,不敢也不會再使用過期、黴變等劣質食材,從而消除食品安全隱患。

學生午餐安全問題,主要出現在食材質量、食品製作和存放是否安全衛生,以及飲食搭配是否健康等環節,只要有一個環節出現了問題,就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隱患。因而,除了校長陪餐制和教師、學生及學生家長代表參與監督外,必須在每一個環節都要嚴加監管。各地食藥監、衛生等市場監管和衛生部門,應從食品來源、製作和配送等環節實施常態化的監管,經得起全面追溯。從農田到校園餐桌,一旦發現某個環節出現問題,就應該在流通至下一個環節之前立即解決處理,防患於未然,堅決不能讓有問題的午餐損害學生們的身心健康。此外,對出現食品安全問題的學校、監管部門等相關責任人,也應徹查背後有無瀆職、貪腐等行爲,並對違紀違法行爲予以嚴肅處理和依法嚴懲,才能起到震懾和警示教育作用。

學生的身心健康是頭等大事,來不得半點馬虎。安徽落實中小學校校長陪餐制,不失爲一項維護學生“舌尖安全”的有效舉措,值得各地借鑑和推廣。

文/丁家發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